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迎黨代會|彭蠡共說此年豐——彭澤縣聚焦“三農”發展喜迎豐收時刻

作者:九江新聞網

九江新聞網(當時海盛九江日報全媒體記者沈明傑)白石山前白雞飛,西十裡煮熟米香。秋高鐘,空氣中彌漫着濃郁的稻穗香味。從長江玉石到太極湖,方湖兩顆珍珠,從大浩山到大明山,豐收的喜悅流淌在鵬域的土地上,廣袤的景觀和牧區空前生機。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規劃開工之年,彭澤縣站在"兩個一百年"目标的曆史交彙點,不斷鞏固和提升農業基礎地位,成功打造了全國2020年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和全國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 "五谷豐登"農業大隊融合品牌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産業實作"一個接一個",農業産業化加速,鄉村振興全面展開,農民增收增,農業效益增效,鄉村美景的美麗圖景正在慢慢展現。

改善農村生活功能

繪畫上國家旅遊"田野圖景"

仁濟漁月、彭朗愛心小鎮、回歸園林田園、莽古田園綜合體......秋節,走過蓬澤縣最美長江之濱,走進江南水鄉詩詩和原有的生态自然風光,有一種穿越曆史時空的感覺,古老的長江在這裡留下了不少曆史印記。

"我們的家靠近景區,是以我們不必旅行就能在家門口欣賞田園風光。住在莽果田園附近的居民王忠孝說。沿着彭澤縣的Mangu田園建築群漫步,您會發現田園詩般的白磚點和綠磚杜瓦的田園詩般的村莊住宅。

近年來,彭澤縣堅持不懈地開展生态文明建設,将生态管理與環境整治相結合,把建設美麗村落作為重要抓手,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全縣成功考核全省第二批美麗宜居示範縣,新增農村污水處理點118個,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7.2萬戶,普及率達99.4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高達100%,農村生活環境5G加長期管理平台已覆寫全縣17個鄉鎮(田、 區)鎮195個自然村落,農村宜居指數大大提高。同時,開展黃梅戲、高腔劇、彭澤民歌等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文化成景區活動,走出一條古色古香、綠潤、紅融合的鄉村旅遊之路。

保護農業生态環境

畫上特色農業的"智能圖景"

初秋的陽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田野裡到處都是悠閑爬行的螃蟹。"我們都是綠色生态回收的,地表上有空心蔬菜,水下有水草,都是可食用的。九江凱瑞公司董事長黃國平挑了幾株水草,津津有味地品嘗着。

水是農業生産的"源頭",為了讓這裡的"呼吸"更加順暢,蓬澤縣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2020年,三峽集團最美的長江岸線(澎澤段)示範項目集團長江生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投資2.8億元在全縣集鎮街道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推動農村貧困V型水和黑臭水體整治, 水庫補水清理行動,全縣不良V型水質段徹底淘汰,不良V型小微水體基本淘汰,完成河湖水庫淤積23209噸。

微風很慢,水在流淌。初秋,太坡湖農業綜合開發區梁田村村民蔣章淼指着一棵大樹旁的溝渠裡流淌的水,告訴記者:"看,智能處理後的污水已經更清澈了,沒有一點氣味。它可以直接排放到農田中用于灌溉目的。"

該縣在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前提下,以"一蝦一蟹"為龍頭産業,大力發展水稻捕撈龍頭産業。2020年,園區"稻蝦蟹魚"等綜合産值74億元,占園區總産值的94.87%;

創造創業和創新的環境

借鑒共同豐富的"生産圖景"

走進彭澤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加工區,從綠色生态養殖到小龍蝦精加工、冷藏、活體貯藏......各種現代化的裝置都令人大開眼界。"一萬噸彭澤宇,6萬噸蝦蟹深加工......生産季節每天從業2000多人,平均工資5000多元,為農民增加收入1500元。加工區負責人黃千麗高興地說。

為了繼續帶動農民增收,該縣一直在延伸産業鍊,發展新的農業管理主體,先後引進了九江凱瑞、北京凱旋、江西林森、滿古牧區等20多家龍頭農業企業進入農業産業園。全縣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9家,省級以上13家(其中國家級1家)。同時,積極培育農業産業化聯合體,新增省級示範家庭農場6個,全國示範合作社3個,農戶合作社598個,家庭農場562個,其中省級示範社團18個,省級示範點17個,國家示範學會9個。

"我家的土地被轉移到基地後,我去了基地工作。在無工作之前,自己的醫療費用必須在家裡承擔。現在的月薪已經超過2000元,比以前相比,生活更好,人也開朗。"大埔湖開發區村民方菊花笑着說。

一朵花一朵光不是春天,千千紫紅的春天滿園。彭澤縣立足資源禀賦和産業基礎,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實行農村一、二三産業整合發展,農民收入攀升。2021年一、二季度,彭澤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146元,同比增長14.4%。

春秋豐收,全年共豐收。到了收獲季節,鵬偉土地農業優質高效,農村宜居,農民富裕。今年秋天,鵬偉置地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村産業全面融合,"農業"水墨畫新圖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