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在位于江蘇省江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一家汽車生産企業的智能化工廠中的房間内,焊花飛舞,工業機器人在進行焊接作業。 (視覺中國)
本報記者 丁雅栀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特約記者 任 重 柳玉鵬
國家統計局18日釋出一系列備受關注的三季度經濟資料,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國内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4.8%。外媒在相關報道中普遍表示,資料高于預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當天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說,“前三季度4.8%的增速是來之不易的”,“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9月份,主要經濟名額出現積極變化,推動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同樣在18日,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兩項融資計劃。
外媒稱,中國央行的舉措提振了市場,推動中國股市收漲,同時似乎增強了人們對北京将盡一切努力確定實作2024年5%左右增長目标的希望。9月以來,國家發改委、财政部、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住建部等多個部門密集釋出增量政策,向市場傳遞積極信号。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表示,“9月底宣布的刺激計劃将需要時間和耐心來促進未來幾個季度的增長”。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告訴美國商業内幕網站,他預計北京将繼續采取更多措施來支援經濟增長,以便中國經濟能夠以更好的基礎進入2025年。
以舊換新政策推動零售額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的消息稱,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内生産總值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57733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産業增加值361362億元,增長5.4%;第三産業增加值530651億元,增長4.7%。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内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三季度增長4.6%。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内生産總值增長0.9%。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釋出會上表示:“從前三季度的經濟運作情況,以及增量政策的實施效果情況來看,我們認為,推動經濟企穩回升的有利條件在增加,實作5%左右預期目标的信心在增強。”
路透社稱,中國三季度GDP增長4.6%,略高于路透社4.5%的預測。荷蘭安智銀行(ING)18日的文章分析稱,中國三季度GDP增速表現好于市場普遍預期,部分原因在于9月資料的反彈強于預期。随着三季度資料公布,中國距離實作5%左右的全年增長目标僅一步之遙。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何自力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外部環境非常複雜的情況下,中國前三季度取得4.8%的增速非常不容易。這個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中國經濟韌性強、基礎厚實,也得益于中央一系列存量和增量宏觀經濟政策積極、精準的調控。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稱,18日公布的其他資料,如工業生産和零售額,也超出預期,這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說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迹象。
路透社稱,中國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高于8月的4.5%。此前,路透社預計增幅為4.5%。另外,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高于8月的2.1%,也高于分析師此前預計的2.5%。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4%,高于預期的3.3%。荷蘭安智銀行的文章表示,中國的以舊換新政策推動零售額創下4個月新高。目前相關政策主要集中在家電和汽車領域,預計未來幾個月範圍将進一步擴大。
美國穆迪分析公司經濟學家哈利·墨菲·克魯斯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零售銷售、工業生産和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在整個9月都有所加快,“與計劃中的刺激措施一起,确實使今年的增長目标觸手可及”。他對哈薩克斯坦媒體稱,中國要解決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也需要政府作出更多努力。
央行兩個貨币政策工具落地
中國人民銀行18日宣布,即日起正式啟動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操作,支援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釋出公告,正式推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援其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這标志着央行前期宣布的兩個支援資本市場的貨币政策工具均已落地。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18日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的主題演講也受到外媒關注。美國《華爾街日報》、日本《日經亞洲》等媒體稱,中國央行行長周五重申了早前的承諾,即年底前會進一步放松貨币政策。潘功勝表示,“9月27日,已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情況,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個百分點”,“今天早上,商業銀行已經公布下調存款利率,預計下周一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會下行0.2-0.25個百分點”。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央行釋出的消息提振了市場情緒。中國股市18日普遍實作收漲。上證指數報收3261.56點,漲2.91%;深證成指收10357.68點,漲4.71%;滬深300收3925.23點,漲3.62%。
“中國政府的政策轉向發生在9月下旬”,《華爾街日報》稱,當時中國央行宣布計劃降低利率,并首次創設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支援國内資本市場。随後,一系列政策聲明接踵而至。随着投資者權衡每項新舉措的重要性,股市也随之波動。在截至10月8日的6個交易日内,滬深300指數飙升逾30%,較今年年初上漲逾10%。香港恒生指數則比年初水準高出約22%。
“關鍵時刻即将到來。”《華爾街日報》稱,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将于本月底召開會議。人們高度期待這次會議将準許一項新的大規模财政方案。《日經亞洲》稱,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北京方面是否會在會議上公布财政刺激計劃的具體内容,并披露額外債券發行的規模。
激活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三季度末的政策利好出台,以及10月節後政策利好補位,已經在股市和樓市起到了良好效果,但這沒有展現在三季度的經濟資料上。“是以這些積極因素可能在四季度發揮作用,激活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進而很好地實作全年發展目标。”
德國電視一台報道稱,有迹象表明,中國四季度經濟将企穩回升。10月初以來,用電量和部分生産資料價格有所上漲。國慶假日期間的強勁消費也讓人充滿希望。盛來運在18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文化和旅遊部統計資料顯示,“十一”黃金周7天,國内出遊人數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9%,出遊花費增長6.3%,出行人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7.9%。
CNBC援引英國經濟學人智庫進階經濟學家徐天辰的話表示:“由于今年前三季度實際GDP增長了4.8%,在第四季度采取額外刺激措施的情況下,全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标現在已觸手可及。”他還認為,“鑒于政府緻力于提振經濟,我們有理由對未來幾年的增長持更樂觀的态度”。
德新社18日稱,在華德國企業也對中國政府的提振經濟政策表示歡迎。中國德國商會華東地區執行董事馬克西米利安·布泰克表示:“經濟刺激計劃向市場參與者發出信号,表明政府認識到并指出了該國的經濟問題。”
“全球基金對中國近期前景重新燃起信心。”據香港《南華早報》18日報道,美國信安資金管理公司表示,中國正在采取“有意義的”措施振興經濟,投資者的情緒是以改觀。根據美國銀行本月的一項調查,随着對更強有力寬松政策的預期不斷增加,亞太地區的基金經理也變得更加樂觀,他們在中國資産上投入了更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