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女兒國”
在金川縣馬爾邦鄉的大金川沿岸,矗立着一座近50米高的碉樓,它就是大金川土司沙羅奔小官寨的标志性建築——馬爾邦關碉,被稱為中國的碉王。
據當地人說,這座碉樓曾是東女國女王的行宮,女王就在碉樓的頂部處理政務。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大金川東岸咯爾鄉的葉兒基城堡,相傳為東女國訓練王室部隊所建,後在清乾隆年間,由大金川土司莎羅奔重建。
“東女國”這個名字,在新舊《唐書》《唐會要》《通典》等曆史文獻中多次出現。
東女國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女性為中心和女性崇拜的社會制度,女性為國王,王位繼承采取女王終身制與家族壟斷制相結合的方式,男子無權參與,和《西遊記》中的“女兒國”高度相似。
至今,東女國的範圍和中心還是未解之謎,《舊唐書·東女國傳》載:“東女國,西羌之别種,以西海中複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黨項羌、東南與雅州接,東西長,南北狹?中有可行船的由北向南流的河流。”
對應現在中國版圖,大概位于青藏高原的四川阿壩州、甘孜州丹巴縣和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一帶。
盧明遠繪制的東女國王城遺址圖初稿(圖源:“微阿壩”微信公衆号)
學術界很多學者也認為,東女國所在川西高原的大、小金川流域,這個區域屬于橫斷山區的幹旱河谷地帶, 光熱資源充足,溫度适宜,雨水集中在高溫季節,曆史上一直是農業發展的中心地域,被譽為橫斷山的“寶地”。
這一帶的高山、深峽猶如一道屏障,将高原與平原、盆地隔絕開來,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無疑可以為女王帶來寶貴的安全感。
為尋找失落的“女兒國”,金川縣曾專門邀請了包括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多家研究機構的曆史專家前來考察、尋找東女國王城遺址。
圖源:“微阿壩”微信公衆号
金川以積澱和保留諸多古老曆史因素和文化痕迹而令人矚目,比如語言中保留了大量古藏語成分,曆來盛行苯教,普遍存在土司祖先來自象雄“瓊部”的傳說與曆史記憶,其文化與習俗也保留諸多象雄因素,這些特征都與東女國的文化相吻合。
特别是金川縣獨角溝有一座形似“瓊鳥”的山,山窩底處的遺址被認為是東女國的古都。
布瓊神山(雪山冷水魚 攝,圖源:“微阿壩”微信公衆号)
來源:志中阿壩
整理:劉 莉( 阿壩州地方志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