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圖為論壇網站

編輯站在"兩個百年"目标的曆史交彙點,國家8部門聯合印發《促進産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為此,"中國化工報"有限公司攜行業優秀企業,扛起了石油化工文化建設的旗幟。在10月14日節慶之際,由中國化工報業股份有限公司、磁山集團共同主辦的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化工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向社會各界凸顯了石油和化工文化的魅力,也吹響了産業文化建設的号角。上司、專家和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對文化建設的經驗和看法,今天釋出了一份特别報告,記錄了精彩的演講,以吸引讀者。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原化工部副部長李世忠:推進石化工業文化建設迫在眉睫

在黨中央的有力上司下,新中國成立後,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工業年産值突破12萬億元大關,化肥、農藥、氯堿、橡膠等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完善的石油化工生産體系和豐富的化工産品,為我國經濟長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一時期,我們誕生了偉大的石油精神、鋼鐵俠精神、大慶精神、吉華精神、工業精神、敢于做第一精神、自力更生、抗疫精神等行業精神。這是整個行業的精神财富,我們需要發揚光大,不斷延續下去。

進入新時代,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立足于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産業轉型更新和高品質發展,在"從大到強"的道路上進一步提速。

工業要"從大做強",不僅需要物質生産的剛性推廣,還需要文化力量的靈活支撐。"文明精神,野蠻體質"這句話既适用于國家,也适用于行業。但現在,行業的"大"越來越大,"肌肉"越來越強,行業文化的發展相對滞後,嚴重制約了我國石油和化工綜合競争力的提升。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企業文化建設呈上升趨勢,産業文化建設步伐緩慢;二是産業文化建設滞後導緻行業整體軟實力緊缺;三是産業文化建設滞後導緻行業仍面臨外部輿論環境和發展環境的挑戰。

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十四五"開年之際,大力推進石油和化學工業的文化建設迫在眉睫。本論壇的召開是及時的、意義重大的和值得肯定的。在這裡,我對石油和化學工業的文化建設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議。

一是堅持上司黨的建設。黨的上司不僅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更是整個行業文化建設的指南針,是行業能否實作"由大到強"的根本保證。行業百年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二是堅持文化自信。保持對我國和民族傳統文化的自信,對行業百年發展遺留下來的精神和傳承保持自信,對我們在新時代貫徹的旗幟和理念保持自信。我們耕種的不是貧瘠的土地,而是肥沃的土壤,未來必将是兩個不同的小麥秀,烏古豐登。

三是堅持統籌推進。石油和化學工業的部門和類别衆多,有許多貿易協會群組織;企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行業的運作與"政産科研基金"各部門密切相關。是以,産業文化的建設需要多方推動。

第四,堅持以企業為導向。企業文化是産業文化建設的基礎。隻有走進企業,才能了解行業文化建設的現狀,才能有針對性地滿足行業的需求,才能實作求實。沒有企業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行業文化的繁榮昌盛。

站在"兩個一百年"目标的曆史交彙點,我們憧憬地迎來了黨的百年誕辰,開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推進石油和化工行業文化建設,助力行業高品質發展,責任重大,責任重大。。

風雨傾瀉而下,百裡究竟要再次攀登。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指導,以新征程、新時代的精神奮進前行,努力實作石油、化工新時代的夢想!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李德強:繼承産業精神,秉承文化自信

我聽過你的報道,作為一個74歲的工業老兵,感受很多。

改革開放前,我們普通人沒有家用電器,也沒有見過洗衣機。後來,我們從遠洋貨輪上搬了一台洗衣機,在工廠裡學習、吃飯、住了107天,模仿成功。從艱難的開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現已成為家電的主要出口國。這是我國許多工業領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縮影。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隻有中國的工業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中國與40年前的中國不同。于是,西方發達國家開始打壓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阻撓中國。但我們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今天的活動是石油和化工行業傳承的精神,彰顯文化自信的活動。本來,我們是一個貧油國,沒有石油,談如何發展?石油勞工唱着"我把石油給我的國家",經過努力,改變了局面。今天,通過行業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們已成為一個主要的石油和化工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産值近13萬億元,約占全國GDP的1/8。這一成就的成就是石油和化勞工的心。

目前,我們在一些行業遇到了很多瓶頸,但我們并不氣餒,不放棄,最終會一個接一個地突破。我們有這種信心。中華民族的崛起離不開這種自信;"人行天行,紳士們要自強不息。這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展現。

