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談了55分鐘,日本要求解除禁令,中方反将一軍,做不到就免談。中日外長55分鐘的會談,主要針對哪些問題?日本要求中方解除禁令,中方是如何對其“反将一軍”的?
9月23日,中國外長王毅與日本外相上川陽子進行了重要的雙邊會晤,此次會面旨在進一步探讨并促進中日兩國關系的穩定與發展。此次會談時間持續55分鐘,而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在會談中,則特别提到了核污染水問題,并強調雙方應就此進行積極協商,尋求妥善解決方案。此外,她還再次就“中國對日本海産品進口限制”問題,要求中方解除禁令。
針對上川陽子提到的核污染水問題,王毅部長則重申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即堅決反對日本将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王毅外長明确指出,日方既然已經同意接受長期的國際監測安排,以及包括中國在内的利益攸關國進行獨立取樣監測,就應該說到做到,不要節外生枝。很顯然,面對日方的訴求與關切,中方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日方先滿足中方提出的要求,再來提條件,否則日方做不到那就免談。
事實上,中方之是以如此強勢,甚至對日方“反将一軍”,主要是日本核污水排海問題确實嚴重。盡管近期日本方面終于在這一問題上作出妥協讓步,但想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有許多的阻礙與困難。而從日方作出的讓步來看,中方是有權就“核污水排海”問題,對日方進行監督和要求的。
9月20日,中日兩國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了重要共識,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内容,是日方接受核污染水長期國際監測,及中方等利益攸關國進行獨立取樣。這一消息标志着,中日雙方在這一敏感議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此次共識的達成,是中日雙方經過長時間密集且艱苦的磋商結果,展現了中國外交的堅定立場與務實精神。更為關鍵的是,這一共識不僅未改變中方反對核污染水排海的立場,反而為有效監管日方行動提供了新途徑。
當然,共識的達成僅僅是第一步,關鍵在于後續的落實。日方需切實遵守共識内容,允許所有利益攸關方參與長期國際監測,確定資料的透明性和準确性。中方将繼續發揮積極作用,通過獨立取樣監測等手段,有效監督和限制日方的排海行為。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 獨立取樣監測是確定資料可信度的關鍵。中方及其他利益攸關國的參與,能夠直接監督監測過程,提升資料的準确性和公信力,確定海洋生态和公衆健康的安全。若在監測中發現資料不合格,将視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如排放口附近資料不合格,将要求日方調整排放計劃。若周邊海域資料不合格,将要求日方停止排放。這些措施将基于科學資料,確定決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讓日方沒有狡辯的餘地。
而日方之是以在這一問題上松口,也是基于多重因素的考慮。一方面,日本在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上,遭遇了來自自己國内和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尤其是中方及其他國家的堅決反對和持續鬥争,使得日本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決策。同時,通過建立長期國際監測安排和允許利益攸關國獨立取樣監測,日本可以提升其排放行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進而緩解國際社會的擔憂和質疑。
這一決定不僅有利于日本在國際社會中樹立負責任的形象,也有利于其國内經濟的穩定和發展。當然,言歸正傳,隻有落實到位的政策才是好政策,隻有兌現了的承諾才稱得上是“真實履約”。如果日方一直将這一共識停留在口頭上,那麼基于對群眾生命安全和海洋生态環境的考慮,中方解除限制自然也難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