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來搶“滴滴”生意了

馬斯克來搶“滴滴”生意了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自Model3推出後,特斯拉很久沒有一場釋出會如此引人注目。

10月11日早間,足足吊了外界兩個月胃口後,特斯拉這場名為“We,Robot”釋出會終于在洛杉矶華納兄弟的拍攝基地舉行。CEO馬斯克說,這将是“載入史冊”的一次釋出會。

沒有“PPT”,也沒有預期中的過渡車型,馬斯克直接帶着實車--無人出租Cybercab、無人小巴Robovan、量産版人形機器人TeslaBot入場。他要讓市場親眼看到,特斯拉仍舊是與谷歌、微軟齊名的AI先鋒軍,并且能比它們更早找到落地、變現的場景。

隻是現場歡呼聲下,馬斯克帶來的驚喜有限,不但沒提供Cybercab的技術細節,大規模量産還要等到兩三年後,未來具體的商業化規模也未被提及。反觀隔壁“海外版滴滴”Waymo已經邁過了每周十萬單的裡程碑。

投資者也很快投票,特斯拉股價從盤前漲超5%,到開盤跌8.9%。因為被馬斯克寄予厚望的Robotaxi,是特斯拉沖刺規模的關鍵,更是撐起高估值的新基石。

接下來,這款為特斯拉肩負“改命”的重磅車型,是否會避免“賽博卡車”的難産,又能否如馬斯克所言,讓股價一飛沖天?

恐怕馬斯克本人也暫時難以回答。

炸場

線上上兩百多萬人的注視下,馬斯克被一台Cybercab接走,行駛在《哈利波特》和《蝙蝠俠》的取景地。這台無人計程車躲過一路障礙和自行車隊,在駛向會場舞台的路上,博得陣陣歡呼。

與外界預期的一緻,Cybercab是一款雙座、鷹翼門轎車,流線型的銀色車身像極了“轎車版Cybertruck”。這台超現代感的電車沒有方

向盤和踏闆,連補能都是采用無線充電,售價則不到3萬美元(約合20萬元人民币)在馬斯克看來,Cybercab很是迷人,他先對觀衆講了個性感的故事。

馬斯克稱,特斯拉的FSD很快将進化成無人監督的完全自動駕駛,讓你在車上睡一覺就能直達目的地。而且無人駕駛還能外出拉活、送外賣,幫你“躺賺”,甚至車内清潔都能由配套的機器人完成,真正實作全無人營運。

他的野望,是完全颠覆現有出行市場。

馬斯克說,一個網約車司機可以同時管理幾十輛Cybercab,“像牧羊人一樣經營這些車隊”,一系列營運成本将被壓縮5倍,相當于從4.4元人民币/公裡,直降至0.9元。

此前馬斯克許諾,車主能靠Robotaxi每年賺到3萬美元。潛台詞便是Cybercab最快一年就能回本,這讓大家自用或“批發”Cybercab的動力倍增,沖量“陽謀”昭然若揭。

不過Cybercab隻有兩個座位,很難覆寫高密度地區,馬斯克幹脆做了輛能載20人的“無人小巴”Cybervan,這台外觀酷似火箭的多功能車能容納20人,既能運人也能載貨。他的目标是将運輸成本降到5-10美分/英裡(約合人民币0.2元-0.4元/公裡)。

無人計程車、小巴亮相後,馬斯克的“宏圖計劃”第二篇章至此初步成型。

馬斯克提到,未來不管是Cybercab、Cybervan還是現在路上跑的S3XY系列都能加入共享車隊,像Airbnb和Uber的綜合體一樣,共同編織起龐大的營運網絡。

根據規劃,明年之前,Model3和ModelY将更新完全自動駕駛FSD,在德州、加州大範圍鋪開。但Cybercab距離規模量産上路,還要等到2026-2027年。

無人車之外,集體出動的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TeslaBot),成了本次釋出會現場的大亮點。這些與特斯拉車同源的人形AI機器人,被安排在釋出會現場做熱場DJ、吧台服務員跟觀衆互動。

