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河州建構“五級組織”抓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近年來,紅河州針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嚴峻,人、車、路安全隐患突出等問題,積極探索,破解制約群衆出行難、出行不安全的瓶頸問題,建構州、縣、鄉、村、組“五級組織”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責任機制,明确不同層級的職能定位,對各層級“幹什麼、怎麼幹、幹成什麼樣”進一步作了規範,做到職責法定、以責定權、權責一緻,形成職能科學、事權清晰、指揮順暢、運作高效的責任體系,推動協同共治、長效常治。記者了解到,近3年來全州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持續下降,今年以來未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全州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平穩向好。

紅河州建構“五級組織”抓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建構綜合治理責任體系

紅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探索黨委上司下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州委常委會、州政府常務會專題聽取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彙報,制定下發《紅河州“五級組織”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責任機制》,建構統籌在州、主體在縣、責任在鄉、管理到村、落實到組的“五級組織”抓道路交通安全責任體系,建立健全包括工作考核評價、分級分類管理、分級包保責任、農村出行服務供給保障、道路通行安全保障、車輛和駕駛人動态排查整治、應急處置和救援、事故倒查追究機制等九項體制機制。同時,強化組織、措施、經費保障和督導問效,形成層層落實責任、事事有人監管的大格局綜合治理體系。

紅河州建構“五級組織”抓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壓實縱向層級的責任,還要把行業部門的職能作用發揮出來,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環環相扣,交通安全治理體系才能不脫鈎、不掉鍊”,副州長黃碧忠在新一輪農村交通安全整治部署會上強調。在抓好“五級組織”全鍊條責任落實的同時,借助安委辦的力量和政府專題會議功能,落實交通運輸、農業農村、财政、市場監管等行業和職能部責任,在推進道路交通規劃、隐患排治、聯勤關聯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工作中協同關聯,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徹底解決各級各部門在交通安全領域長期存在的難題。

“各位賓客,今天是老張家大喜日子,都是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平平安安才是最好的祝福,大家先把車鑰匙交到這個‘保管箱’,散席時來領,喝了酒就不準開車了。”屏邊縣新現鎮底咪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湯麗華來到婚宴現場“打招呼”。這是新現鎮黨委政府按照“五級組織”抓交通要求,針對當地酒駕肇事風險較高實際,創新推行的喜喪客事車鑰匙“保管箱”制度。該鎮在落實好鎮黨委、政府職責的同時,壓實村、組末端責任,将責任體系“一個釘子一個眼”傳導到神經末稍。

建立隐患排治長效機制

紅河州山區面積廣,長期以來,農村群衆依靠面包車、三輪車、機車出行和生産,違法載人、無牌無證、逾期未檢驗未報廢車輛上路行駛等安全隐患較為突出。在“一縣市一鄉鎮”試點基礎上,深化新一輪農村地區隐患集中整治,形成起全量起底、對賬銷号、動态清零隐患排治機制。

紅河州建構“五級組織”抓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組織發動鄉鎮、村組幹部和社會力量,進村入戶開展“敲門”行動,對農村地區人、車隐患進行地毯式摸排,一戶一冊、一車一檔,實施“人車綁定”戶籍化管理,開展人、車隐患動态整治清零。對三輪機車全量噴塗警示提示智語;将駕駛人和車輛畫像分低、中、高三類風險,采取紅色警示談話、黃色教育提醒、藍色宣傳告知進行動态管理。全州共排查重點駕駛人25.1萬人、建檔20.9萬份,排查重點車45.9萬輛、建檔32.5萬輛;簽訂交通安全責任書23.6萬餘份,三輪車噴塗警示語19.4萬輛,收繳隐患車6594輛。

由于紅河州南北地域差異明顯,道路狀況複雜,臨水臨崖、急彎陡坡、防護設施欠缺等隐患容易引發翻墜事故。公安機關與公路部門落實“五級組織”責任體系,聯合制定普通國省幹線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協同工作方案,健全排查、整改、督辦閉環體系,開展拉網式排查,形成隐患清單,挂圖整治、對賬銷号。紅河縣加大縣級财政資金保障,提供3000噸水泥用于縣、鄉、村道路隐患治理;綠春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農村地區臨水臨崖路段壘建近70公裡的土質防護牆。今年以來,全州共投入道路隐患專項整治資金509萬元,完成3842處隐患點段治理,為防範道路交通事故築起堅實的安全“防護牆”。

