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防救援隊伍中,除了城市消防,有一支森林消防隊伍一直在背後擔當使命,履職盡責。不同于城鄉火災,森林火災因發展快、擴散快、蔓延快等特點,多數難以在短時間内控制撲滅。對于森林消防員而言,遂行任務時短則1~2天,長則十天半個月都要待在山上,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在坡最陡的地方打火頭、在林最密的地方攻險段、在山最峭的地方滅煙點。
他們如同綠色屏障中的鋼鐵長城,時刻準備對抗無情的火焰,守護“綠水青山”。在這支特殊的隊伍裡,湧現了一批批英雄模範。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龍岩市支隊漳州市大隊大隊長謝海就是其中的代表。
執行任務中的謝海 (圖檔由受訪機關提供)
2007年12月入職,從18歲到35歲,從穿上“橄榄綠”到換上“火焰藍”,風裡來、雨裡去,闖火海、戰台風,每一次任務,謝海都站在最前線,他始終堅守初心,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以紮實、踏實、務實的作風诠釋了“愛拼才會赢”的精神。
踏石留印的一線帶兵人
2015年9月,謝海任漳州森林消防大隊五中隊代理指導員。因為中隊前期出現問題被上級通報批評,全面建設一落千丈,士氣低落,操課訓練無精打采、工作推不動、泡病号、磨洋工......一系列棘手的問題擺在面前,謝海學習“馬真精神”,找準制約中隊建設發展的症結要素,向各級上司和身邊隊友請教經驗方法,從“典型”着手,帶着中隊打了一個“翻身仗”。
“當時來的時候,我們也是先把情況了解清楚,包括每個骨幹各自有什麼優缺點,戰士有什麼情況。摸準之後,針對性地做一些引導。”謝海說,成長進步靠的是實幹,就這樣,從工作任務到隊伍建設,從理論學習再到業務技能,五中隊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一步步實作了從後進到先進再到标兵的“逆風翻盤”,“一路走來,壓力和困難肯定有,但也是一步一步克服了,慢慢隊伍的風氣也就純正了。”
萬偉是漳州森林消防大隊六中隊中隊長助理,作為一名15年的老兵,他見證了謝海從新任職幹部到大隊主官的身份轉變。在萬偉的印象中,謝海不僅學習強,别人用一年時間學習的技能,他幾個月就能掌握,且成績突出。同時,他還高度自律。在訓練場上經常看到他的身影,在各項業務領域中謝海也是出類拔萃。
“擔任中隊長期間,他能夠針對中隊實際情況,制定合适的訓練計劃,這樣訓練成績提升得也很快。有一次,隊裡組織負重越野考核,山區道路崎岖,作為考官的他,本來不用跑步,但是當我們準備跑步的時候,發現他也站在身邊。我就很驚訝問他怎麼還背着背包,他說,‘隻有經曆過大家的辛苦,我才能制定更加科學的訓練措施或者适合大家的訓練方法’。在訓練方面,他都會自己先做一遍。”萬偉說道。
2020年謝海參加支隊比武,取得指揮員組第一名的成績 (圖檔由受訪機關提供)
2018年7月,謝海被調整到中隊長崗位。作為年齡最大的“隊員”,謝海常對隊友說,“刀子要常磨,尖子要常練,要想保持‘尖刃’的鋒芒,就必須經常出來賽一賽!”和其他年輕隊員一樣,訓練場上敢打敢拼争第一是他不變的初心。在他的影響下,中隊綜合成績不斷重新整理,隊伍精神面貌也大為改觀,之後連續5個季度在支隊按綱建隊考核和冬季大練兵考核中排名第一。
恪盡職守的“鹭島”守護人
作為福建省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廈門終年常綠、環境優美,森林覆寫率43.62%。近年來,廈門市将山林與公園、景區結合,大力推進休閑娛樂設施建設,吸引了大量市民及遊客,森林火患随之增大。特别是山海健康步道建成開放後,森林防滅火壓力陡增,加之氣候條件特殊,沿海大風影響頻繁,森林防滅工作壓力凸顯,亟需一支森林消防專業隊伍。
