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健康素養66條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為了适應和滿足目前公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2024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修訂并釋出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簡稱“健康素養66條”)。一起來學習新版“健康素養66條”,提升健康知識和技能,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第1條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适應的良好狀态。預防是促進健康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這個定義提示我們: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不虛弱,而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适應三個方面都處于良好狀态。

身體健康

表現為體格健壯、各器官功能良好。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心理健康

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态,表現為能夠恰當地認識、評價自己及周圍的人和事,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情緒穩定,行為有目的性,不放縱,能夠應對生活中的壓力,能夠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

社會适應

是指通過自我調節,保持個人與環境、社會及在人際交往中的均衡與協調。個體應主動應對環境變化,積極适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建構和諧的人際關系。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預防為主”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養生保健理念,是大陸一直堅持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目前,大陸面臨着重大傳染病和多種慢性疾病的雙重威脅。新發傳染病和再發傳染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慢性病導緻的死亡占全部死因的88.5%,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無論是傳染病還是慢性病,主要與個人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

國内外大量實踐證明:堅持預防為主,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傳染病和慢性病的首選政策和措施,是促進健康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

第2條

公民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護,每個人都有維護自身健康和不損害他人健康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都對公民健康權進行了明确規定,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條規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權。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多處規定,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将受到刑法制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和社會尊重、保護公民的健康權。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準。國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獲得健康教育的權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養。”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提高公衆的健康水準,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每個人都有擷取健康的權利,也有不損害他人健康的責任。不污染環境,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危險駕駛,懷疑患有或确診傳染性疾病時做好自我管理等,都是承擔健康責任、不損害他人健康的表現。

第3條

主動學習健康知識,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

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應當樹立對自己健康負責的理念,建立正确健康觀,積極學習健康知識與技能,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斷提升自身健康素養,把健康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習慣化行為方式。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在目前以慢性病為主的疾病譜背景下,在影響健康的各類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的影響最大,其貢獻率占到60%。是以,改變不健康行為,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結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個人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因素。

健康的生活方式

既包括合理膳食、适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預防控制慢性病的“四大基石”,也包括做好手衛生、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重咳嗽禮儀、開窗通風、分餐公筷、垃圾分類等預防控制傳染病的文明衛生習慣,還包括規律作息、勞逸結合、充足睡眠、環境整潔、綠色出行、節約環保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此外,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的總結。201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衛生計生委釋出了《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向公衆普及中醫養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識和技能,公民應學會利用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和技能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

第4條

環境與健康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促進健康。

良好生态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所患的許多疾病都與環境污染有很大關系。無節制地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是造成生态環境惡化的根源。每個人都有愛護環境、保護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的責任。發現破壞生态環境的行為,應及時勸阻或舉報。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遵守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講究社會公德,自覺養成節約資源、不污染環境的良好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綠色低碳、簡約适度的生活方式。減少資源消耗,實施垃圾分類。優先選擇綠色環保産品,減少一次性消費品的使用,節約用水用電,适度使用空調,踐行低碳出行。

保持家居環境整潔衛生,經常打掃室内、庭院衛生,不留衛生死角。廚房、廁所無異味。垃圾日産日清,做好垃圾分類。愛護公共環境,規範飼養寵物,做好寵物糞便清理,文體娛樂活動不擾民,共同營造清潔、舒适、安靜、優美的生活環境。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可能影響健康。綠色消費,低碳出行,能助力減緩氣候變化。老人、兒童、孕婦、疾病患者和戶外從業人員是脆弱人群,要積極關注天氣預報、空氣品質資訊和氣象災害預警資訊,提前做好風險防範。極端天氣下要更加關注基礎疾病變化并及時就醫,重污染天氣時盡量減少或避免戶外活動,高溫熱浪天氣要盡量避暑和防止中暑,低溫寒潮天氣要注意保暖和防止凍傷,台風和暴雨天氣要防止溺水等意外傷害。

來源:國家疾控局

編輯:沈逸清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4),一起來學習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