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宗昌的詩作,其直系後人怒斥子虛烏有

作者:齊魯壹點

張宗昌(1881-1932),山東省人。綽号"将軍狗肉","三洋将軍","将軍五毒","張三道"等。

張宗昌是民國曆史上的敗類,是無恥與淫穢的混合體。幾乎沒有任何功德被确立,也就是說,作為土匪,作為主人的殺手,在各個軍閥之間徘徊。

張宗昌的詩作,其直系後人怒斥子虛烏有

張宗昌大概沒有想到,活着的時候,他所有的新聞都是報紙上追逐的熱點新聞,死後居然莫名其妙地精彩,因為他創作的"詩意"而享譽世界,在嘈雜的網絡世界裡居然像一股清澈的一般不可戰勝的占領方,經久不衰。

1、我還寫了一首風之歌

大炮向他的母親開火,維加海恩回到了她的家鄉。幾位英雄張宗昌,安第巨鲸吞下桑樹。

2、遊覽泰山

遠遠看泰山黑糊,上薄到底厚。如果把泰山倒置,底部很薄,頂部很厚。

3、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很大,大明湖有蓮花。蓮花上有蛤蜊,它上蹿下跳。

4、下雨

虞帝爺也姓張,為什麼我張宗昌難?三天之内不會下雨,先撿起龍殿,再用火炮轟擊你的母親。

5、雪

天空中飛翔的東西,一堆東西一堆;莫菲玉帝蓋着金廟,篩石灰啊篩石灰。

這些都是接地氣又有點押韻的詩句,讓"詩人"張宗昌粉無數,甚至寫進名詞裡,但這些都是真的嗎?

2000年,張宗昌的四個女兒張春軒在接受采訪時也澄清說,這些都是假事。

張宗昌的詩作,其直系後人怒斥子虛烏有

如果有機會閱讀民國時期的報紙,你會發現民國時期的一些社會熱點其實是媒體的熱門話題,關于他的新聞比同期段玉瑞、曹瑜、徐世昌等大牌要多得多, 這個人用現在的話說,"我也想保持低調啊,但實力不允許!"

他在山東的很多東西都很"看",再加上他是"三多"将領,"多兵多錢多阿姨叔叔",當然是很牽心的。當時報紙廣泛轉發的《張宗昌為雨》,這篇文章沒有提到張宗昌寫的詩,也合理地說記者敏銳的眼光怎麼會錯過這樣一首"好詩"。

1925年5月16日,《泰晤士報》刊登了濟南的一篇短文《張宗昌的雨》,稱山東幹旱持續了六個月,官紳組織了一次祈雨會,張宗昌上任後,也一起參觀。誰知道幹旱是否會在兩天後結束?張遂宣布,如期,将下滿雨,向天空開火。不難推斷,張藝璋準備風歌《大炮向母親開火》的第一句話,隐約源于這件事情。1974年,台北新雅出版社的林立編纂了《采慧》第三卷,有人胡偉唱了幾句韻文:"天石也姓張,應該不難跟我張宗昌一起生活。三天之内,如果不下雨,我先撿起龍王廟,然後用大炮轟擊媽。"

張宗昌的詩作,其直系後人怒斥子虛烏有

張宗昌為《民國報》報道

這樣,張宗昌寫的那些詩篇應該經常在報紙上看到,是以名詩應該在民國現代報紙集裡成為一個亮點,但無論是閱讀民國時期的報紙資料還是現代收藏家看到的展示,都沒有看到這樣的主題出現。

張宗昌的詩作,其直系後人怒斥子虛烏有

張宗昌确實做過詩歌,比如朱壽的詩歌,也做過悼詞、搭柴等等,但這一切都出自他下屬的才華劉偉舟的手。

張宗昌詩歌最早出現是在1985年,台灣作家齊一軍寫了《張宗昌的傳說》,有人說張宗昌的一些詩是韓福軒寫的,軍閥韓福軒擔任山東省主席,喜歡跳舞和墨水,有些詩可能來自他的手。

不管怎麼說,這兩個人在山東人眼裡是個笑話,有些用力壓在自己身上的段落,詩歌也是山東人娛樂他們的一種方式!

本文内容由作者發表的點,并不代表齊魯點的立場。

找記者、找報道、求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赤路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點情報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報道!我想舉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