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财經記者 文鴻飛
9月24日以來,在系列政策刺激之下,A股市場一度出現暴漲行情。然而,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後首周,市場沖高後大幅調整,滬指失守3300點。随着A股的急漲急跌,投資者們情緒震蕩起伏的同時,投資動作和選擇也非常情緒化:“00後”們跑步入場卻被市場“上了一課”;随着綠了近三年的基金開始翻紅,之前打算翻紅就贖回離場的又開始“籌集彈藥”或直接購買或開始定投;之前一單難求的大額存單現“轉讓潮”……那麼,市場震蕩起伏時,投資者們該如何理性投資呢?且看記者的相關調查采訪。
A股市場:
600萬新股民跑步入場後
已有人被市場“上了一課”
十一假期前A股市場狂飙!連續暴漲的行情,讓投資者們熱情高漲,甚至無心度假,紛紛吐槽,“今年國慶節假期太長,股市太短,好想每天都是工作日,好想每天看到股市蹭蹭往上漲”。據報道,假期期間新開戶達600萬。600萬新股民跑步入場後沒幾天,就有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被市場“上了一課”的慘痛經曆。其中,“‘00後’借10萬炒股卻日虧一萬元”“‘90後’程式員殺入A股4天虧32萬”“網文作者炒股賺300萬後斷更,後又老實回來繼續碼字”等詞條更是登上了社交媒體熱搜榜。
記者采訪發現,身邊人的故事雖然沒有那麼跌宕起伏,但也足夠熱鬧。今年45歲的薛先生,節前受暴漲行情影響,萌生了去開戶炒股的想法。“有幾個同僚常年炒股。節前瘋漲時,他們的收益很可觀,有個資金投入大的,那幾天每天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元的收益,看得我眼熱心癢。正好我當時有一筆閑錢到手,就想開戶,跟着他們一起練練手,掙個酒錢。”薛先生告訴記者。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投進去5萬元,已經虧了小8000了。”10月12日,接受采訪時,薛先生有些灰心地說。
相較之下,市民李女士就有些“幸運”了。“陰差陽錯,開戶延遲了,而避免了進場即被套牢。”李女士表示,被行情高漲鼓舞着,假期的倒數第三天,她在中信建投App上送出了開戶申請,想着假期一過就跟着入場。不巧的是,填寫開戶資料時,她的聯系位址填寫不規範,申請沒有通過。“10月8日收到申請未通過的資訊時,還挺遺憾的。”李女士說,“于是我又重新填了一遍,重新送出了申請,可等到10月9日申請通過時,市場已經開始調整了。是以到現在隻是開了戶,沒有轉賬,也沒有買入任何一隻股票。”
公募基金:
綠了3年終于翻紅後又綠了
新買的基金又虧了
節前的爆發行情,讓公募基金也苦盡甘來。更有“基民”興奮地在社交媒體表示“三年虧損,七天‘收複’”。資料顯示,9月23日至9月27日一周的時間内,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偏債混合類基金)整體獲得超9.9%的收益,超98%獲得正收益,若僅算權益倉位較高的偏股混合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則平均漲幅達11.67%,最猛區間漲幅超過27%。而随着基金收益的回正,“基民”又開始活躍起來。Wind資訊資料顯示,截至10月8日收盤,全部基金市場(僅統計主代碼)當日整體份額增加0.32%。
随着基金收益的回正,“老基民們”欣喜若狂,全然忘了在市場震蕩時的沮喪和回本就贖回的決心。“我是2022年年初開始接觸基金的,主要是定投,偶爾也直接購買。但因大行情的問題,近三年來,賬戶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綠的。虧得多的時候,總的持倉收益率到達了-30%,個别基金持倉收益甚至達到了将近-50%。行情差的時候,好幾隻的定投都停了,想着等什麼時候行情好了、回本了,立馬贖回離場。”市民唐女士說,“但節前行情大漲一周後,我有個賬戶的總收益都轉正了,其中有五隻基金的收益翻紅了,漲勢好的兩隻甚至持倉收益達到了10%以上。人就是這樣,好了傷疤忘了疼。我不僅把停掉的幾隻基金的定投又啟動了,還直接買了5000元的萬家藍籌,10月6日扣款,10月8日确定份額。”
但讓唐女士始料不及的是,這波上漲行情在假期結束後不久就結束了,伴随着随後的大幅調整,她已經翻紅的賬戶又綠了,五隻翻紅的基金又綠了四隻。“隻有一隻的收益為0.48%,不知道能挺多久了。新購入的基金虧了400多元了。現在又有些後悔追加了。”10月12日接受采訪時,唐女士說。
銀行存款:
大額存單現“轉讓潮”?
