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外出已久的異鄉人來說,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遠的歸宿。無論在哪打拼,隻要老房子還在,就永遠有一條退路,有一個寄托。如果奮鬥多年,老家房子卻沒了,就成了無根的草,靈魂無處寄托。不僅如此,而且,很多名人在功成名就以後,也會花重金在自己家的老房子上面。名人非凡人,是以總會被人仰慕、惦記。活着時如此,逝去後依然如故。于是,一批名人故居就此誕生。
提到故居,估計很多人搞不清楚,弄不明白它具體指的是什麼。其實,故居是指某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或者說曾經的居所,房子,而不是指故去的人所住的地方,主要指出生,童年時期或更長時間與父母等長輩一起生活的地方,顧名思義即故鄉所在地的住所。是以,人在世也可以稱呼自己故鄉的住所為故居。名人故居星羅棋布,它們不僅是城市記憶的珍貴載體,更是城市乃至國家曆史程序的重要縮影。
而在大陸,有這麼一個地方,它是民國首富故居,房梁是黃金打造,豪華程度超出你的想象!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民國首富故居到底是在哪裡?那裡又有着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帶着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孔祥熙故居的那些事。孔祥熙故居坐落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城内無邊寺的西側太谷師範學校院内,它是太谷城内現存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築風格的一座宅院。
宅院原系太谷士紳孟廣譽的老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以後逐漸擴建,到鹹豐年間才完工,1930年為孔祥熙購得。宅院坐南朝北,東西91米,南北69米,總面積6325平方米。現存正院、廚房院、書房院、戲台院、墨莊院。它由多個橫向排列的套院組成,每個套院均沿中軸線方向分割為多個四合院。各院間用明廊、抱廈或過廳相隔。主體建築均使用鬥拱飛椽,木構部分雕梁畫棟,瀝粉堆金,宛似七彩虹霓。
各院之間有垂花門、寶瓶門和八角或月牙門相通,隔牆則用多種造型的窗戶予以裝飾。宅院造型各異,風格多樣,整體典雅純正,寬猛相濟,濃淡相宜,顯得十分和諧。正院為三進院落,建有富麗堂皇的木構門樓,前有門廳,東西兩廂為敞軒,東有八角門可入東一院。人垂花式二門,進卷棚式過廳,廳兩側小門可通書房院與賞花廳院。過廳迎面有官廳三間,硬山式雕花正脊。前施廊柱,十分宏敞。
南北有門,是接待賓客的主大廳。東廂名“三有堂”(有猷、有為、有守),西廂名“三多堂”(多福、多壽、多男),皆為内眷房間。雖然山西大院很多,但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色。孔祥熙注重教育,志在培養人才。孔祥熙故居裡面有一個長書桌,雕刻精美,令人印象深刻。入内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雖不大但十分精緻,如今屬于私人的。每個正廳,廂房都分别展示了孔家發源,及其本人求學,發家等事迹。
除此之外,在孔祥熙故居廂房可以看到明清家具,曆代佛像,中國曆代錢币和其他珍藏。裡面還有蔣介石,鄧小平來此住處及老照片,充滿濃厚的曆史氣息。
特别是對于工作和生活在山西晉中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于房梁是黃金打造,豪華程度超出你的想象!民國首富故居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