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色甘南添津彩】綠色發展促增效——卓尼縣生态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巡禮

初秋的卓尼,青山如黛,群山連綿,萬木蔥茏。俯瞰洮河兩岸,一幅幅農業産業化高品質發展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特色産業項目建設的步伐,穩健而有力。道阻且長,行則将至。自2017年天津市河西區與卓尼縣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以來,廣泛開展了深層次、多領域的協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别是“十四五”以來,東西部協作步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新階段,産業協作走深走實,人民福祉不斷增強,交往交流不斷深化。卓尼,這片豐茂的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幕在這裡徐徐開啟。

【九色甘南添津彩】綠色發展促增效——卓尼縣生态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巡禮

卓尼縣航拍圖(資料圖檔)

産業園 奏響振興主旋律

卓尼縣位于青藏高原東部,甘肅南部,全縣耕地面積39.6萬畝,海拔2000-4920米,總人口9.6萬人,人均耕地面積4.12畝,屬半農半牧區,适宜各類農作物生長。自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開展以來,在河西區的幫扶下,卓尼縣始終把産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大力發展“牛羊菜藥菌”五大特色産業,加快建構現代特色農牧業發展體系,加快推進現代種植業“五個萬畝”培育行動,持續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開展高原酥油蘑菇研發培育及林下菌馴化。加快推進傳統産業轉型更新,推動新興産業蓬勃發展,産業多元化發展的格局逐漸形成。

卓尼縣生态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區位于納浪鎮納浪村,是綜合考慮資源禀賦和産業基礎,着眼推動農牧業轉型更新,謀劃打造的集高效生産加工、農業科技研發、生态旅遊、教育教育訓練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态型、循環型、科技型産業園區。園區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形成中藏藥材、食用菌和高原夏菜為主的基地種植、訂單收購、技術研發、精深加工、推廣銷售為一體的全産業鍊體系,為全縣特色産業發展和“五個萬畝”培育行動深入實施提供堅實的要素保障。

天津援甘幹部,卓尼縣委常委、副縣長郭棟介紹說,園區規劃總投資11億元,占地885畝,總體分三期:一期已整合規劃用地260畝,投資1.04億元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二期将重點建設文化旅遊、溫室大棚、七彩田園、自駕遊服務基地等項目;三期建設将延伸建成展覽中心、藝術之家、康養民宿等項目,不斷豐富園區業态,延伸加粗産業鍊條。“目前,西誠農業、美石菇源、九峰藥業三家企業已入駐産業園區,充分釋放園區在實作産業叢集化、規模化、科技化發展方面的作用,撬動卓尼縣農牧業經濟高品質發展,帶動8700餘戶群衆增收,戶均增收6000餘元,同時帶動140餘名大中專生實作穩定就業,增加利稅1060萬元。”郭棟說。

【九色甘南添津彩】綠色發展促增效——卓尼縣生态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巡禮

卓尼縣生态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區(資料圖檔)

小木耳 創造效益保環境

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帶,長江和黃河流域、農耕與遊牧文明的交彙區。在綠水青山間發展如何保護環境?卓尼縣選擇了生态農牧業,木耳種植産業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當地的木耳種植産業以綠色生态為先導,在帶來效益的同時也保護環境。

走進卓尼縣納浪鎮納浪村的生态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區,在美石菇源生态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木耳菌棒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機械轟鳴,勞工正忙碌着培養基配置、裝袋、滅菌、冷卻、接菌、轉運、保藏,各個工作環節井然有序,一派繁忙。公司總經理姜寶介紹,他們生産的菌棒經過全流程發酵,出廠時布滿菌絲,在外種植1個月就可以采收頭茬木耳,對于種植戶來說非常友善好用。

【九色甘南添津彩】綠色發展促增效——卓尼縣生态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巡禮

美石菇源公司内的菌棒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據了解,卓尼美石菇源生态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投資1.18億元建設成食用菌菌棒加工項目,預計年可生産黑木耳菌棒1500萬棒,能滿足2500畝黑木耳種植的需求。公司将依托企業自有黑木耳和羊肚菌千畝種植基地、羊肚菌菌種培育實驗室,建立現代農業産業園,在園區内興建1000萬棒菌棒生産廠區、食用菌産品分揀中心、現代農業種植示範基地、菌渣有機菌肥生産利用工廠中的房間、農業種植示範基地、農業休閑觀光園等。企業已帶動周邊群衆就業800餘戶,其中脫貧戶60餘戶,每戶每月增收3000元。今年菌棒生産已帶動納浪鎮群衆60餘戶實作增收,其中脫貧戶18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地群衆就業難的問題。

