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作為首屆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的最後一場專業論壇,圍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主題,影視文旅論壇在京舉行。
去年以來,将文旅與影視相結合,以影視促進文旅發展的影視劇作品紛紛面世,從最初的《去有風的地方》帶動大理古城旅遊熱,到近期《我的阿勒泰》帶火小衆旅行路線,城市文旅與影視内容的互動也日漸加深,《繁花》成功勾勒上海灘經濟改革四十年的風雲變幻,《玫瑰的故事》中“北京到底有誰在”的熱梗更是引發全民熱議。中國旅遊景區協會沉浸式文旅專委會專家組組長王東指出,現象級影視IP的火爆已經打通了地方文旅借勢發展的通道。
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德麗達·那比介紹,今年阿勒泰地區首次出現了旅遊收入增長比率高于旅遊人次的增長,阿勒泰地區的旅遊客單價明顯提升,其中旅遊人數達到了3555.2萬人次,增長率為25%,旅遊收入則達到了313億元,增長率達27%。
《繁花》制片人黃星則介紹,該劇播出後劇集的取景地上海和平飯店的旅遊熱度飙升了415%,旅遊平台上線了多條跟團線、私家遊、一日遊産品,劇中食品“排骨年糕”的搜尋量也“水漲船高”,在外賣平台增長了670%,“預估帶動總體消費金額高達25億元”。
“一部劇影響一座城”并非虛言,而能夠借助影視劇的“潑天流量”,将影視熱度轉化成文旅IP持續營運,也是“以文塑旅”的關鍵。
早已播出多年的《長安十二時辰》在西安打造的實景IP景點至今依然火爆,今年國慶期間即使進行了限流,依然仍有每日8千至1萬名遊客入園遊覽。《長安十二時辰》總制片人梁超表示,主創目前已經開始創作新劇《長安二十四節氣》,結合此前的成功經驗,這次還将提前與西安地方加強關聯,從之前的文旅IP1.0玩法向2.0和3.0時代進階。
“由一個内容形成傳播變成流量,在大衆共鳴下形成文旅IP的價值,這種潑天的流量有的城市能接住,有的城市卻接不住。‘文’來了‘旅’沒準備好,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問題,而網際網路數字時代加速了傳播和共識,如今的文旅IP大多還正處在第一階段。”在王東看來,破解這一現狀的關鍵還在于要做好文旅IP的“頂層設計”,從内容創作到沉浸式業态進行整體打造,“我們未來在拍攝影視劇的時候,用内容創造的思維去前置文旅元素,團隊裡要有以IP做産業業态創造的策劃者在。内容IP正從内容授權轉向沉浸式體驗類項目,這裡面有巨大的機會。我們豐富的文化資源需要通過新的文化創意去呈現,用新的數字科技手段和新的産業業态設計,如果能率先創作出這種IP去國外引領文化出海,才是真正抓住了未來。”
此次論壇還釋出和推介了多個劇集項目,既有正在熱播、帶動國慶假期當地旅遊人次及搜尋量上漲的《大海道》《日光之城》,也有即将推出的《國色芳華》《我們的河山》《清明上河圖密碼》《燦爛的風和海》《棋士》《冰天雪地》《珠簾玉幕》等新劇,這些作品取景地覆寫中國的大江南北。現場,劇方代表分享了影視創作和地域之間的故事,讓觀衆對劇集内容心懷期待,也對其展現的自然風光和地域人文心生向往。
來源:北京日報用戶端
記者: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