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作者:烹小鮮

編者按:

截至9月23日,中國2021年總票房為343.05億元,較疫情爆發前2019年1月1日至9月23日的470.99億元下降27%。在中國電影業的"後疫情時代",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正好趕上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中國重量級電影人齊聚北京,共同探讨目前中國和國際電影産業的熱門話題,為電影産業搭建更加高效的交流平台,推動中國電影産業突破難關,跨越式發展。

作為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論壇,鵬xx01聯盟特别支援媒體,推出"聚焦北方電影節"主題策劃,為您帶來最新鮮、最有素材、最有主見的行業報道。

這是第五篇專題——回顧、展望、探讨第11屆北方電影節呈現了什麼具有先進傳播價值。

9月25日,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市場簽約儀式在北京廣播電視台舉行,今年共有44個重點項目和39家企業在北京市場簽約,總金額352.23億元,同比增長約6%,再次破紀錄。

北京電影節北京市場簽約一直是最重要的簽約儀式之一,直接影響着未來一年電影産業的發展方向,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電影産業盛會。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自北方電影節舉辦以來的11年中,北京市場簽約儀式促成了346個重點項目的簽約,總交易額達202.51億元人民币,充分證明了平台被業界接受和認可。

今年創紀錄的營業額也證明了電影人對電影業和北方電影節的信心和期望。

作為牢牢站在"後疫情時代"第一線的中國國際電影節之一,第十一屆北方電影節為明年電影産業的發展指明了哪些方向和傳播價值?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從2018年開始,第8屆北方電影節開啟了"線上放映"環節,最初隻與視訊平台、部分電影類、網絡直播,友善影迷。

去年爆發,很多中外電影人無法到達現場觀看交流,第十屆北方電影節重點完善了線上放映環節,不僅片的子版塊,還增加了主題論壇、雲市場、雲課堂、雲上電影等重要環節, 線上記錄關鍵節點。

在此基礎上,今年第11屆北方電影節完善了"網上展"的段落。從開幕式紅毯、各大論壇記錄,到電影展、大師班評鑒等,将電影長視訊與資訊短視訊相結合,力求全面覆寫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每一個角落,幫助電影愛好者無法親臨現場,真正做到"身臨其境"。

在一定程度上,北方電影節環節的調整,也映射出"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産業格局的轉變。一些影迷被限制進入影院,流媒體内容已經成為必然選擇,或許在未來,影院主導的電影——流媒體内容補充布局,将成為主流。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除了流媒體内容和探索方式,本次電影節上許多行業領先的決策者也在探索電影的衍生價值。

正好趕上北京環球影城的開業,火爆現象成為近代最大的網際網路熱點之一,《哈利波特》《變形金剛》等世界級電影IP創造衍生價值,早已遠遠超過電影本身的票房價值。

目前遇到時間、場域、流量限制,其他電影能否突破,依靠衍生價值,實作真正的"票房自由"?

對此,博納影業集團首席執行官蔣德福為環球影城和國内影城進行了對比,分析了中國目前IP授權和衍生品行業在營運上的不足,進而給出了一條"為項目量身定做衍生戰略布局"的這條破路。Chick-fil-A Comi Life合夥人辛強調創意在賦能中國影視IP價值中的力量,分析了潮流藝術、潮流戲、手搖、盲盒的概念,介紹了科米文化從商品規劃、生産到零售整合的全産業鍊商業模式,将IP轉型效率提升到極緻。

北京電影學院原副院長倪躍紅指出,"IP不等于品牌,電影産業不等于票房産業",建議國内電影人應重點提高影視産業集中度,培育國産超級IP品牌兩大重點方向,加快影視衍生品産業步伐。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後疫情時代",如何喚起觀衆對電影的熱情,讓觀衆留在電影院裡,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9月25日,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中國電影營銷高峰論壇——新消費時代電影營銷發展"主題論壇,探讨在大資料、雲計算、AI、5G、移動連接配接等新技術背景下,電影營銷新生态的變化。

論壇上,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王偉發表了題為《融合變化中的電影營銷:新生态、新變化、新趨勢》的研究報告。報道稱,中國電影營銷到目前為止經曆了四個發展階段:從1994年開始,到2000年門戶時代的到來,進入營銷内容的單一"點時代",然後随着"雙微時代"的到來,發展成為一個社交化、精準化、互動化、資料化的營銷"鍊條"時代, 并最終成為當今多分割、互相協調的"生态圈"時代。