現在,我很高興看到,行業内的企業家們在向全國彙報、回歸社會的同時,也開始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山東是齊魯文化的發源地,石油化工企業也很多,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弘揚也十分熱忱。比如磁山,12年前,它還是一座光秃秃的山。張新達董事長帶領磁山集團全體員工,傾注了12年的辛勤耕耘,将磁山打造成文化聖地。

新時期,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要梳理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産業精神,堅持我們的文化自信。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副局長、一級督察侯傑說,大力提升國有企業文化軟實力。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确了到2035年成為文化強國的長遠目标,這是黨中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立足曆史、立足長遠的戰略決策。國有企業作為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必須充分認識增強國有企業文化軟實力的意義。我了解三個主要方面:

第一,增強國有企業文化軟實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國有企業的國際地位、自身影響力和社會聲譽等文化軟實力逐漸提高,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樹立了中國形象,展現了中國實力,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有時情況是沒有理由說,你不能說什麼。這就要求我們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使命,積極建設适合時代、與國家地位相比對的國有企業文化軟實力,不斷創造中國文化的新輝煌。

第二,增強國有企業的文化軟實力,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要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推動核心價值觀落地中增強文化軟實力,在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上踐行核心價值觀。

第三,增強國有企業的文化軟實力是打造世界級企業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标,而這一目标的實作必須需要一流的企業硬實力和一流的企業軟實力兩輪驅動相輔相成。要努力打造展現時代特色、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特色的軟實力,為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建設和增強國有企業軟實力,必須與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緊密結合,堅持走正确的方向和科學的道路。我們将重點關注六個方面:

一是堅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為根本,提升國有企業文化軟實力。

二是以堅定的制度自信為根本核心,提升國有企業的文化軟實力。

第三,發揚先進精神作為動力源泉,增強國有企業的文化軟實力。我們将把弘揚國有企業先進精神作為增強國有企業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國有企業先進精神的有機統一的價值體系。

第四,樹立社會形象作為提升國有企業文化軟實力的關鍵環節。引導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環保、誠信受康、公益慈善等方面,承擔社會責任,建立友好的社會環境,建構社會共識。

五是塑造品牌形象作為價值展現,提升國有企業文化軟實力。推動國有企業更深入地把握高品質發展的要求,提高品牌國際化水準。

第六,展示海外形象是增強國有企業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将引導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和國際交流,重點開展文化融合和海外傳播、形象宣傳、聲譽管理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提升文化融合市場競争力。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文化建設支撐石化工業發展

建設石化強國,不僅需要技術的剛性推廣,還需要文化強國的軟實力。雖然我們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品生産國和消費國,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特别是軟實力文化建設的差距明顯,成為我國石化産業轉型更新和品質效益提升的關鍵制約因素。對于産業文化的建設,我認為石化産業的轉型更新和高品質發展迫切需要産業文化軟實力的支撐,百年中國石化工業發展中積累的産業文化和文化自信是我們整個行業的寶貴财富和力量源泉, 培育和發展中國特色石化産業文化,是建設世界石化強國的重要任務。

這是發揚偉大的百年黨建精神,鞏固行業新發展勢頭,促進新時代石化工業文化繁榮發展,幫助石化行業發展高品質創新的重要會議。

中國石化工業發展百年的曆史,是一部在黨的上司下不斷創造物質和技術财富,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高品質生活和消費需求的曆史,也是一部不斷尋求和不斷創造中國特色石化工業文化的曆史。借此機會,我想就行業文化提案發表三點意見:

一是石化産業轉型更新高品質發展,迫切需要産業文化軟實力的支撐。

目前,依托進口技術的高成長階段已經結束,以自主創新為基礎的高品質發展新時代即将到來,以投資為基礎的廣泛發展時代已經結束,集約化綠色發展的新時代即将到來。工業是權力的基礎,文化是制造業的靈魂。新階段的新任務必将要求我們在新時代培育和塑造石化工業文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文化軟實力展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和最高層次。"世界工業化300年的曆史也證明,文化品質在工業化、産業化轉型過程中具有引領、引領、戰略作用,優秀的産業文化是在工業化過程中衍生、積累和升華的,必将以更大的力量推動産業更新和高品質發展。

