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中國發展成就證明其民主模式合理有效——訪埃及著名法學家舒基·賽義德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開羅7月9日電專訪:中國發展成就證明其民主模式合理有效——訪埃及著名法學家舒基·賽義德

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馬哈茂德·富利

埃及著名法學家舒基·賽義德日前在開羅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所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已經證明,中國的全過程民主合理有效,推動了國家的發展進步,激發了人民的創造活力。

中國的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産生的。賽義德指出,民主建立在群眾參與決策的基礎之上。當中國将立法建立在廣泛的公衆參與基礎之上時,意味着它正在以合理有效的方式遵循着民主原則。

“立法者離人民越近,立法就越成功。”賽義德解釋說,當立法越能夠展現人民的利益,它就越有說服力并得到尊重。

賽義德是開羅大學法學教授,曾任埃及國家委員會顧問,撰寫過多部重要法律專著。

作為多年從事立法工作和法學研究的專家,賽義德認為,中國式民主要求立法者與人民保持更密切的聯系,解決人民最緊迫的問題,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顯著特征之一,也是社會主義民主差別于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地方。

賽義德特别強調,投票不等于民主,因為投票可以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幹擾,它可以代表意見傾向,但不能夠代表真正的、深度的參與。民主的核心應該是廣泛參與決策和行政管理的全過程,比如,中國向社會公開征集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建議精神的具體舉措就是一個全過程參與的案例。

2020年11月9日至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線上活動平台浏覽量達39.3萬次,收到建言3.7萬條;線下活動向重點群體定向發放問卷4000多份。此外,還專門聽取了部分青年代表的意見建議。

賽義德對中國把先進的網際網路和數字技術與群眾參與決策過程相結合的方式印象深刻。他說,數字技術令民意直達政府官員和立法者,這對解決群眾問題、擴大決策參與範圍大有裨益。

“先進的技術與優先考慮人民利益的理政思維相結合,就會結出甜美的果實。”賽義德說。

對于一些西方國家抹黑中國式民主的情況,賽義德表示,這明顯是出于政治目的,為的是阻撓中國的發展進步。

“民主在于内容和結果。”賽義德強調,中國實作了經濟、科學的發展進步,人民幸福感不斷提高,這就是其民主模式的豐碩成果,值得全世界以客觀、理性的态度作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賽義德說,西方國家的民主是形式主義,其很多現實與民主相沖突,對于能更好實作正義、公平的法律和民主乃至政治制度,西方一些人選擇視而不見。

“一個有内涵、有精神、有成果的民主模式,才是真正的民主。”賽義德說。(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