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進步,但很多東西的品質反而倒退了,商家的心思也不在提升商品品質,而是練就了和買家鬥智鬥勇的本事。
就比方說廚房裡的7種電器,我隻能說商家“良心壞透”了,你們是專來坑中國人的吧!
01、帶空調的油煙機
制冷油煙機來了,炎炎夏日,廚房悶熱,一台帶空調的油煙機,會讓做飯的人舒服很多。
以為科技改變生活,是高端尖貨,實際的體驗效果卻讓人有些失望。
因為它的制冷效果一般,廚房油煙大,空調也很容易壞,而且它的價格高得離譜,标價2萬多,打完折後也要1萬好幾,一般家庭消費不起。
02、面條機
北方人喜歡吃面食,想着給廚房添一個好幫手,在家就能制作面條。
買回家後用的時候才發現,面粉比例不好控制,要麼過硬,要麼過軟,機器的壓面孔也容易堵塞,清洗起來又麻煩。
更讓人失望的是,制作過程繁瑣,做一碗面出來至少得花費一個小時,要是去外面買現成的多友善啊。
是以,做了沒兩次這面條機就淪為了“擺設”,遺忘在廚房角落。
網友@程子:
面條機真心勸退,本想着給娃做點山藥面條、南瓜面條之類的,結果雞蛋在裡面都不能完全揉好,後面還有一坨是成不了面的,用完之後還賊難清理,真是太雞肋了。
03、氣泡水機
氣泡水機也是智商稅,号稱能在家輕松制作氣泡水,但是呢,制作出來的氣泡水口感不好,有時候酸有時候苦,可能跟水質有關系。
而且,制作氣泡水時還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風險,裝置使用不當可能會發生意外。
我家在使用時就出現過,我家去年買的氣泡水機用了一次,感覺麻煩而且味道有點怪是以一直放着沒用了。
上個月想着拿出來用一下 ,沒想到充氣到一半,壓力水瓶炸了,還好是塑膠的,否則人一定會受傷。
整個機器把桌子上的東西一掃而空沖進了廚房,如果沖到人身上那就慘了。
況且自己制作出的氣泡水,氣泡很弱,和瓶裝氣泡水沒法比。
是以,想喝還不如直接買現成的。
04、三明治機
三明治機有人說好用,有人說雞肋。
我家的三明治機是公司新年遊戲兌換的,拿回家用的時候發現功能單一,贈送的菜單上也隻有各種不同的三明治。
在網上搜了好多美食部落客用三明治機壓各種東西的視訊,也跟着試做了,體驗感就是不友善。
用平底鍋五分鐘可以做好的三明治,這個小破機器至少得15分鐘,壓出來的面包也完全不松軟了,且邊邊壓不緊,芝士漏好多。
如果一家三口上班上學的話,忙活半天隻能做一份早餐,效率低,根本不實用。
還是乖乖用平底鍋煎吧,平底鍋可比什麼三明治機要好用太多了。
05、自動炒菜機
現在人都學會偷懶了,為了解放雙手,花幾千買了自動炒菜機。
使用中你發現得先将菜洗淨切好,最不想幹的前期準備工作都得幹完,然後呢,菜單少,炒出來的菜味道還一般。
如果想自己調味的,你就得在旁邊時刻關注着,什麼時候放佐料。
此外,缺點還有,自動清洗功能洗不幹淨,還得拿出來手動清洗一次。
鍋内塗層也容易掉。
我家買了炒菜機,是用了半年就壞了。
售後說啥感溫裝置壞了換了一個,拿回來内膽開始粘鍋,還有上蓋接觸不良,然後又送修,拿回來後上蓋問題還是沒解決,用不成就扔櫃子裡了。
是以,像這種智商稅産品,還不如就傳統的手動炒菜方式,要便利多了。
06、原汁機
也是在網上看視訊被安利買的原汁機,以為自己就能輕松制作新鮮果汁了。
但是,使用後是真感到失望,打着“無渣”的旗号,實際上有很多水果蔬菜,榨出的效果并不好,用來榨蘋果汁一半渣一半汁。
榨楊梅汁也是一榨一個不吱聲,不僅要一個一個去核,榨出來味道還很酸,整個榨汁過程就是案發現場,噴得到處紅色。
榨出來的的楊梅汁都是須須,中間還手動按壓了100次,真心累啊。
還有,一些硬的水果蔬菜,可能會把機子幹壞,我在榨胡蘿蔔的時候因為太硬感覺機子要爆炸,整個機身晃,聲音還巨大。
每次用完後的清洗工作,也是讓人欲哭無淚,要拆卸幾個部件,還要先處理好果蔬渣,小心别堵了水槽,廚房用完後一片狼藉,隻為了那一小杯汁,值得嗎?
07、酸奶機
有些人不喝純牛奶,但喜歡喝酸奶,于是就想着自己做酸奶,自己做出來的更安全衛生沒有添加劑,是以買了酸奶機。
結果,做酸奶好像也沒那麼簡單,需要牛奶、發酵粉、各種配料,發酵還得注意溫度與時間。
然後做出來是熱的,需要冰箱冷藏後,才能喝上酸奶,是不是等得花兒都謝了。
等做了一兩次之後就比較煩躁了,覺得還不如去超市買上一箱或者幾闆來的劃算, 反正很多用過酸奶機的十台有八台最後的下場是在角落裡落灰。
文末總結:
以上這些廚房家電,個個是智商稅,使用時除了麻煩就是失望,是以,勸大家理智消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