天天看點

理論學習丨從辛亥革命看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吳傳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揚了愛國主義的偉大精神,集心而鮮血,譜寫了一部反對外來侵略、推翻反動統治、建設人民國家的革命史詩。 推進改革開放。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了解愛國主義精神提供了新的視角。

辛亥革命起源于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争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屈辱和災難,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破壞了主權和領土完整,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以《醜罪條約》簽署為标志,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陷入了深深的災難。面對中國被列強分裂的危險,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開拓者孫中山先生率先大聲喊出"振興中國"的口号,發動武裝起義,最終推翻了腐朽的清朝,開啟了中國現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辛亥革命創造了一場完全意義上的現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數千年的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制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動搖了反動統治秩序的基礎,在中國土地上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以極大的震撼和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中國的社會變革, 探索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道路。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靈魂

中國傳統文化以"健美"為世界基礎,以"啟佳"為社會實踐的第一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的地位和意義超越了個人,甚至在生活中具有"根"的含義。沒有一個民族的"家"文化,像在中國文化中那樣突出富饒,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民,對家的依戀能像中國人一樣強烈,然後從愛國到愛國主義,"家是小國,國是大家",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家同構",進而形成了愛國精神。中華民族的曆史是悠久而偉大的,因為愛國主義作為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發揮着重要作用。歸根結底,愛國主義是一種對土地和民族的執着,這種感情在漫長的曆史中,經過千年的凝聚,無數次的鼓舞,最後得到了整個民族的社會心理的認可,升華了華為的愛國意識,作為一種道德力量,它對國家的生存和發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國家。為祖國奉獻一切,是中國愛國主義的崇高美德。在中國古代曆史上,湧現出許多著名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他們的愛國奉獻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精神吸引力。在中國近代史上,當國家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時,中國兒童的愛國主義表現出了戰鬥力和精神力量。從孫中山、黃興、賀子元、于榮、秋秋等資産階級革命家,到李大昭、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董碧武等無産階級革命家,他們繼承了中華民族"以世界為己任"的優良愛國傳統,肩負着振興中國的責任。

愛國主義精神凝聚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時說,"100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和上司了中國人民的一切鬥争、犧牲和創造,歸結為一個主題: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民族振興為己任,進行了艱苦的鬥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辛亥革命起源于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它彙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習近平總書記說:"在新的征程中,我們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樹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依靠全體中國兒童共同努力,堅持大團結團結,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廣泛凝聚中華民族的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一個生動的局面,讓海内外所有中國兒童團結起來,為複興民族的偉大事業而努力。"

(作者為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編輯:姚維軒)

(來源:湖南日報,湖南新客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