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粟裕力主守膠東,保住軍供基地,譚震林為何不以為然?

作者:兵說

作者: 莫孤煙

1947年8月,蔣軍副總司令範漢傑集結了6個整編師20個旅,在重炮團、2個工兵團、1個戰車營、1個憲兵和4個保安部隊的陪同下,組成了一支全系列強大的機動團,對山東省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

這次行動被稱為"九月攻勢",比三個月前的"魯南戰争"還要大,目的是徹底占領膠東解放區,切斷山東與大連之間的海上聯系。如果成功了,那麼江駿就要達到摧毀我軍内政、軍隊和延安、祿門山、古東"三大中心"的目标。

粟裕力主守膠東,保住軍供基地,譚震林為何不以為然?

在遼沈之戰中被俘的範漢傑

膠東是我軍自抗日戰争以來一直苦心經營的舊基地,這裡地産豐富,人口稠密,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部隊來源,糧食來源基地,特别是煙台和大連橫跨渤海灣,東北軍廠生産的火器彈藥可由蘇聯在大連海下控制到煙台。此外,當地的膠東還有十幾家大大小小的軍工廠和服務廠,生産能力非常可觀。正因為如此,膠東地區成為華東乃至華北戰場上最重要的後勤基地,這也是華東野戰軍強大的原因,與膠東基地的強大物質基地有着很大的關系。

接下來,關于是集中精力防守古東,還是跳到外線躲避敵線的激烈争論。

粟裕力主守膠東,保住軍供基地,譚震林為何不以為然?

華業幹部合影。左起:葉飛、丁秋生、魏國慶、鄧子輝、陳毅、唐亮、蘇宇、陳世軒、譚振林

蘇瑜認為,古東必須保全,因為這是"全軍軍供給的主基地",如果失去,"對我戰補給的影響非常大"。他和陳毅鼓勵許世友、譚振林集中力量到山東軍四大縱隊和各地部隊,"分别肩負保衛膠東基地的光榮任務",具體的戰術手段是集中四縱隊靠近鐵路,先集中力量消滅一切弱小的敵人。

譚振林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主戰場一定不能布置在内陸的膠洞,因為三個面向大海,機動空間太小,這樣的地形根本打不下殲滅戰,四縱隊被趕進去,隻會打一場消耗戰。2垂直,7垂直和9垂直已經傷害了能量,絕對無法打消耗戰。是以,他的主張是将13列留在膠水東邊夾住敵人,其他三列全部駛入魯,并入第28師和第83師。

粟裕力主守膠東,保住軍供基地,譚震林為何不以為然?

譚振林

陳洙守古東基地的願望非常迫切,但自"七月師"以來,華業主力分為四個,陳(夷)蘇(于)、陳(石軒)唐(梁)、葉(飛)陶(雍)三大軍事外攻,隻留下徐(世界友)譚(振林)團留在山東。南馬戰役和臨沂戰役戰敗後,流明山的基地實際上已經丢失,廬中和古東兩個基地已經分離,山東的情況非常糟糕。而這一時期的總部不僅沒有加強山東内線的實力,反而使陳蘇的主力部隊進入魯西南,與劉登的南下戰略充配置設定合。這樣,就等于放棄了陸忠。

山東省江軍單軍衛兵有11個整編師,堅守濟南、漳州、徐州等重要據點,以及渤海、金浦、古集等主要運輸路線。這些部隊都不缺胡偉的整編第11師,楊幹才的綜合第20師這樣一個難度很大的對手,再加上範漢傑的機動團,江軍在山東的實力優勢很大。

粟裕力主守膠東,保住軍供基地,譚震林為何不以為然?

蔣介石的軍隊陣地

相反,山東軍,其管轄的2、7、9、13個四縱隊、2縱、7縱和9縱在南馬之戰中損失慘重,傷勢慘重,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進行修剪。13.即便是新部隊,剛從當地部隊更新過來,裝備差,缺乏戰鬥經驗,暫時難以使用。相比之下,目前隻有7個垂直人員相對完整,但中國野生縱隊的7個垂直戰鬥力肯定不在前。

更有甚者,山東軍軍四縱仍處于殘血狀态,仍未集中,徐世友以縣9、13縱,譚振林2縱、7縱在市内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譚振林對東防的信心還不夠,主要跳到外線的情緒是完全可以了解的。

粟裕力主守膠東,保住軍供基地,譚震林為何不以為然?

