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風趣喜鵲
編輯 | 風趣喜鵲
孔雀開屏,是驚豔,還是“辣眼睛”?一場關于楊麗萍舞蹈的2.0時代審美之争
圖檔來源于網絡
藝術,從來不是平靜的湖面,而是波濤洶湧的大海,每一朵浪花都可能掀起軒然大波,這不,著名舞蹈家楊麗萍老師的代表作《孔雀》系列,就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飛入”大衆視野,引發了一場關于藝術與道德、傳統與現代的激烈讨論
這一次,點燃輿論導火索的,是舞蹈片段中“裸舞”的呈現,舞者們身着貼身衣物,以大膽的肢體語言,演繹着孔雀求偶時的熱烈與奔放,這種對自然原始之美的追求,卻在網絡上遭遇了冰火兩重天的評價
一些網友被舞蹈的藝術感染力深深震撼,他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看到了自然的神奇,看到了藝術家突破傳統的勇氣,在他們眼中,楊麗萍老師的舞蹈,如同破繭成蝶的蛻變,美得驚心動魄,美得震撼人心
“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是生命的禮贊,是靈魂的共鳴!”一位網友激動地評論道
圖檔來源于網絡
另一部分網友則對這種“大尺度”的表達難以接受,他們認為,藝術應該有邊界,不應該以“藝術”之名,行“傷風敗俗”之實,尤其是在網絡資訊傳播如此迅速的今天,這種“少兒不宜”的内容,很容易對青少年的價值觀造成負面影響
“藝術不是脫缰的野馬,不能打着藝術的旗号,挑戰社會公序良俗!”一位網友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在網絡上激烈碰撞,仿佛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每個人都在捍衛着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
這場争論,讓人不禁想起多年前,楊麗萍老師的舞蹈作品就曾因“大膽前衛”而引發争議,她并沒有是以退縮,而是始終堅持着自己的藝術理念,不斷探索、突破,創作出了更多令人驚歎的作品
圖檔來源于網絡
是什麼讓楊麗萍老師的舞蹈作品,總能成為輿論的焦點?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讀:
是藝術與道德的邊界問題,藝術創作需要自由的空間,但這種自由并非毫無限制,它需要在一定的道德規範和社會公序良俗架構内進行,那麼,如何把握藝術與道德之間的平衡點,就成為一個值得探讨的話題
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含蓄内斂,而現代藝術則更注重個性解放和情感表達,楊麗萍老師的舞蹈作品,恰恰是這兩種文化碰撞的産物,它既保留了傳統舞蹈的精髓,又融入了現代藝術的元素,是以,也更容易引發不同文化背景下觀衆的不同了解和反應
再次,是網絡時代資訊傳播的放大效應,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任何一個事件,都可能在短時間内迅速發酵,引發廣泛關注和讨論,而網絡輿論場,也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化表達和觀點極化,這使得原本就複雜的藝術争議,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圖檔來源于網絡
那麼,對于楊麗萍老師的舞蹈作品,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評價?
或許,答案并不唯一,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應該尊重他人的看法
我們可以不喜歡,但應該嘗試去了解;我們可以批評,但應該保持理性
因為,藝術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取悅所有人,而是為了引發思考,啟迪心靈,讓我們在欣賞美的也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圖檔來源于網絡
楊麗萍老師的舞蹈,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代社會多元的審美取向,也折射出我們在面對新事物時的包容度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楊麗萍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觀察孔雀,體驗孔雀,最終将對孔雀的了解,融入自己的舞蹈,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孔雀舞”
這種對藝術的極緻追求,本身就值得我們敬佩
而“裸舞”的争議,也讓我們看到了藝術表達的邊界問題,如何在保證藝術創作自由的又不逾越社會道德和文化規範的紅線,是藝術家和社會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圖檔來源于網絡
回到楊麗萍老師的舞蹈本身,我們或許可以嘗試着用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它
藝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含蓄内斂,有的奔放熱烈,但最終都是為了傳達情感,表達思想
“裸舞”作為一種藝術表達方式,在世界範圍内并不罕見,它可以是原始的、自然的,也可以是象征的、隐喻的
重要的是,我們要嘗試去了解藝術家想要表達的内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評判
圖檔來源于網絡
我們也要看到,在資訊傳播如此迅速的時代,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舞台空間,它可以輕易地觸達每一個人的生活
這也意味着,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需要更加謹慎地考慮作品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對于觀衆而言,我們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學會用理性和包容的心态去欣賞和評價藝術作品
畢竟,藝術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每一種表達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圖檔來源于網絡
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喜好,就輕易地否定一種藝術形式,也不能因為一些争議,就給藝術家貼上标簽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在欣賞藝術的進行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
這場關于楊麗萍舞蹈的2.0時代審美之争,或許不會有最終的答案
但它引發我們思考:
什麼是真正的藝術?
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評價藝術作品?
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也需要我們在不斷的讨論和交流中,去尋找答案
因為,藝術,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獨白,而是屬于每一個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