其次,中國石化工業幾個世紀以來發展所積累的工業文化和文化自信,是我們整個行業的寶貴财富和力量源泉。

在黨的上司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以獨特的精神和高度自覺的政治使命感,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和障礙,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勞動模範和先進人物展現了不同時代的工業文化,淬煉了石油化工行業特色的石油精神, 吉華等精神譜系和光榮傳統,成為行業寶貴的精神财富,激勵和激勵一代又一代石化人向全國報到,勇敢肩負起重擔。它所展現的精神和品格,是石化行業産業文化的精髓和精髓,也是石化行業必将走向強者之巅的精神保證。

第三,培育和發展中國特色石化産業文化,是建設世界石化強國的重要任務。

"十四五"期間,石化行業必須牢牢把握"雙周期"的戰略轉型,通過優化産業鍊來"穩定鍊條",通過各産業協調發展來"補強鍊條",通過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争力,向"強鍊"邁進,通過上下遊産業的對接協調來"延伸鍊條", 加快做強長闆、補闆,努力提高石化産業産能循環,重塑石化産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形成石化産業低質發展新格局。努力推動石化工業現代化體系先進化。這是石化行業"十四五"規劃的主要任務。

面對"十四五"産業發展的新任務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石化工業必須努力培育和發展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相适應的産業文化和産業精神。 在實作第二世紀目标的過程中,努力承擔起石化工業的曆史責任和曆史使命。

第一,進一步弘揚黨的愛國主義建黨文化,積極肩負起為中華民族振興、為人民謀幸福的政治責任。建設先進的石化工業文化,必須以共産黨的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以加強黨的建設為核心,以黨的建設文化引領石化工業文化高品質發展,在黨的上司下,凝聚建設石化強國的強大精神動力。

其次,要進一步推動成功,不必在我的創新文化中,努力攀登世界石化技術的巅峰。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已成為我國石化工業最大的短闆。未來5到10年是我國石化工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科技創新有自己的規律,必須培養成功不在我身上,成功必須有我的科技感情,才能在創新道路上穩定下來。

三是進一步弘揚國家創業精神,努力建設石化強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優勢的一流企業和企業集團。全行業要積極創造對企業家的支援、保護和包容,創造财富熱情,鼓勵資源向企業優勢靠攏,努力形成大中型企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四是進一步發揚高素質制造工匠精神,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化工業新體系。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養精益求精、追求品質的高技能人才,引導更多企業走"專業化、專項化"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從底盤技術、基礎裝置、基層員工素質出發,加快石化産業鍊現代化建設。

五是進一步弘揚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責任感,努力為生态文明建設和共同繁榮作出貢獻。我們要努力培育一個具有石化行業特色的安全文化、環保文化、工藝文化和職業文化的新時代,從行業本身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共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文化氛圍。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于紀:企業文化支撐企業發展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激發企業創造力、競争力和凝聚力的支柱,也是企業克服困難和障礙的堅實支撐。企業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勇于承擔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塑造出對社會的貢獻,造福人民,關愛職工,保護環境,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民生改善的過程中, 展現自己的價值觀,實作可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是一種深刻的理性認知和具體的實際行動,融入廣大員工在企業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中,展現在共同的願望、信心和意志中,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企業在生産經營中需要資産和裝置、技術等有形能力,士氣是企業管理機制、經營理念等無形的企業文化。

企業要想實作常青的基礎,需要引領企業發展的優秀企業文化。在當代中國,企業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和地位,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核心價值觀。企業文化的建設必須展現民族精神。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充滿對國情的熱愛。企業文化的建設必須具有豐富的時代特色。

企業文化建設要加強黨的上司。黨建文化相結合,是新時代黨的建設工作的有效形式,為企業黨建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促進了黨建與企業管理的結合。堅持以人為本,實作高品質發展,關鍵在于人。企業的願景是努力通過接力,走向遠方,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引導方向,凝聚力量。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制度的支援和規範,也需要有形的企業規章制度作為員工的行為準則。企業文化的建設必須有企業的主要上司作用,必須與企業的管理相結合,必須不斷創新,必須成為員工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品牌文化應該服務于國家品牌戰略,增強中國企業的品牌競争力。企業應該利用國家的軟實力和硬實力,用中國的民族品牌為企業品牌背書,也要用好的企業品牌為中國的民族品牌貢獻力量。

