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18日23時,倫敦黃金現貨價格徘徊在2717美元/盎司附近,盤中一度創下曆史新高2720.140美元/盎司。COMEX黃金期貨價格一度達2735.5美元/盎司。
令人沒想到的是,疊創新高的黃金,卻被不法分子盯上。據媒體報道,近日上海警方發現,一位六旬老人購買540克金條(約38萬元),遂開展電話核實情況,發現這位六旬老人面臨極高的被騙風險,下發居住地派出所上門勸阻。經了解,這位六旬老人在網上認識一網友進行投資理财,黃金已認證網約車運出。警方迅速關聯網約車營運公司将網約車司機叫回,成功“挽回”540克金條。
類似的案例,還發生在其他地區。不久前,福州市警察局台江分局從電詐涉案資金流向入手,沿着“異常”黃金交易寄遞線索缜密偵查,成功打掉一個以代收轉送,使用涉嫌詐騙資金購買黃金進行“洗錢”的幫派。警方在抓獲犯罪嫌疑人同時,當場查獲在途和未寄出包裹共54個,内含金條、首飾等黃金制品90餘件共重1800餘克,價值高達138萬餘元,同時串并10餘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一位助貸機構風控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這背後,是“黃金購買+郵寄”這個新型詐騙手法正日益猖獗。具體而言,詐騙分子會先通過刷單返利、虛假網絡投資理财、殺豬盤操作等詐騙手法對群眾實施詐騙,在擷取群眾“信任”後,這些詐騙分子便以需要“支付手續費”“繳納保證金”“投資入股”等理由,誘騙群眾購買黃金并通過快遞郵寄或網約車運送到指定地點,實施詐騙同時“洗白”詐騙資金。
“近期,我們也遇到多位貸款人突然申請大額貸款,與他們平時借貸額度(用于生活消費開支)出入極大。風控部門在了解到這些異常貸款申請狀況後,迅速通過人工介入,了解到他們打算用這筆貸款購買黃金并快遞至指定地點,給所謂的投資賬戶大額充值。”他告訴記者,他們反詐團隊對此迅速進行勸阻,避免他們掉入欺詐分子的“陷阱”。
記者注意到,近日多地警方發出提醒——凡是要求購買黃金郵寄至指定位址,或将黃金當面傳遞給“第三人”的行為,都是詐騙。
多地出現“黃金購買+郵寄”新型騙局
據媒體報道,2024年8月,台江公安分局茶亭派出所民警在轄區進行日常走訪時,了解到當地快遞驿站存在“異常情況”——近期兩個陌生男子常來取件,不少快遞都是知名金店包裝。且這兩名男子開車來去,不像是當地附近住戶。
經過智能偵查手段摸排,當地警方了解到取件人身份資訊,并确定這個快遞驿站已成為一起電信詐騙案件中“寄送黃金”的明确收貨位址。對此警方在快遞驿站附近布控偵查,在掌握取件人行動軌迹與犯罪事實後,果斷出擊開展收網行動。
記者了解到,這僅僅是近期“黃金購買+郵寄”騙局的一個縮影。近期,鄭州、武漢、浙江金華市等多地出現利用快遞、網約車運送黃金實施“線上詐騙+線下取錢”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例——為了快速實施詐騙與轉移洗白贓款,不法分子誘騙群眾購買黃金并通過快遞或網約車運送到指定地點,給後者造成較大财産損失。
上述助貸機構風控部門人士指出,近日他們也遇到多起借款人申請大額貸款用于購買黃金并快速至指定地點的案例。在進行及時勸阻并提醒這些借款人不要受騙上當後,他們對這類欺詐行為做了“複盤分析”,發現借款人主要遭遇兩類“黃金購買+郵寄”騙局,一是詐騙分子先在網絡釋出兼職廣告,誘騙群眾先完成兼職工作獲得小額返利。之後詐騙分子就以這些群眾的平台積分不夠高(難以提現上述返利收入),誘騙後者購買黃金郵寄到指定地點,才能實作提現;二是詐騙分子冒充投資專家,鼓吹“高額回報”,誘導群眾前往黃金店購買黃金并直接郵寄到指定位址,聲稱他們隻要收到黃金,就會給群眾的所謂投資賬戶“翻倍充值”。
“目前,我們隻要發現借款人申請貸款額度大幅高于以往并存在異常狀況,就會通過人工介入方式了解他們具體的貸款用途,一旦發現貸款人大額貸款是為了購買黃金并郵寄到指定位址,就會迅速進行勸阻與詐騙風險提示。”他告訴記者。此外,他所在的助貸平台正着手在貸款申請界面醒目位置貼出風險提示——告誡借款人需警惕“黃金購買+郵寄”新型詐騙手法。
黃金緣何被欺詐分子“盯上”
為何不法詐騙分子将黃金作為詐騙手段。
