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播州區烏江鎮:拓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

近年來,播州區烏江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河道生态保護和永續利用這條主線,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拓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管道。

位于播州區烏江鎮老君關村白家壩的循環水産養殖基地,是烏江鎮取締網箱養殖轉産上岸的水産養殖基地之一。養殖基地負責人曹國飛自從烏江庫區取締網箱養殖,實施漁民轉産上岸後,便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探索起了循環水産養殖模式。

播州區烏江鎮:拓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

播州區烏江鎮老君關村循環水産養殖基地

“之前我在烏江裡面網箱養魚,那個時候對生态環境影響還是很大,而且魚的産量也不高,後面搬到這裡了以後,網箱變成了魚塘,不光是産量變大了,還不會污染水環境。” 曹國飛告訴記者,利用循環系統,池塘内的污水經過處理後,枯水季可以直接回抽使用,豐水季魚塘的水處理達标後還可以排放入旁邊的艾田河。

8個魚塘,30餘畝水域,可實作年産量30萬斤,産值可達450餘萬元。同時,養魚過程中産生的殘餘飼料、魚糞也将通過這套系統沉澱回收到集污池,再通過吸污裝置,定期回收到岸邊處理池,經沉澱、過濾後,水體循環利用,固體物作有機肥,達到環保增收兩不誤。

播州區烏江鎮:拓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

志願者在清理河面垃圾

這些年來,在推進生态環境保護,加強生态文明建設,建構綠色發展體系過程中,烏江鎮秉承以污染物減排為主線,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從集鎮到村莊都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讓生态環保意識深入人心,清澈的烏江水就是烏江鎮苦下功夫抓環保的最好見證。

烏江鎮坪塘村村民李洪祥,空閑之餘總會出現在烏江庫區碼頭,志願清理河面漂垃圾和清掃河道沿岸。

“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20來人的志願隊,每周都會輪流到河邊清掃垃圾。”李洪祥說,他們世代都生活在烏江沿岸,很不願意看到烏江的環境被破壞,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讓烏江越來越幹淨美麗。

播州區烏江鎮:拓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

烏江流域風光

烏江的美,是大自然的賦予,更是傾力保護的結果。播州區在取締網箱養魚,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同時,結合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工作,在流域沿線嚴格實行區、鎮、村三級河長制度,聘請沿線200多名村民為河道日常保潔員,每天對河道進行全面巡查清理,有力有效推進沿岸水質環境改善。

全媒記者:楊夢雲 鄭海海 播州融媒 蔡城池

編輯:劉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