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瘧疾如何在旱季蟄伏?最新研究稱惡性瘧原蟲改變基因表達

作者:MtimeTime.com

北京10月27日電(新華社孫子發)Splinger Nature的國際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醫學》近日發表一篇關于傳染病的研究論文稱,惡性瘧原蟲是引起瘧疾的主要寄生蟲,通過改變自身的基因表達,瘧疾寄生蟲在旱季可少量存在于人體血液中,但不會引起疾病。

該研究解釋了惡性瘧原蟲如何留在體内而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當蚊子種群在雨季傳回時,瘧疾再次傳播。

衆所周知,瘧疾是非洲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數病例集中在雨季,當時傳播惡性瘧原蟲的蚊子繁殖;瘧疾寄生蟲的宿主人類的能力使它們能夠在雨季之間數月的幹旱中生存下來。然而,研究人員無法了解為什麼瘧疾寄生蟲可以在不引起明顯症狀的情況下生活在人類宿主中。

為此,最新論文的作者,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Silvia Portugal及其同僚在2017年至2018年期間追蹤了600名年齡在3個月至45歲之間的馬裡居民。他們發現,在旱季結束時,這些種群中惡性瘧原蟲的基因轉錄模式非常具體。這種模式與受感染紅細胞中血管粘附的減少有關,這有助于脾髒将受感染的血細胞去除到較低的水準。

作者說,這些特征有助于維持體内惡性瘧原蟲的低水準,這種瘧原蟲可以被免疫系統檢測到和清除,并在雨季繼續傳播瘧疾。他們指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澄清環境變化如何影響惡性瘧原蟲的轉錄模式,已知惡性瘧原蟲允許惡性瘧原蟲在特定環境中存活。(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