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文化的奴性陷阱|辜鴻銘陳寅恪的探讨,馬克思主義的巨大作用

作者:糖天使

馬克思主義的西方革命思想體系也賦予了中國人思想鬥争的武器,反客體成為主要的思想主體,擺脫了被西方人評判的屈服地位。更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是統一人民思想的有力武器,把中國老道改造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中國人民真正成為民族主人。

西方文化的奴性陷阱|辜鴻銘陳寅恪的探讨,馬克思主義的巨大作用

西方文化的奴隸陷阱

- 天石

中國人往往很難了解為什麼西方人總是用雙重标準看待别人,特别是在涉及中國事務時,但這背後有非常深的文化背景。

古鴻明與陳玉科的深入探讨

近代中國有兩位著名學者深入探讨了這種西方文化背景,一位是辜鴻明,另一位是陳玉浜。大家都熟悉陳玉科所說的"獨立精神,自由的思想",卻不知道他說這些都是違背當時西方文化侵略的曆史背景,卻以為他對西方思想文化贊不絕口。

陳玉珞是著名的曆史學家,他高度推崇儒家道家精神的王偉,被認為是清朝的遺産,其實他熟悉西方曆史,懂十幾個字,是非常優秀的西方将軍。他認為,西方文化已經被胡适的那種素養所迷惑,破壞了中國原有的思想文化正統觀念,中國人應該對此保持清醒,捍衛自己的精神獨立和思想自由。

古鴻明是老一輩學者,他出生在南洋,在英國長大,精通十幾個漢語,擁有十幾個博士學位,是中國曆史上最博學的大師,他認為西方文化的核心是邏輯思維,形成了兩個元對立,導緻西方自己永遠陷于沖突的思維中, 而中國文化的優良品質是"溫暖"的,中國人不是用線性思維,而是用"慈悲"來看待自己和整個世界,互動、溫暖和堅韌,自信和自我談判。

西方文明中的思維陷阱

西方文明中的心靈陷阱是什麼?其實就是雙重對立理論,這種思維方式從人類社會一開始就已經存在了,我好你壞,我善你惡,我赢你輸,隻有我尊重,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這種思維方式以"我"為主體,他人與外界都設定為客體,為個人的自私利益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

正如聖經所定義的:"你不可吃能認出善惡樹的果子",一旦吃了,就是罪。在神的眼中,人的罪來自于善惡的認同,是以人必須受到懲罰,罪的懲罰是死亡,除非人類與神團聚,否則就是地獄。

佛教徒也說"不能有分離的心",道教也說"天人合一",背後是二進制對立的思想。西方人在中世紀能夠保持宗教信仰的統一,但商人階級的崛起帶來了神權的内部分歧,一場非常殘酷的宗教戰争,基督教世界出現了各種極端派别,他們經常塑造自己獨特的上帝,教派解釋自己的教義,出現成千上萬個不同的流派, 這在歐洲支離破碎的民族國家模式的出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國家都使用基督教自封的合法性,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們經常互相争鬥,互相指責道德違規,這種方式後來在非西方國家使用。毫不奇怪,"人權"的概念在今天的中國被使用,這個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種族歧視的含義,在西方看來,隻有基督教國家才有上帝賦予的合法性,基督徒有完整的人格,中國是否擁有人權不能由中國人自己決定,而是由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決定。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作用

是以中國人能成為基督徒擺脫這種命運多舛的安排嗎?答案是否定的。現代西方的信仰,成了以新自由主義的名義的帝國主義思想,雖然繼承和繼承了我自己的意識形态,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非西方民族和國家,是政治壓迫的工具。

中國基督徒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抉擇:你是選擇自己的上帝,還是做西方人的奴隸?如果你選擇自己的上帝,你一定是西方眼中的叛徒,就像歐洲人是那些在猶太人眼中背叛猶太教的人一樣。

這裡特别提到馬克思主義在中文中的偉大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是儒家思想的結合,雖然有很強的包容性,但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非常缺乏,也缺乏自我反思和更新能力,馬克思主義是西方革命的思想體系,使中國人也擁有了思想鬥争的武器,反客為導向,成為一門思想主體,擺脫了西方人判斷立場的第一和最困難的立場。

更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是統一人民思想的有力武器,把中國老道改造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中國人民真正成為民族主人。

翟天石是一位地緣政治家和中國畫家,在美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在海外報紙和國内網絡媒體上發表了數千篇文章。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觀點,為國内外政界、學術界和媒體界所考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