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八點半,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一群“身懷絕技”的舞蹈演員正在舞台上進行演出前最後的彩排。
他們有的三兩成組練習隔空抛跳,有的疊成了三個人高的“人牆”,有的自如地在後面的攀岩牆上下穿梭。再仔細看看,嚯,舞台上方的高空鋼絲上還有一個人在淡定行走。
作為2024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迎來的第一個舞蹈類節目,由法國夏約宮國家舞蹈劇院制作、拉希德·烏蘭登(夏約宮國家劇院舞蹈團)編導的作品《反重力之軀》,将于10月11日至12日登台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演出前,記者探班彩排現場,聽技術負責人講解了舞蹈背後的技術門道。
自古以來,人類對天空的向往驅使着我們不斷追求飛行的夢想。是什麼激勵着人類不斷挑戰生命的極限,去觸摸那遙不可及的天空?《反重力之軀》講述的就是挑戰人類極限,面對自我和突破自我的故事。
演出共有10名舞者參與,他們分别在攀岩、雜技和高空鋼絲領域有着多年的演出和運動經驗。這部作品也是以可以很好地将舞蹈和極限運動有機結合,帶給觀衆感官刺激的同時,也能收獲思考和共鳴。
舞台後方是一面巨大的攀岩牆,由44塊小的正方體合成纖維木闆拼裝而成,高約6米,橫向長度約為17米,可供演員們攀爬之外,這塊牆體也可以作為LED大螢幕,在演出時播放短片——一位極限運動者的旁白,配合舞蹈演員表演。
上方貫穿一整個舞台的是一根尼龍繩索,共高空走索演員進行表演,離地高度大約7米。演出時,演員腳上會配有安全繩索,保證演出安全。為了讓繩索很好地承托演員,舞台兩側還會準備800千克重的水桶進行配重。
視訊加載中...
本次《反重力之軀》中的高空繩索行者——安托萬·克雷蒂農的職業身份是一名機械和工業工程領域的專家。起初,他隻是為了追求腎上腺素帶來的刺激,去挑戰自己的極限,感受恐懼中的快感。然而,随着對這項運動的深入,他逐漸意識到高空繩索不僅僅是一項極限運動,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冥想體驗。
安托萬說:“走高空繩索就像看待我們的人生,有時你會感覺良好,但有時你會感到恐慌與壓力。這些時刻是最難熬的,而克服它們的關鍵是專注、沉着,并持續前進。”正如在工業項目中應對挑戰時所需要的冷靜與毅力,走高空繩索也是一場心靈的磨練。
該作品曾于2021年在法國蒙彼利埃舞蹈節首演,獲得不俗反響。在社交媒體上,看過的觀衆也不吝好評:
《反重力之軀》雖然充斥着技巧與動作,卻流露出一種冥想般的甯靜氣質。
《反重力之軀》中,又一次讓觀衆瞥見人類自古以來對飛蛾撲火的“執念”和對毀滅消逝的“對峙”。在他們彼此奔跑、抛接、碰觸、牽拉、扶持的過程中,竟喚起了久違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體驗。
走鋼絲的舞者不能前傾,不能後仰,他隻能專注于現在,任何關于過去與未來的擔憂都會讓他堕入萬丈深淵。當衆人疊起将舞者一次次抛向空中,他在鋼絲上努力伸出了手,可人生總有太多抓不住。我看不見那些抛來抛去的技巧,因為“動”都是一樣的。也許它關乎信任,關乎合作,關乎關懷。可那些都不重要了,因為它隻關乎你自己。可能這也是現代舞教育的意義。如果給即将觀演的觀衆一些建議,請記住:可以呼吸!最後希望你們都能幸運的有那個能接住你的人。
總之,這是一台冰與火交融的舞蹈演出。緊張刺激,又能獲得内心的某處安甯,聽起來沖突又統一。今明兩天,到劇場去,你将會有更切實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