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裔博導尋鄉夢 牽出一部“過番史”

作者:福州新聞網

福州晚報記者 王玉敏

福州晚報《為了找回鄉村聲音的中國博學理論福州童謠》報道發表後,近日,記者收到了不少熱情的讀者回報。有人想發送DR。肯尼用一套福州童謠幫助他更多地了解鄉村的聲音,并有人提供了謝燕益長期以來的證據來源,希望DR。肯尼可以找到通往這個國家的新線索。

與此同時,肯尼博士還探索了他祖先的經曆,從先驅教會開始,他的祖先定居的教堂。雖然隻發現了一些資訊,但它們拼湊出了一個世紀前淚流滿面的"曆史"。

超過500人出發

363 人已到達

"Overshotched"是人們漂洋過海在海外(主要是東南亞)謀生的古老方式。教會和"路人"的曆史記錄在鋼琴教會的網站上。

據該網站報道,1903年3月,新加坡美以教會在中國後侯、古田和福清任命了神父,最終招募了500多人。同年8月4日,他們紮成馬尾辮,于當月15日乘坐新加坡韋爾比航運公司的"豐盛"号離開家鄉。乘船後不久,有人突然患上了霍亂,雖然有教會醫生及時救出,但仍有不少人死亡。

當月22日,隻有407人抵達新加坡。随後,第一批303名拓荒者乘坐"安防"号離開新加坡,于當年9月9日抵達紅土,然後前往石朝源港。同年9月15日,第二批墾務工乘坐"萬興園"抵達墾區。500多人因種原因登上了馬尾的船,最終隻有363人到達了遠端。

福州人成為

這是開墾先驅的真正标志

當年,這些"遊客"抵達石朝苑後,被臨時安置在政府預先建造的九座亞裔房屋(南陽傳統建築)中。他們最初過着艱難的生活,有水和土壤,有疾病,還有毒蛇和野獸的威脅,總是生活在不安和恐懼中。後來,我們領到農田,在自己的墾地裡建房子,勤勞,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

福州當地網站上的一些材料也證明了這一曆史。

在福清文史資料第16輯中,記者看到了一條記錄:清朝末年,清朝黃乃尹前往馬來西亞收複詩歌之地。在黃乃寅開創"新福州"的同時,真正的招賢源填海工程也在進行中。

光緒二十八年來,祖籍福建牧師劉一梅和林德美、方寶山等人,到邵侯、古田、福清等地招收了500多名中國勞工,到馬來西亞發展了真正的趙園的"甘文閣"。次年3月,新加坡美以教會代表在馬來西亞泸州與英國殖民當局舉行會談,雙方就收回該地區達成協定。

三批福州人紛紛抵達石朝源,開辟了稻田、菜田、果園、商店、醫院、學校、碼頭。後來,福州人逐漸從這裡遷往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

家到底在哪裡?

這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雖然兩個資料的記錄時間略有不同,但從已知的線索來看,肯尼博士的曾祖父很可能是從福清招募的人之一,他從馬尾登船到馬來西亞,最終在那裡定居并成為填海造地的先驅。

盡管有種種線索和資訊,肯尼博士的曾祖父的"逾越"歲月也在縮小,但他的家鄉究竟在福清的哪個鄉鎮仍然是個謎。

"過度嘗試"應該對那些被趕出家園的人充滿苦澀的話語。肯尼博士曾祖父的經曆是當年數百萬"客人"的縮影。從這個故事中,或者可以了解為什麼海外華人對家鄉有如此深刻的承諾,去尋找根源。

肯尼博士告訴記者,他計劃在疫情平靜下來後回到皮奧納教堂,尋找更多關于他祖先的書面記錄。

如果您有任何線索,歡迎在背景留言,官方微信公衆号福州晚報或悅悅。本報将繼續關注并報道DR。肯尼不尋常的尋家之旅。

責任編輯:徐偉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王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