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然之美 石門風光”攝影大賽已開啟,投稿日期截至明年3月

走進廣州市北部的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漫山林海此起彼伏,千日粉、黃穗、赤壁、大花海棠等花卉在天池邊營造出濃郁的秋日氛圍。為了用影像展現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獨特的自然生态魅力,石門國家森林公園舉辦主題為“自然之美 石門風光”的攝影大賽,面向全社會進行攝影作品征集,并計劃于2025年3月1日大賽截止後,組織對參賽作品進行評選。

“自然之美 石門風光”攝影大賽已開啟,投稿日期截至明年3月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3.94萬畝,森林覆寫率達96.56%,有石竈和石門兩大景區,還有全國首家森林浴場、華南地區南亞熱帶天然次生林1.6萬畝,海拔1210米的天堂頂是廣州地區最高峰。剛過去不久的國慶假期,石門國家森林公園舉辦了親水活動、水上皮劃艇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吸引了4.51萬名市民遊客入園體驗。

森林增色添彩,擦亮“廣州香山”品牌

近年來,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深入挖掘原生彩色樹種,在原有紅楓、野生紅花荷、亮葉猴耳環、深山含笑、高山杜鵑、禾雀花等季相變化較強的觀賞性植物基礎上,結合森林生态建設和景觀林建設,實施針葉林改造、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撫育、大徑級森林培育、多彩森林建設等森林品質優化提升工程,種植了落羽杉、水蒲桃等水源涵養樹種,楓香、淅江潤楠、桢楠、閩楠等碳彙樹種,土沉香、降香黃檀、檀香等珍稀樹種,山烏桕、銀杏、中國紅櫻花、雞爪槭等彩葉樹種。

“自然之美 石門風光”攝影大賽已開啟,投稿日期截至明年3月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切實提升了森林景觀“顔值”

近兩年來,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已完成4846畝森林品質優化提升、3000畝封山育林,切實提升了森林景觀“顔值”,營造出春賞禾雀紛飛映山紅、夏享綠翠陰濃溪水涼、秋觀漫山霜葉似丹霞、冬品連綿蒼翠平野盡的勝境。特别是秋冬季節,園内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示範引領帶動,打造可持續經營樣闆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資源種類豐富,古樹名木31株,野生維管植物約183科698屬1403種,還擁有華南地區儲存較為完好的南亞熱帶原始次生林,主要以殼鬥科錐屬(米錐、羅浮錐等)、木蘭科厚葉木蓮、樟科華潤楠等樹種為主要建群種,面積近千畝,被人們稱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自然之美 石門風光”攝影大賽已開啟,投稿日期截至明年3月
“自然之美 石門風光”攝影大賽已開啟,投稿日期截至明年3月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被人們稱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借助綠美廣州生态建設的契機,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積極開展北部次生林優化提升綜合市級示範片區建設,實施森林品質優化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珍稀瀕危樹種保育與複壯等,完成多彩森林建設、中幼林撫育、木材戰略儲備林(大徑材)培育、原始次生林生物多樣性恢複(試點)項目7333畝,修複了天然林516畝,打造森林生态風貌、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水源涵養和生态屏障功能等綜合示範片區,并計劃對人工起源的650畝杉闊異齡複層混交林開展撫育間伐、整形修枝、林地清理、撫育施肥等技術措施,調控林分密度,優化林分結構,實作大徑材精準培育,形成近自然杉闊異齡複層混交大徑級木材儲備示範林,為我市森林可持續經營提供樣闆。

生态惠民利民,共享綠色發展紅利

近年來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持續推進基礎設施、服務配套和特色景點建設,建立優良景區環境,對景區内的解說牌、辨別訓示牌進行翻新改造,增設景觀節點、遊覽平台、遊憩設施、森林步道、小微濕地等,打造了黃金花海、七彩天池、石門香雪、石門紅葉、石蓮幽谷等景觀亮點。主動融入當地旅遊發展闆塊,發揮景區景點特色,發展“森林+”的森林旅遊新業态,積極探索“森林+健康”“森林+體育”“森林+教育”“森林+文化”等特色森林旅遊形式,拓寬開設“森林浴”“科普遊”“養生遊”“綠道遊”等特色遊覽線路。

“自然之美 石門風光”攝影大賽已開啟,投稿日期截至明年3月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發揮景區景點特色,發展“森林+”的森林旅遊新業态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十佳林場”“國家森林體驗重點建設基地百強名單”“第一批廣東省森林康養基地”“廣東省100個森林旅遊新興品牌地”“廣東十大最美森林”,公園小微濕地被列入“廣東省首批小微濕地示範點名錄”,石竈遊覽區特色觀光線路被認定為“廣東省100條森林旅遊特色線路”。2023年以來,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已接待遊客超過70萬人次。

文|記者 孫牧 通訊員 林園軒圖|通訊員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