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消息人士透露,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定于本月進行訪華行程,其上次訪華是在一年半前。消息人士稱,雙方将就許多事宜進行讨論,中德雙方均需要這一機會彼此交換意見。當下,烏克蘭危機、中東局勢、中歐關稅紛争同時發生,對中德關系構成沖擊。綠黨出身、長期推動與華對抗論調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訪華,為中德兩國就相關問題進行具體讨論提供平台。這一角度而言,貝爾伯克此訪是積極的。
貝爾伯克此訪有着多重事項,需尋求了解中方态度。烏克蘭局勢中,烏軍在多處戰場敗退,北約軍事支援難以遏止烏克蘭的戰場頹勢。中國作為主要勸和方,中德外長會晤利于德方判斷局勢。中東局勢中,以色列制造尋呼機爆炸事件引發黎巴嫩群眾死傷,轟炸黎巴嫩多地後,以軍地面進攻受阻。伊朗向以色列境内發射超過200枚飛彈,打擊以軍軍事目标。黎巴嫩所在區域隔地中海與歐洲相鄰,德國由于二戰曆史原因,是以色列在歐洲範圍的首要支援方。
中國作為中東區域的主要利益相關方,中德外長會晤的主要内容中,中東局勢或占據不小比例。從直接利益角度而言,此次德國外長訪華的重心在于中歐關稅紛争。10月4日,歐盟27個成員國就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進行表決,表決結果為:10票贊成、5票反對、12票棄權。緻力于遊說各國不要加征關稅的德國投下了反對票。不過,由于反對國家數量在歐盟内所占人口比例不足,歐盟對華關稅表決通過,德國、匈牙利等5國的反對未能奏效。歐盟定于11月前通過對華關稅的最終決定,決定做出後的次日新關稅生效。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原本征收10%關稅,加征關稅後,稅率最高将達到約47.5%。
由于中國經濟體量及政治、軍事影響,歐盟在以關稅提案對華威脅之餘,盡量作出緩和姿态。歐盟貿易領域進階官員透露,即便關稅表決通過,歐盟仍對同中國談判通道保持開放。關稅顯然被歐盟方面當作對華博弈的籌碼,雙方目前仍在進行密集談判。中歐貨運班列在内的雙方貿易網絡,是中歐貿易依存關系的代表。
脫鈎斷鍊的成本,雙方均難接受。以歐洲市場為大學營、在中國市場有巨額投資的德國主要車企,更難承擔中歐關稅紛争的代價。德國大衆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魯姆10月4日向德國媒體表示,相比于對中企加征關稅,不如吸引中國車企赴歐投資,并為此提供補貼。布魯姆指出,加征關稅存在被中方反制的風險,德國政府應繼續反對加征關稅,尋求達成對中歐雙方均公平的解決方案。
一旦中國對歐盟大排量燃油車加征關稅,歐洲車企在中國的市場存量将進一步坍塌。大衆公司在内的德國車企,與其說是在權衡利弊,不如說是在自救,以折中方案向中方表明誠意。對于歐盟方面一邊威脅一邊談判的做法,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0月4日指出,歐盟做法将進一步阻塞中企赴歐投資意願。
中方奉勸歐盟以行動落實談判誠意,中方将以必要舉措確定中企權益。不乏外媒關注到,對于主張對華加征關稅的歐盟國家,中方傳達出對相關國家縮減投資的态度。對于部分歐盟國家存有的僥幸,中方顯然需持續反制,增大歐方設定貿易壁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