馬斯克表示,TeslaBot可以當老師、照顧小孩、遛狗、修剪草坪、購物,其最終售價大約2-3萬美元,比一輛車還便宜。在兩月前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放言稱,人形機器人将成為工業主力,數量有望超越人類,達到100億-200億台。未來科幻走向現實,似乎已近在眼前。

從Cybercab、Cybervan再到TeslaBot,馬斯克用一場釋出會為20年後的世界打了樣,也為特斯拉開啟了作為AI公司的新篇章。

重塑

然而釋出會結束不久,投資者卻光速“變臉”,特斯拉夜盤股價急挫,Cybercab要颠覆的對手Uber和Lyft股價卻大漲6%、4.6%。

顯然,馬斯克沒能填飽市場胃口。

這場不到半小時的“AI秀”,背後關系着特斯拉逆襲的成敗。這一役,對“風雨飄搖”中的它殊為重要。

作為行業創新的燈塔,特斯拉一手改寫了百年汽車産業的劇本,也被投資者所青睐。然而如今它卻頗有失落,今年更是被擠出美股市值“七巨頭”的榜單。

目前,特斯拉的汽車銷售額仍占其總收入的82%,本質依舊是家汽車公司,更糟糕的是來自國内新勢力的圍剿,令其想象力愈發縮水,不僅在華市場佔有率逐漸縮水,且在一輪輪的價格戰下,毛利率不斷走低。

在此背景下,馬斯克開始對投資者講述AI新故事,試圖讓他們相信,特斯拉仍是比肩谷歌、微軟等巨頭的AI公司,而非一介平凡車企。

然而,幾年來特斯拉Robotaxi的落地節奏多次“跳票”,加之的對手狂追,都威脅到特斯拉智駕頭羊的地位,“科技教主”的光環逐漸暗淡。

近期,Waymo就宣布将在美國擴大營運規模,每周提供的付費乘車服務也突破了十萬次,背靠谷歌的Waymo業績還在快速滾着雪球;同時在國内市場,百度的蘿蔔快跑也在二季度完成了近九十萬單的服務,并朝着區域内收支平衡目标邁進。

同行們的突襲,讓特拉斯頭頂的高估值高光環變成随時可能掉落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要知道,自4月5日官宣将釋出Robotaxi後,特斯拉股價已聞風上揚45%。期間馬斯克立下Flag,他稱“Robotaxi和機器人業務,能讓特斯拉成為30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相當于蘋果市值的10倍,甚至比美國去年GDP還高。

市場顯然對此抱有極大期望。目前,特斯拉市盈率仍高達67倍,超過美股七巨頭。作為對比,中美汽車制造商的PE僅個位數水準。

極高的估值,是因為投資者相信特斯拉有更多優勢。但馬斯克也必須拿出真本事,證明其有持續創新和盈利能力。否則失去支撐的高估值無異于空中樓閣,跌落便是難免。

在AI和智駕上的押注,将是馬斯克“重造”特斯拉的關鍵一役。業内直言,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機會,讓投資者相信特斯拉仍然有創新和颠覆力。

可以說,此次“Robotaxi Day”不僅是一場技術的較量,也是特斯拉在市場定位、創新能力以及未來發展戰略上的重要宣言,亦是對其身份的一次挑戰。

可事與願違,雖然有鐵粉“木頭姐”的堅定唱多,稱特斯拉将成長為一家價值28.1萬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服務提供商。市場情緒說明了一定問題。

CFRA Research分析師Garrett Nelson表示,他對特斯拉近期産品路線圖缺乏清晰度感到失望;傑富瑞的分析師也指出,馬斯克并未提供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進步的“可驗證證據”。

場外多空大戰打響,内部也動蕩頻頻。在這次“載入史冊”釋出會前夕,特斯拉首席資訊官Nagesh Saldi宣布離職,且先前包括進階副總裁、政府事務主管在内的多位高管也相繼離職,這都給特斯拉平添了諸多不确定性。

不過,經曆過大風大浪的“鋼鐵俠”此刻已堅定決心,他孤注一擲地讓特斯拉成為一家改變世界的公司。隻要能順利将這些機器人“宏圖”落地,馬斯克就還有機會再造奇迹。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