講好品牌故事,擴大中國企業的品牌親和力。企業需要不斷在國際市場上講述中國品牌故事,擴大中國品牌影響力,提升品牌溢價,開拓媒體管道,提升中國企業品牌吸引力,兼具産品創新和溝通管道。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工業和資訊化部産業政策法規司組織司三級研究員程楠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強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表示,要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廣泛、更深層次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把我們黨對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準。

黨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2035年願景》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産業,增強民族文化軟實力,完善現代文化産業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願景》提出,到2035年,國家将成為文化強國,文化軟實力将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圍繞舉旗使命推進。 聚衆生,教育新人,發展文化,展示形象。

工業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産業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職責。為此,工業和資訊化部将推動産業文化發展作為抓捕的優先工作。

為進一步推動"十四五"期間産業文化發展,八部門聯合印發《促進産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實施規劃》不僅是"十四五"期間促進産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性政策檔案,也是一項強有力的工作規劃。

《實施方案》以政策為導向、需求導向、協調推進、綜合發展為基本原則,希望通過五年的努力,推動形成産業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局面。在這方面,未來的關鍵任務是朝着工程、工程、工程、工作傳承、産業化的方向發展,弘揚價值内涵,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發展體系。我們将通過拓寬資金支援管道,完善人才保障體系,發揮中介作用,保障産業文化的發展。

接下來,我們将從各個方面推進文化建設。一是大力弘揚中國工業精神,做好産業文化宣傳展覽,根據各地需求開展展覽。二是加快發展工業文化産業。通過産業融合、工程、工程、産業傳承、産業博"五條軌道",推動建立一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和精品路線,支援建立一批工業博物館。三是加強産業文化發展基礎。開展産業文化價值研究、強文化強國建設等重大理論課題研究,加強專業機構培養、人才培養。四是推動産業文化"走出去",通過展覽、推廣産業文化産品、文藝作品、多層次國際産業文化交流與合作,展示中國産業發展的新形象。第五,加強産業遺産的保護和利用。第六,完善工作機制和方法,加強上下關聯和溝通。

希望在大力推進産業文化建設的同時,提高産業政治地位,充分認識發展産業文化的意義,努力細化和落實,建立健全促進産業文化發展的工作機制,共同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和重點項目的實施, 持續開展産業文化資源調查、評估和鑒定,加強工業文化産業數字化建設,加強資源數字化建設;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崔學軍,中國化工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扛起石油化工行業文化建設的旗幟

石油和化學工業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一大批展現産業文化實力的優秀企業,催生了産業彙報精神、石油精神、大慶精神、吉華精神、敢于做人至上的精神、自強不息、抗疫精神等行業文化典型,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文化動力。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作第一世紀目标的前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新征程的前五年,也是向第二個百年目标邁進的頭五年。目前,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力推進石油和化工文化建設已成為提升我國化工行業綜合競争力的戰略舉措,也是打造有實力的化工行業,實作行業高品質發展所必需的軟實力支撐。

今年5月11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八個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旨在提高科教水準,傳播産業文化,弘揚産業精神,培育産業旅遊資源,發揮文化賦能作用,促進産業文化與産業融合。作為石油化工行業的權威媒體,我們肩負着巨大的責任和光榮的使命。

産業是産業文化建設的土壤,企業是産業文化建設的主要作用。報社願與行業優秀企業攜手,扛起石油化工文化建設的旗幟,為行業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

為推進石油和化工文化建設,報社将組織專題班,團結行業企業,通過三項任務做好這一文化事業:一是每年出版石油和化學工業文化建設特刊, 不時出版特刊,給全社會講一個化學好故事;全方位傳播石油和化工行業文化建設動态。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金和集團董事長、磁山集團總經理張寶建:企業文化驅動的全方位創新實踐

山東金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4月,經過近40年的發展和發展,已成為化工、養老、文化交流、旅遊發展等特色服務于一體的創新型民營企業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老金牌"保險粉,獲得12項國家發明專利,起草制定20多項國家和行業标準,牢牢把握保險粉生産技術之聲,成為全球行業領跑者。

文化是企業強勢之路,是勝利的法寶。金河集團的人文文化記錄了金河人文化的追求和應用,滲透到發展的全過程。在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傳承40年文化發展成果,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此背景下,金和集團以企業文化為指導,不斷探索和開發新的企業文化管理模式。

