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又見證曆史了,星艦第五次試飛,首次回收成功。雖說不是咱們國家的事,但是這個事确實還挺重要的,因為美國想搶在大陸之前,實作載人登月,它的登月方案,就用到了星艦,可以說,星艦關乎着美國載人登月的成敗。
這回星艦試飛,實作了曆史性着陸,筷子穩穩的夾住了星艦第一級,超級重型助推器;同時星艦飛船,也在可控狀态下濺落入海。
星艦是由兩部分組成,一級是長達70米的超級重型助推器,使用了33台猛禽發動機,這部分是可以回收的,就是視訊裡看到的,筷子夾住了助推器,其實也不是夾住了,實際上超級重型助推器上有挂的地方,筷子是挂住了星艦,否則光靠夾住,早就夾扁了。
這種回收方式難度非常高,要落點精度非常高才行,馬斯克都說,首次成功率隻有50%。但是好處就是,筷子夾住火箭之後,就不需要再轉運了,直接與發射塔架對接就行了,後續檢查、加注燃料之類的可以在這裡進行,節省了發射準備時間,有利于高頻次的可重複使用。
星艦的二級是星艦飛船,未來載人登月,宇航員會乘坐獵戶座飛船到達太空,在太空換到星艦飛船,星艦飛船帶着宇航員降落月表,以及在月表起飛,帶着他們回家。
這次星艦飛船也實作了在可控狀态下濺落入海。是以這次試飛,馬斯克非常激動,發文表示:實作了兩個目标。
其實不隻是馬斯克激動,整個美國都很激動,甚至美國還有點等不及,美國聯邦航空局在準許星艦第五次試飛的同時,還把第六次試飛的許可給發下來了,意思就是馬斯克你搞快點,我等不及了。
為啥會這樣呢?因為星艦進度已經落後了,可能大陸要先一步實作載人登月了。
大陸計劃在2030年前實作載人登月,其中登月火箭長征十号正在有條不紊的研發,登月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也進行過首飛,首飛就成功從遠地點超過8000公裡的地方,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傳回。月面着陸器“攬月”,也已經全面進入初樣研制階段,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在2027年,大陸具備載人登月首飛條件,但是首飛不一定要載人,要無人驗證一下。
美國一直想搶先中國一步實作載人登月,因為美國想要搞“月球殖民”,阿爾忒彌斯協定就提到了要建立所謂的“安全區”,也就是它的基地附近,你不能進,這不就是瓜分地盤嘛。
按照美國的方案,載人登月要用到SLS火箭和星艦,其中SLS火箭磕磕絆絆首飛成功,星艦進度一直很緩慢。原計劃美國在2024年載人登月,但是星艦試飛一直出問題,是以推遲到了2026年。
哪怕這次星艦試飛,完成了兩個目标,對于美國載人登月來說,距離目标還遠遠不夠,後續還要進行多次試飛,是以留給星艦的時間不多了,留給美國的時間更不多了,是以美國才會催着那麼急。
其實從中美載人登月的思路來說,兩國是截然不同的,美國早在1969年就實作過載人登月,但是美國航天習慣于依賴外部對手,外部對手越強大,它才越有動力提供資金和人才去搞研發。
阿波羅計劃之是以能實行,就是因為當時蘇聯很強大,後來蘇聯在太空競賽中落後,美國就再也沒搞過載人登月了。現在看中國強大了,美國又開始搞載人登月,但因為供應鍊已經不全了,是以這次載人登月幾乎是從頭再來。
中國和美國不一樣,大陸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在走,不受外界影響,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我們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航天計劃,更有持續性,雖然一次性投入的資金不多,但是長期在疊代進步,技術不會斷檔,反而走得更快、更穩。
最後想請你幫我一個忙,就是你覺得中美誰會首先實作載人登月,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呗,謝謝。
#頭條創作遊園會##星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