建立管防并舉關聯機制

“各位接學生的家長,現在放學時段容易堵車,請将車輛順向停放在道路兩側,接孩子回家不要超員……。”逢周末放學時段,開遠市鄉鎮中心學校門口的喇叭響起。今年以來,開遠大隊積極向市财政争取資金,為36所邊遠中心校安裝了集視訊監控、語音互動、廣播宣傳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安防平台,為學校交通安全管理增添了“千裡眼”、“順風耳”。

紅河州建構“五級組織”抓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在拓展科技賦能的同時,全州各地依靠鄉鎮、村組和社會力量,采取“交所合一”“一路多方”等聯勤關聯模式,推動力量整合、聯村共建、管防一體。地處“兩州五縣市七鄉鎮”交界區域的蒙自市鳴鹫鎮,副鎮長、派出所長羅彪員介紹,該鎮盤活鎮政府、村委會幹部、駐村工作隊員等力量,在鎮上趕集的三個必經路口設定勸導站輪流值守。全州圍繞國省幹線、鄉鎮道路等重點區域和“一早一晚”、周末等重點時段,深化夏季行動、機車整治等專項行動,啟用農村勸導站1442個(次)、累計派出5156個執法小分隊,勸導交通違法13.9萬起,派出所查處交通違法12.1萬起,全力織密安全“防護網”。

紅河州建構“五級組織”抓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推動道路交通安全管防并舉,把宣傳的重心向農村地區和初學駕駛人轉移,實行群衆舉報嚴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獎勵辦法,組建1281人的農村交通安全專職監督員隊伍,對突出違法行為進行勸導。針對中國小生騎乘機車肇事頻發的實際,開展“萬堂安全課程”進校園,用本地案例制作《花季之殇》中國小生警示教育片,組織師生觀看并轉發家長群開展警示。今年以來,共曝光典型案例2100餘起,紅白喜事上門打招呼2460多次,核實兌現群衆舉報交通違法獎金10萬餘元。

紅河州建構“五級組織”抓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建立服務群衆常态機制

紅河州聚焦群衆出行需求和制約安全出行的瓶頸問題,積極探索公交出行、車管下鄉、服務上門等舉措,推動“放管服”改革落地見效,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交管服務長效機制。

建水縣南莊鎮羊街産業園區,采收季節用工高峰期每天近萬人。為緩解運送車輛超員、貨車三輪車違法載人等問題,建水縣推動開通公交“務工專線”6條、每天18趟次,周邊群衆實作“坐着公交去務工”,有效破解困擾農村務工出行需求與安全保障難以兼顧的難題。彌勒、蒙自分别在城郊結合的彌陽街道、雨過鋪街道推行“上學公交”,屏邊縣整體規劃推進鄉鎮“趕集專線”,圍繞解決農村地區群衆出行難問題,加密班線服務頻次、增加服務時間,為群衆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出行保障。

紅河州建構“五級組織”抓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現在我們機車落戶不用跑到縣城了,還可以在鄉上檢車、考駛照。”元陽縣黃草嶺鄉的哈尼族群衆洋溢着喜悅的心情。近年來紅河州深化“放管服”改革,延伸服務觸角,優化便民舉措。元陽黃草嶺、開遠羊街、蒙自鳴鹫等鄉鎮建立起一站式便民服務點和鄉鎮交通綜合服務站,涵蓋機車注冊登記、人工檢驗、下鄉考試、戶政業務等公安綜合業務。今年以來,全州共建成農村地區機車登記服務站28個、機車檢驗點31個,開展流動檢測346次、檢測8019輛,組織“送考下鄉”211次、45817人參加考試。

紅河州建構“五級組織”抓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積極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服務機動車“以舊換新”政策落地,協調回收企業、機車銷售企業、鄉鎮車駕管服務站進駐鄉鎮,友善農村群衆辦理報廢回收、滅失登記、登記上牌等,協調保險公司上門辦理車輛保險,群衆實作“足不出鄉”在“家門口”辦理業務,而且覆寫範圍在不斷擴大,為鄉村振興營造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環境。

來源:都市時報

全媒體記者:孫文潔

編輯:賀靖

稽核:王海濤

二審:鐘玲

終審:彭德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