經過近40年的實踐和沉澱,金河集團總結了"企業文化紮根"的四大寶貴經驗。

一是企業文化與工廠教育訓練相結合,二是企業文化與全教育相結合,三是企業文化與科技創新的結合,四是搭建綜合宣傳平台,積極營造創新文化氛圍。

金河文化的發展也取得了落實的效果。用文化修養培養團隊精神,實作文潤德,強化企業之路,是金河集團加強團隊建設的法寶。金河集團圍繞思想和作風建設努力打造了一支堅不可摧的幹部隊伍。在思想上,凝聚共識,共同奮鬥。在作風上,弘揚"五實",做實幹,強調實事求是,求實務實。建立高效、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落實控制與管理權分離的管理機制,真正明确權力、責任和任務。

在文化創新發展的帶動下,金河集團作為"山東省單一冠軍企業",通過不懈的自主科技創新,已經具備了保險粉的全部核心技術,成為安全生産、環境管理、技術研發的行業領跑者。

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金和集團弘揚企業精神。金河集團圍繞清潔生産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造,先後投入1800多萬元的科研和技術改造資金。在業内公認最難控制的廢氣排放,金河集團有着獨特的方式,利用臭氧氧化和紫外光解催化氧化技術處理,解決了保險粉體尾氣異味處理難題,被同行業譽為"奇迹"。在廢水廢液處理方面,金河集團已實作廢水零排放。

此外,金和集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關注弱勢群體,積極參與愛心捐贈,全年向居民中國小捐款,幫助家庭困難學生,支援學習,幫助就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實踐,與兩個村結成共建對,改善村民生活條件,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和農民轉型。疫情期間,主動向社會捐贈100萬元,支援抗擊疫情。積極支援公益活動和群衆文化活動,先後贊助了煙台開發區機關體育、籃球聯賽、廣場文化活動。

2009年,金河集團立足于時代潮流和企業發展的高度,決定在化工産業堅實的基礎上,規劃投資30億元,開發煙台磁山,着力打造集"養生養老、度假、休閑旅遊、文化服務"于一體的原生态, 公園社群——磁山溫泉小鎮。金河集團結合著名的山地水資源,融合磁山多元文化特色,打破傳統養老模式,率先推出"全員、一站式、菜單服務"的健康養老新模式,被行業譽為"中國式養老破冰",并逐漸形成了"環境、文化、服務"三大戰略目标的核心文化體系, 使保健和養老的品質得到提高。

金河集團繼續建設新的文化旅遊作品。天文隕石博物館和磁山地質博物館、磁山愛國主義教育展廳是三個展廳之一,形成了與"天、地、人"和諧融合的人類文化理念,完善了磁山文化産業鍊,實作了磁山自然與人類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金河集團為金河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賦予了旺盛的動力源泉、強有力的上司、持久的生命力。金和集團的奮鬥實踐充分證明,文化與産業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明泉集團董事長孫紅海:自我完善換新面孔 改革創新開啟新航向

名泉集團是濟南明水化肥廠的前身,是首批13套小型氮肥示範廠之一。2013年9月,搬遷開始,該市從公園撤出。搬遷以來,集團實作了技術更新、産業更新和文化更新。

技術更新是利用先進的加壓氣化技術,用現代煤化工取代傳統煤化工,實作集團新舊動能轉換和轉型更新發展。目前,集團已建成兩套加壓氣化生産系統,有一套在建。

産業更新是集團在鞏固基礎産業的同時,高端化,進入高分子新材料領域。目前,有兩個系列的高分子新材料項目取得了突破。光敏聚酰亞胺(PSPI)是晶片封裝和制造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集團已突破實驗室制備技術,中試基地已投入運作,産業化已開放。聚苯硫醚(PPS)是航天八大材料之一,該項目采用國内先進、獨創的技術,生産能力規模國内首創,國際前列,已在建,明年可投産。

文化更新是集團自2017年以來堅持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集體學習,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企業文化,引導企業發展。我們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道德滋養,使我們的管理決策具有文化上司力和靈感,也使全體員工的精神作風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通過實施模拟持股制,集團貫徹"惠及員工"的理念,讓員工與企業創造和共享發展成果。這也是企業實作共同繁榮的有益探索。

下一步,集團将堅持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引領企業高品質發展,按照鞏固基礎、高端發展思路,在鞏固基礎産業的同時,推動高分子新材料産業發展,成為堅實的基礎産業、高科技優秀高新技術企業,為中國高水準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做出貢獻。

扛起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大旗——第六屆磁山文化節暨2021石油和化工産業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