到期測算年化超2.00%已不多見
近年來,雖然存款利率持續下行,但人民币存款總數和占比不斷攀升。而人們的儲蓄意願也敗給了節前暴漲的行情。
據報道,有業内人士透露,在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其所在分行的零售條線流失了約40億元存款,超過35%已流入股市,剩餘部分仍在證券現金賬戶。同時,國慶期間,該分行消費貸放款量已超越今年“開門紅”。
與存款“搬家”同時出現的還有大額存單的“轉讓潮”。衆所周知,此前存款利率經曆多輪下調,大額存單産品發行量與發行利率雙雙走低,部分銀行甚至暫停上新,大額存單類産品一度十分走俏,甚至靠搶、靠代購,轉讓專區的交易更是冷清。但是由于A股市場節前的火爆,以往超級難搶的高息存單出了一大波“轉讓潮”。“還有十幾天,三個月定期(存款的)利息就到期了。定期利息都不要了,入股市。”私募管理人但斌近日在社交媒體透露的這則對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社交媒體上相關轉換資訊更是屢見不鮮。甚至為了快速轉讓成功,部分大額存單存在“貼錢轉讓”的現象。據報道,包括微衆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的手機銀行上都出現了年利率3%以上的大額存單轉讓。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考慮到大額存單大量轉讓和股市轉好時間高度重疊的因素,大額存單轉讓後資金流入股市的可能性較大。
但是,10月14日,記者登入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手機銀行時發現,僅招商銀行大額存單轉讓區内有一款到期測算年化超2.00%的大額存單,别的轉讓品的到期測算年化均不超2.00%。大額存單“轉讓潮”已降溫。
銀行理财:
規模縮水超7800億元
“真香定律”再現
節前,A股一度迎來“史詩級”暴漲,債市也随之回調,股債跷跷闆效應顯現。在此背景下,9月部分理财産品出現回撤,贖回壓力有所增加。普益标準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9月30日,銀行理财産品規模回落至29.27萬億元,較8月末環比減少7826億元。相比8月銀行理财規模下降約3000億元,9月銀行理财縮水規模翻了逾一倍。10月以來,理财規模繼續減少,與往年進入10月後理财規模出現增長存在背離。另有媒體報道,節後首個交易日,受投資者投資股票熱情高漲影響,目前理财産品贖回規模達到5000億元,且開放式信用債基金産品也成為各方贖回資金的重要對象,遭遇較大沖擊。
市民姜女士也差點兒因為股市、基金行情大好,要贖回她現有的理财産品。據姜女士介紹,她現在持有兩隻理财産品,一隻是中銀理财的怡享天天34号,截至10月14日的持倉收益率為0.08%;一隻是信銀理财的日盈象天天利65号現金管理産品,七日年化利率為1.98%。“兩隻産品都是9月下旬買的。因為之前投資基金,倆賬号虧了近4萬元,這筆錢進來後就想着穩健一些。”姜女士告訴記者,“關鍵是兩隻理财産品買了不久,就迎來了股市大漲,看着基金賬戶裡每天幾千元的收益,再看看這兩隻理财産品的收益,差不多的本金,兩隻産品每天隻有三四元的收益。心裡真是嫌棄看不上,有那麼兩天甚至動了想贖回買基金的念頭。”好在姜女士深知“分散投資”“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投資理念,最終沒有把理财産品贖回換成基金或者股票。不然等市場調整後,虧得更多了。“10月9日市場開始調整後,我的基金又綠了,三天回到了三年前,每天虧好幾千的時候,看着這兩隻理财産品都還是正收益,雖然少也很欣慰。”姜女士說。
溫馨提示:
嚴禁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目前是存入大額存單的較好機會
市場急漲急跌的當下,投資者們該如何投資?投資時該注意什麼呢?
首先,提醒那些打信貸資金主意的“股民”。近日,多家銀行釋出關于嚴禁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房市等領域的提醒,嚴禁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市、股市,“一經發現,銀行有權立即收回貸款”。此外,在新股民密集入市的10月8日及9日,多家大型券商陸續緻信新入市的投資者,内容主要是勸告新股民“莫着急”,要有明确的投資目标,不要抱着“搶快錢”的心态入市,要做有紀律的投資,而不是情緒的投資;同時要做好資金規劃,用閑錢投資,不要孤注一擲,不要讓投資反噬生活。
其次,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提醒通過大額存單轉讓或提前贖回現金管理類理财産品擷取資金進入股市的投資者,要在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前提下,充分考慮轉讓贖回成本的剛性和投資收益的不确定性。預計下一階段大陸存款利率還将繼續下行,對偏好大額存單的儲戶而言,目前是存入大額存單的較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