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年12月,金兵主帥完顔合達派人去搜尋拖雷麾下的蒙古騎兵,看看他們究竟去了哪裡,為何轉眼之間就不見了。探子回來報告說,3萬蒙古騎兵正在樹林裡煮飯吃,防守嚴密,晚上都待在馬上,以防不測。
1227年,成吉思汗在六盤山奄奄一息,假裝接受西夏投降,然後屠戮之,西夏滅亡。随着西夏的滅亡,成吉思汗将目光轉移到金國身上,并告知窩闊台、拖雷政策,“借道南宋,攻滅金國”,讓他們務必遵守。
通過南宋包抄金國,從南面攻打開封,這是成吉思汗的政策。1226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同時,派遣3萬兵馬攻打屬于南宋領地的陝甘地區,尋找攻打金國的管道,這是蒙古、南宋兵戎相見的開始。
“唇亡齒寒”的道理,也許趙宋皇帝了解不夠透徹。1122年,“海上之盟”的簽訂,北宋、金國夾擊遼國。結果,遼國滅亡後,金國乘勝南下,攻取開封,滅了北宋,此為“靖康之變”。窩闊台大汗時代,蒙古、南宋再次聯手,一起滅亡金國,後來才有“崖山之難”。
1231年,窩闊台大汗決定南征金國,率15萬大軍出征,三分路行動。窩闊台率領中路,從山西進入河南;鐵木格斡赤斤率東路,攻打山東,牽制金兵;拖雷率領西路,從陝西南下,借道南宋境内,與窩闊台主力會師開封。
西路大軍,陣容豪華,兵馬三萬餘人,主帥是拖雷、速不台。有南宋幫助,蒙古軍進展順利,從南宋領地内穿插,還得到不少補給。對此,金國十分恐慌,如果拖雷與窩闊台順利會師,金國滅亡不可避免。
為了阻止蒙古軍會師,金哀宗調集兵馬,以完顔合達為主帥,率13萬兵馬前往迎戰。追随完顔合達出征的,有移剌蒲阿、高英、蒲阿定住、張惠等名将,都曾多次擊敗蒙古騎兵。其中,張惠尤其勇猛,号稱金國版“張飛”。
從南宋境内攻入河南,要渡過漢江,然後直奔鄧州、均州、開封。完顔合達率兵在漢江沿岸布防,準備跟蒙古騎兵決一死戰。軍事會議上,完顔合達讓衆将提出作戰方案。張惠認為,應該“半渡而擊之”,蒙古軍渡河時發動進攻,将他們消滅在漢江中。
“半渡而擊”,是常用的作戰模式,且金兵整體戰鬥力不如蒙古軍,這是迎戰敵軍的最好辦法。誰知,移剌蒲阿反對,他建議将蒙古騎兵放過來,然後将其包圍殲滅,一個都不留。移剌蒲阿的理由是,如果“半渡而擊”,蒙古軍會逃走,沒有機會将其全殲。
移剌蒲阿很自信,認為可以全殲對手。史載:“使彼在沙碛,且當往求之,況今自來乎。汝等更勿似大昌原、舊衛州、扇車回縱出之。”大昌原之戰、衛州之戰、倒回谷之戰,金兵都不能全殲蒙古騎兵,關鍵是不能合圍。
張惠、高英、蒲阿定住等都主張“半渡而擊”,移剌蒲阿以之前的三次戰鬥作為例子,駁斥衆将。完顔合達也想等蒙古軍渡河時進攻,将其殲滅,卻拗不過移剌蒲阿。13萬金兵,大多是移剌蒲阿所部,他不答應,誰能奈何。
金兵意見不一,争吵了二十多天,蒙古騎兵順利渡江。完顔合達無奈,隻好下令衆将部署防禦,搶占禹山有利地形。完顔合達将步兵主力放在山前,騎兵放在山後,以防蒙古騎兵搞突襲,導緻腹背受敵。
速不台渡江後,率兵沿着山麓行走,沒有跟金國步兵交手,而是繞到山後,尋找戰機。速不台出動的蒙古騎兵不是很多,隻有一千來人,更像是進行偵查,等到次日再進行戰鬥。速不台此舉,迷惑了完顔合達,尋找到了戰機。