卓尼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栽培的食用菌品相好、肉質厚、蛋白質含量高,口感鮮美,食用菌産業已成為當地優勢特色産業之一。郭棟介紹,卓尼縣的木耳産業起步較晚,2021年縣委、縣政府确定了木耳種植業的發展思路,目前全縣有木耳種植大棚2000座,已成為整個甘南州食用菌種植規模最大的縣。“園區内的美石菇源公司是全縣木耳種植的上遊企業,依托企業自有木耳種植大棚,集菌棒加工和銷售為一體。”郭棟說,“現在縣裡和企業也正在研究菌棒回收的問題,以期形成一個從菌棒生産加工、木耳種植、木耳晾曬到廢舊菌棒回收全閉環的木耳産業鍊。”

據介紹,2021年以來,河西區圍繞卓尼縣“五個萬畝”産業發展,投入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幫扶資金3629萬元支援該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産業,幫助建設食用菌種植大棚564座,助推卓尼縣食用菌産業化、規模化、标準化發展,積極吸納當地勞動力就近就業,增加群衆收入。

【九色甘南添津彩】綠色發展促增效——卓尼縣生态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巡禮

天津市河西區援建的卓尼縣黑木耳種植示範基地

公司總經理姜寶介紹,木耳菌棒的自産自銷将極大地節約生産成本,降低運輸損耗,優化更新食用菌産業鍊,使卓尼縣木耳産業發展取得更大成效,而食用菌這一特色産業也将作為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助推農業産業轉型更新,更好地實作企業增效、帶動農戶增收。除了經濟效益,通過循環農業模式,卓尼木耳種植優先考慮生态效益。“等9月份木耳采摘完畢後,種植戶還能在大棚種植一季羊肚菌或者綠色蔬菜,進而提高大棚的使用率。”姜寶說。而種菜需要的部分有機肥料,則是菌棒加工廠将回收的菌棒粉碎後加工成有機肥,由此實作循環農業模式,用最小生态成本創造最大經濟價值。

中藏藥 生态優先成自覺

作為甘肅省中藏藥材産業大縣,卓尼縣群衆種植中藏藥材的曆史由來已久,種植範圍主要分布在藏巴哇、洮硯、納浪、木耳、柳林、喀爾欽、紮古錄、申藏、阿子灘等13個鄉(鎮),大宗種植品種有當歸、柴胡、黨參、黃芪、唐古特大黃5種,中藏藥材種植逐漸成為卓尼群衆緻富增收的重要管道。

天津援甘幹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桂亮介紹,卓尼縣近年來加快推進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建設中藏藥材精深加工項目,大力發展中藏藥材精深加工,不斷延長産業鍊,提升産品附加值,加快推進中藏藥材由全藥材出售向揀選、清洗、幹制、切片、包裝等深加工領域轉變。

【九色甘南添津彩】綠色發展促增效——卓尼縣生态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園巡禮

産業園内九峰生态藥業的晾曬場地

卓尼縣九峰生态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從業人員介紹,“我們的藥材基地從農戶手中流轉過來的土地有500多畝,主要種植大黃、當歸、柴胡等。同時,公司也積極吸納附近的閑置勞動力到公司務工,做除草、挖藥、晾曬、切片等工作,提高了他們的收入。”

“中藏藥材是我們卓尼寶貴的财富,就是葉子也不能浪費。”卓尼縣九峰生态藥業技術人員表示,中藏藥材植物都是部分入藥,有的是根莖,有的是葉子。他們公司通過天津技術團隊研發支援,将黃芪、黃連、黃芩等中藥材不入藥的部分萃取精華,用于動物食品添加劑。“九峰生态藥業生産的調節魚類腸道的飼料添加劑,可以用于提高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進而取代化學添加劑使用,讓漁業更有品質。同時,用中藏藥材殘渣制作進階舔磚,用于幫牛羊調節腸胃,這些産品投入市場不僅增加收入,還減少了資源浪費。”鄭桂亮說。

郭棟介紹,九峰藥業是園區和天津的一家藥業公司進行合資,産業園提供場地和人員以及原材料,天津的合作方提供銷售網絡和研發技術,這樣的合作模式是比較成功的,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由該公司主導的甘南州中藏藥材采收廢棄物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本年度相繼投資約50萬元增加中藥材種植基地200畝;投資約520萬元改建中藥材低溫提取生産線。生産肝腸健等牛羊舔磚140噸,收購中藥材原料大黃等約1000噸,生産總值約1500萬元。”天津援甘幹部、卓尼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趙陽說。

随着卓尼縣現代種植業“五個萬畝”産業培育行動的深入推進,富民産業多元發展格局逐漸形成,群衆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卓尼大地處處洋溢着産業發展的新方向、新路徑、新希望。一幅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共同繁榮的畫卷徐徐展開。

郭棟表示,未來将繼續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立足卓尼縣所需,盡河西區所能,搭建合作新平台、打造開放新視窗,發揮河西區和卓尼縣兩地優勢資源,引項目、促消費、送技術,拓展延伸交流合作的廣度深度,紮實做好改善民生、文旅産業合作等重點工作,持續加大“組團式”醫療、教育幫扶力度,進一步完善幹部人才交流機制,深化文化交流機制,助力卓尼縣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進展。

(撰文、攝影、視訊/吉寶剛 聯合出品/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天津市援甘前方指揮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