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武漢公交報》刊載了我的系列連環畫《我軍輕兵器史話》,共七集。《武漢公交報》是我市公交系統的企業報紙,刊載内容主要與公交有關,很受系統職工歡迎,當時,這樣的企業報紙有很多,由于專業性強,職工所熟悉的人和事見諸報端讓他們感到親切,是以很有生命力。《武漢公交報》後來越辦越發達,改名《公用事業報》後出了周末版。我的這套連環畫就是拜周末版所賜,得以面對讀者。雖然現在再看他,技法令人臉紅,但卻有份情思沉在其間,一份報社對我的情思、企業文化給予每位職工的情思乃至尊嚴。《武漢公交報》雖然停刊了,但他的 作品還在,他的印記将随着這些作品長留于世!
我軍輕兵器史話(一)
侯紅志 文/圖
在我軍的戰鬥曆程中,輕兵器曾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到全國解放,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垮了擁有飛機大炮的敵人。而在建國前,我軍戰士所使用的輕兵器,絕大多數是從敵人手裡繳獲的。《我軍輕兵器史話》将簡略介紹這些武器。
1、七九式步槍。我軍從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中即開始使用。該槍口徑7.92毫米,射擊方式為單發,裝彈、閉鎖、擊發、開鎖、退殼等射擊動作,均需人工逐一完成。即擊發一次後,需循環完成上述動作方可再次擊發。射速很低。
2、ZB一26式輕機槍。原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武器公司槍械設計師瓦克拉夫·胡萊克和伊曼紐爾·胡萊克兄弟,于1924年開始設計并于1926年定型。該槍采用7.92毫米槍彈,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傾斜式閉鎖方式,射擊方式為半自動和全自動,采用氣冷槍管。該槍使用範圍很廣,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的軍隊曾裝備該槍。我軍從建軍起便将ZB一26式輕機槍作為班用機槍大量使用。幾十年裡,ZB一26式輕機槍伴随着我軍戰士前進的腳步,一步步走向勝利。建國後,才逐漸被新裝備所取代。
3、馬克沁重機槍。英藉美國人海勒姆·S·馬克沁于1883年發明。該槍的抽殼、抛殼、發彈入膛、閉鎖、擊發等往複動作全部自動進行,射擊速率達到600發/分,槍管冷卻方式為水冷式,在當時被稱之為輕武器發展史中的一次大變革。我軍從紅軍時期開始使用該槍直至全國解放。可以說,馬克沁重機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貢獻了一份力量。
圖為紅軍時期使用的七九式步槍(上圖)馬克沁重機槍(下圖)
解放戰争時期我軍使用的ZB一26式輕機槍,俗稱捷克式輕機槍
《公用事業報》周末版
2008年,我已調離公交系統後到公交報去投稿,此時,他們的編輯部在漢口機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