完顔合達放松戒備,認為蒙古騎兵不會發起進攻,速不台一點面子也不給,他直接率騎兵發起沖鋒。蒙古騎兵沖殺而來,金兵隻好迎戰,憑借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反擊,以密集箭雨射殺,不讓敵軍靠近。
金兵占據有利地形,蒙古騎兵碰了一鼻子灰,稍稍後撤。接着,拖雷、速不台分兵作戰,重點攻打防守禹山西面的蒲阿定住,金兵招架不住。于此同時,一支蒙古騎兵攻打北面,與高英交戰。高英所部大多是臨時招募,沒哈戰鬥力,蒙古騎兵幾次猛沖,金兵陣腳大亂。
完顔合達在山頂觀戰,眼看高英就要潰敗,便派“監軍”拿刀的督陣,隻要再後撤一步便将其斬首。高英無奈,隻能傳回陣中,繼續搏殺,又得到張惠派來的騎兵支援,終于擊退了蒙古騎兵的攻勢,穩住了陣腳。
金兵防守嚴密,又有張惠、樊澤等猛人沖鋒,蒙古騎兵難以突破禹山防線。渡過漢江以來,蒙古騎兵、金兵已經交戰了三天三夜,雙方都很疲憊。随身攜帶的幹糧吃完了,拖雷、速不台便暫緩進攻,并改道向南前進。
主帥完顔合達、張惠都認為,蒙古軍三天沒有吃飽飯,金兵應該乘勝追擊,将其殲滅。史載:“相持二三日不得食,乘其卻退當擁之。”誰知,移剌蒲阿再次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黃河還沒結冰,漢水又被金兵截斷,蒙古軍插翅難逃。
移剌蒲阿未免太過自信,他認為蒙古軍已經陷入絕地,讓他們多餓一陣子,就可以将其殲滅在漢江沿岸了。拖雷、速不台乃蒙古名将,可以橫掃中亞、歐洲,豈能輕易戰敗了。
拖雷、速不台的任務是與窩闊台大汗的主力會師,一起拿下開封,滅了金國,而不是與完顔合達交戰。金兵占據有利地形,騎兵、步兵配合密切,以騎兵為主的蒙古軍,想要正面突破禹山防線,難度非常大。
完顔合達所部以步兵為主,騎兵不但數量少,單兵作戰能力也不如蒙古軍。如果擺開陣型,直接決戰,金兵憑借數量優勢,可能取得勝利。一旦蒙古軍擺脫了糾纏,騎兵的機動優勢就展現了出來。
拖雷、速不台率軍往南走,卻沒有渡江傳回,而是躲在樹林中做飯吃。他們白天煮飯,晚上則坐在戰馬上,保持高度戒備,金兵沒啥機會。《金史》載:“北軍在光化對岸棗林中,晝作食,夜不下馬,望林中往來,不五六十步而不聞音響,其有謀可知矣。”
放走拖雷、速不台,移剌蒲阿犯下了錯誤,金國錯過了翻盤的機會。蒙古騎兵躲在樹林中做飯,養精蓄銳,金兵不敢輕易進攻,隻能保持監視。拖雷、速不台則抓住機會,突襲金兵防守薄弱處,然後朝着鄧州、均州、開封出發。
拖雷、速不台沒有戀戰,火速進軍,在均州郊外的三峰山與窩闊台大汗的主力會師。接下來,雙方在三峰山對決,13萬金兵幾乎全軍覆沒,完顔合達、楊沃衍、樊澤、高英等戰死沙場。三峰山之戰,金國主力損失殆盡,無力與蒙古騎兵抗衡。
1232年,大将速不台率軍攻克均州,“忠孝軍”主帥完顔陳和尚被處死,金哀宗從京師逃往蔡州避難。1233年,金兵奪取開封。1234年,蒙古、南宋聯手,出兵十幾萬奪取蔡州,金哀宗自缢而死,金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