學術界和業界攜手探讨電影營銷的四大新趨勢:電影營銷連結、媒體管道整合、資料研究專業化、跨界協同。營銷不僅是為了單片電影的推廣,也是為了一個IP的培育和積累,與電影衍生價值的讨論不謀而合。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自北方電影節舉辦以來的11年中,展覽涵蓋了多種類型,數量逐年增加,成為國内外影迷心中色彩缤紛的電影舞台。

去年受疫情影響,第10屆北方電影節隻能暫時關閉規模,隻放映100多部電影。今年,"北京展"影院将于2021年9月17日至30日在31家合作影院集中放映300多部中外優秀電影作品。不僅恢複了以往的影院放映規模,還首次走出北京,在天津和張家口市設立了放映電影院。

同時,Edge Arts線上電影節上線将推出多部重磅新片,粉絲們可以在家中享受盛宴。

對于網民來說,今年還特别優化了展覽界面,不僅保留了北方電影節的"天壇獎"、"聚焦未來"等固定機關,還專門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東方奧運會等活動設立了獨家電影單元, 以及"定經典片"、"大師評議"、"女性之聲"、"多彩動畫"等高度垂直的電影劃分,更加專業、人性化,直接面向使用者,垂直傳播。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第11屆北方電影節密集而激動人心的論壇。

從投資、營銷、開發等電影制作節點,到藝術、動漫等電影品類,再到青年電影人、"大師班"前輩等創作者,北方電影節論壇幾乎涵蓋了電影行業各個層面,電影人來自各行各業,言論自由、共同交流,促進行業發展,是難得的盛會。

中國電影人與業界代表齊聚北京國際電影節,多姿多彩、潮流思想碰撞,不僅向老一輩電影人的傑出成就緻敬,也不斷鼓勵新時代創作者開闊視野,以新理念、新内容,進入中國電影産業的發展。

百年的光影匆匆流逝,無論時間如何流逝,其美感總能被觀衆捕捉到。中國電影業也将采取這種百年之久的堅持,日益強大。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北京國際電影節作為目前A類國際電影展之一,不僅承載着中國電影人的信心和信任,更是一場放眼世界電影産業的國際文化交流盛會。

今年的"天壇獎"共獲得77個國家和地區889部電影報名參加比賽,目前評選出15部入圍作品,共12部國際電影。與往年的入圍影片相比,今年的影片在地域、題材、風格、視角等方面都極具獨特性,向中國觀衆展示了截然不同的世界電影風格。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此外,北方電影節影片還特意設定了《全球視野》和《中國故事》兩個單元,既有《寄生外星人》《星子》《伊萬·庫帕拉節前夜》等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作品,也有《延邊青春》《南城老物語》《我們倆》等記錄中國時代變遷節點的經典電影, 促進國際文化的融合和了解。

大師班還有兩位傑出的國際電影制作人。伊朗電影制片人阿莎·法哈蒂(Asha Fahati)憑借劇情片《關于艾莉》(About Ellie)獲得銀熊獎(Silver Bear Award),并憑借《納德與威斯敏斯特:一個獨立》(Nader and Westminster: A Separate)和《推銷員》(The Salesman)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說他更喜歡與日常生活相關、反映客觀現實的主題和電影,細節可以營造出更加逼真的電影氛圍。

曾憑借《征服者佩爾》和《善意的背叛》兩次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的丹麥電影制片人比利·奧古斯特,成為戛納電影節曆史上第三位進入"雙棕榈俱樂部"的丹麥電影制片人,更傾向于讨論"人與人的關系", 以他強大的叙事能力和油畫般的電影俘獲觀衆。

兩位國際電影大師的分享,為我們國際電影界提供了一種更知名的電影類型。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丹麥電影制片人比利·奧古斯特

後疫情時代,全球電影産業舉步維艱,中國電影産業與國際影業不再分離。

北方電影節等國際電影節的存在,就是為全世界電影人提供一個互助交流的平台,共同探索一條變革突破的途徑,為觀衆渡過難關提供更多優質的内容。

躍質進階、多元傳播,“後疫情”電影路在何方?| 聚焦·北影節

今天,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将圓滿落幕。

未來一段時間,電影業可能仍在掙紮求生,但疫情爆發後兩屆北方電影節的成功,印證了市場對電影業的信心。

在曲折前方的倒影中,電影傳承之火沒有被撲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