記者了解到,這背後,主要是随着反詐中心、銀行對大額轉賬、異常交易等行為的監控力度不斷加大,詐騙分子為了規避這些限制,減少被銀行系統攔截與被公安機關追蹤的風險,開始尋找新的資金轉移方式。
黃金作為高價值、易攜帶且易于變現的資産,驟然成為詐騙分子眼中的“理想工具”——通過誘導群眾購買黃金并郵寄到指定地點實施詐騙,詐騙分子可以更隐蔽快速地轉移資金,增加追查難度。
此外,相比“電子轉賬”,購買黃金在某些群眾心裡往往具有更強的實體感與信任感,容易産生“真實投資”的錯覺,進而放松警惕。
這也給了詐騙分子有機可乘。在“黃金購買+郵寄”的新型騙局裡,這些詐騙分子不見面、不現身就能成功擷取黃金,以此進行資金轉移,此類手法相比線上轉賬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
一位警方人士表示,為了規避涉詐資金被攔截追蹤,詐騙分子在實施詐騙時誘導受害人購買黃金等貴重物品郵寄或傳遞,收到貨後立即賣出套現,這種新型的涉詐資金洗錢方式會給案件偵辦和追贓挽損帶來一定的困難。
一位華東地區典當行人士向記者透露,受經濟波動影響,目前在典當市場,黃金已成為相當“搶手”的典當物。
“以往,我們的典當物主要是名牌包包與限量款名片手表等,但随着經濟波動加大,這些典當物的處置難度加大與估值下跌,導緻典當行更願意接受黃金作為典當物。”他告訴記者。畢竟,價格疊創新高且流動性不錯的黃金可以讓典當行在資産處置過程更加有利可圖。
這位典當行人士指出,随着各地加大對“黃金購買+郵寄”新型騙局的打擊,目前他要求典當黃金的客戶實施實名登記,包括“人證合一”等;若某個陌生客戶突然典當大克數黃金籌資,他也不敢接單。
在他看來,若要加大針對這類新型詐騙行為裡的“黃金洗白套現”打擊力度,相關部門還需切斷“黃金郵寄鍊條”,令不法分子難以将大量黃金“化整為零”,尋找多家民間黃金回收門店與典當行“分散套現”的操作空間。
據媒體報道,公安部刑偵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新手法、新特點,目前已部署各地公安機關對快遞物流人員和網約車司機開展反詐宣傳,指導物流公司和網約車平台制定應對政策,切實消除風險隐患。
與此同時,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快遞員和網約車司機提高防範意識,在接單過程中如遇投送大額現金、運送不明包裹、頻繁更換交易地點等可疑情況要立即舉報,切勿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幫兇”。
金融機構“事中攔截”能否築起防火牆
前述助貸機構風控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面對“黃金購買+郵寄”新型騙局日益猖獗,他們正着手加強相應的反詐攔截。
“我們對近期破獲的一些黃金購買+郵寄詐騙案例做了分析,發現詐騙分子的欺詐手法日益多元化,包括刷單詐騙+購買郵寄黃金提現、投資理财詐騙+購買郵寄黃金充值、殺豬盤式詐騙+郵寄黃金賺錢等,拿捏不同受害者的心理實施詐騙。”他告訴記者,針對這種狀況,他們将通過AI面審風控工具,捕捉借款人線上上申請貸款環節的某些異常表情變化與行為舉止,交由人工反詐團隊迅速介入摸排勸阻,提醒他認清“購買黃金+郵寄”騙局。
他表示,為了實作詐騙金額“最大化”,這些不法分子會誘騙教唆受害者前往多個網際網路貸款平台申請貸款。一旦有些受害者在勸阻下仍未看清上述“騙局”,他所在的助貸平台就會采取延時放款、短信反複提示等措施,持續引導他逐漸“識别”欺詐風險。
“目前,事中攔截仍是我們防範借款人掉入黃金購買+郵寄騙局的關鍵一環。”這位助貸平台風控部門人士直言。在實際操作過程,事中攔截未必能徹底阻止欺詐行為發生,總有“漏網之魚”出現,導緻助貸平台也面臨受害者的“事後問責”——為何沒能及時“截留”貸款資金,令他遭遇不小的财産損失。
在業内人士看來,要更有效地防範“黃金購買+郵寄”新型騙局,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擴大反詐知識宣傳普及,讓更多群眾一接觸到這類騙局就能識破其中的詐騙痕迹。
警方對此提示,網上陌生人不論以何種理由,要求群眾購買或為他人代購黃金等貴重物品,并要求網約車快送、郵寄至指定地點或派人上門來取的,都是詐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