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秋糧已經進入收獲的高峰期。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農情排程,全國秋糧已收獲26.3%,比去年快了2.1個百分點。 各地都在加速推進秋收進度,以確定糧食豐收。
在河南省安陽市内黃縣的二安鎮萬畝高标準示範田中,金黃色的玉米穗正在被大型收割機迅速收獲。 摘穗、稭稈粉碎、裝車等工序一氣呵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當地農民魏愛勤表示,今年雨水充足加上科學管理,玉米長勢很好,産量也高。 現在采用機械化收割,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還減少了因人工收獲帶來的糧食損失。
技術人員不僅指導農戶如何科學收獲,還因地施策,建議農戶适時晚收玉米,充分延長玉米灌漿時間,增加和穩定粒重,進而提高玉米産量。 據進階農藝師楊廣軍測算,适時晚收10天左右,每畝玉米能增産100斤,增收100元。
在全國範圍内,秋糧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布在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遊和西南地區的13個糧食主産省份。 今年大陸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各地把糧食增産的重心放在大面積提高單産上。
黑龍江省的秋收面積已經超過3000萬畝。 為了確定豐收,黑龍江推廣了大壟密植栽培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600多萬畝和160多萬畝。 在北大荒集團趙光農場,每個植株平均有32到35個豆莢。
吉林省已經開鐮收獲9000多萬畝秋糧。 作為單産提升的重要舉措,吉林省将地力提升投入資金占比由原來的5%提高到20%以上。 長春市累計投入近90億元,對2500萬畝黑土地進行保護,目前近60%的永久基本農田已經建成高标準農田。
山東省6600多萬畝秋糧也迎來大面積收獲。 今年山東重點打造六大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引領區,先行建設310萬畝核心區,預計可帶動全省糧食作物平均畝産提高1.5%以上。
總的來看,全國各地通過采用優質種子和科學的耕作方法,克服自然條件的限制,提升産量與品質,確定了秋糧的豐收。 這不僅增進了公衆對國家糧食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還強調了科技進步在傳統農業中的應用價值,激發了人們對農業創新的關注和支援,為從事農業工作的專業人士提供了實用的技術和管理知識,助力他們提高工作效率和作物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