為填補廈門市沒有國家森林消防隊伍駐防的空白,2020年8月1日,漳州森林消防大隊五中隊60名指戰員成建制入駐廈門,這也是森林消防隊伍唯一一支駐防在經濟特區的機關。
據謝海介紹,每年9月15日至次年的4月30日是廈門的森林火災高發期。每到這時,隊裡每周會定期檢修裝備,確定救援車輛保持良好的戰備狀态。平時他們也會主動開展防火執勤,特别是每逢法定節假日和高火險天氣,會到廈門市各重點景區、林區靠前開展防火宣傳、攜裝巡護和防火執勤等工作,提升遊客和當地群衆的森林防火意識,“進駐後僅半年時間,分隊就出動處置了同安區多起森林火警,切實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從2020年駐防起,謝海帶隊連續三年配合地方開展“綠盾”廈門市森林火災撲救應急綜合演練,助力地方強化應急救援隊伍森林防火技能。2023年,廈門啟用森林火情預警監控系統,一支以五中隊駐防分隊、六支地方專業隊為核心、護林員及基層應急隊伍為補充,覆寫市、區、鎮(街))、村(居)的四級森林消防隊伍形成,進一步提升了廈門的森林防火能力。
防得住是硬道理,控得好是真本事。“他們進駐以來,廈門産生的火情也就個位數。今年從1月份到現在,也是‘0’火情,他們沒有入駐前,這邊的火情還是不少的。”廈門市應急管理局火災防治管理處處長楊保衛說,有五中隊駐守廈門,廈門人民心裡有底、放心。
攻堅轉型的急先鋒
今年6月16日,福建龍岩市上杭縣太拔鎮清源山因暴雨影響導緻山體滑坡造成6名人員失聯,正在南平市建陽區前置備勤的謝海接到任務後帶領人員緊急趕赴現場救援。在6天5夜的時間裡,謝海帶領人員克服降雨、高溫、地勢險要等不利因素,晝夜不間斷作業全力搜救,與消防救援大隊共同搜救出全部失聯人員,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衆的高度認可。
今年6月謝海帶領大隊參加龍岩市太拔鎮抗洪搶險救援任務 (圖檔由受訪機關提供)
迄今為止,從戰士一步步成長為大隊長,謝海先後參加抗擊台風“莫蘭蒂”等十餘次急難險重任務,參加增援廣東佛山、福建三明和莆田等地森林滅火作戰上百次,解救被困群衆百餘人。
從專攻森林防滅火到遂行各類綜合救援任務,對标“大應急、全災種”要求,謝海帶着大隊骨幹鑽研專業理論,研究探索繩索救援、水域救援等教學方法,立足營區現有條件尋找、開辟訓練場地,不斷提升消防員應急救援素質和大隊綜合救援能力。
9月5日,廈門水上運動中心。五中隊廈門駐防分隊消防員正在熟練地進行O型救援、活餌救援、水面救援機器人和抛投器操作使用等水域救援内容演練。(圖檔由受訪機關提供)
謝海常說,優秀的人都在努力,自己唯有更努力。穿上“火焰藍”,他堅持支隊“分班細訓,專攻精練”的抓訓思路,帶領隊員深入偏遠山地、水域和叢林等陌生地域,在複雜環境中苦練本領。在每個中隊設定繩索班、水域班、地震班等專班,“瞄着第一練、盯着弱項補、看齊目标追”。在人才培養方面,謝海還探索出了“尖子選拔、集訓強化、外輸學習、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向下紮根,向上生長。這是自然界中樹木生長的規律,也是森林消防員精神的真實寫照。正如謝海和他的隊友們,他們始終以赤誠之心守護着這片綠色的海洋,守護這片“綠水青山”,給予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堅定的支撐和溫暖的庇護。(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