華諾部隊正在訓練中

在這個問題上,華東局局局長饒毅和陳、蘇是一緻的,他也希望譚振林率領第2、7縱隊會見許世友,全力保衛古東。陳芸轲還轉過身來勸說譚振林,提醒他,即使打28師和整合83師也未必能拿到手,因為這兩個師都不是"爛葡萄",山東的江軍部隊也不好打,更何況這兩個師都可能無法打掉古東的敵人。

蘇瑜在内部鼓吹敵人,因為他嘗到了蘇中大戰的甜蜜,堅信在老基地人的支援下,敵人的進攻是可以粉碎的。譚振林主張跳到外線,因為這是抗日戰争期間為應對日本的掃蕩而做的。他們兩人都是基于自己的經驗,各有各的理由,誰也說服不了任何人。

與其他戰區相比,華東軍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結合體,在組織上司上有其特殊性,"山頭"因素更為突出,是以在戰役決策上往往存在意見分歧。山東軍團在組建華東野戰軍時,應該由陳蘇指揮,但分兵後,山東軍團實際上是由總部直接指揮的,陳蘇不能直接指揮團,如果遇到麻煩隻能談判。

粟裕力主守膠東,保住軍供基地,譚震林為何不以為然?

陳毅和蘇宇

意見不統一,隻能等總部決定。

主席最初支援譚振林,認為隻要徐坦率三縱隊跳到外線,找機器打一兩勝,敵人就不敢深入東區,至少要保住一部分問題。按照這個指令,徐世友準備以9分的速度向南與譚振林會合,但一連串的暴雨阻擋了他們的行列。這時,董事長改變了主意,叫指令9縱向和13縱不要南下,2縱7縱也不進入膠東,也反對譚振林整合28師和整合83師,而是讓他們在城市與内線的東部作戰。

這顯然是一個折衷方案,山東軍團師的現狀一直沒有改變,焦東抗戰就是在這樣一種被動的局面下開始的。

内線9縱向和13縱瘦,無法抵抗敵人的進攻優勢,不僅雷陽輸了,還被敵人沖向海岸,東西隻有70公裡,南北不到40公裡,幾乎陷入了絕境。為了将敵人帶出内線,外線2、7縱向向城市發起進攻,一直成功在眼前,結果關鍵時刻譚振林動搖了他的決心,因為害怕被敵人南北壓制并退出戰鬥。

粟裕力主守膠東,保住軍供基地,譚震林為何不以為然?

華業的重機槍陣地

外界攻勢不力,軍隊内敵沒有呼喊,壓縮到海邊徐世友必須自救。徐世友集中6個團,占領第8師的綜合反擊,迫使敵人縮陣,難以擠出一個缺口,主力加上機關後勤人員日夜沖出180英裡的圍攻圈,就是要化解被趕入海的危險。

直到煙台失位,膠東15個鎮才落入江軍手中,範漢傑的"九攻"才達到目的。這也是為了與劉登的戰略合作,與大比山非常接近,必須付出代價。半個月後,總部叫陳、李、饒、李、徐、譚,明知古東一定要堅持,要求不高,"不戰就好"。此時,南北之争已結束,譚振林率2縱7垂直向北,9垂直向北與古集路以北交彙。

粟裕力主守膠東,保住軍供基地,譚震林為何不以為然?

蘇宇、張震、陳世軒研究作戰計劃

董事長此前曾在電報中預言,雖然山東困難重重,但如果持續下去,情況将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内發生變化。果不其然,劉登在調動了大量江軍後深入大别山,範漢傑的六個整編師已經調走,讓山東軍團終于掙紮着來了,在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進攻克萊楊之後,膠東的局勢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焦東防衛戰再次證明,集中兵是我軍取勝的必要條件,一旦部隊散去,就沒有打得勝仗了。

深入戰争史,發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會再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