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發明了最懂中國人的手機

華為發明了最懂中國人的手機

原創首發 | 金角财經(ID: F-Jinjiao)

作者 | 穎寶

華為發狠了。

9月10日下午,華為釋出全球首款量産的三折疊屏手機“Mate XT非凡大師”(下稱“Mate XT”),起售價19999元,将于9月20日正式開售。

Mate XT采用了“Z”形三折疊形态,在釋出會上,餘承東表示,手機展開之後螢幕10.2英寸,是最大的折疊屏手機,相當于把平闆裝在口袋裡;展開後厚度3.6毫米,是最薄的折疊屏手機。

手持如此領先的黑科技,餘承東這次卻不再提“遙遙領先”,而是改口稱“非凡”。不過,相比餘承東口中“看報告PPT實作沉浸式閱覽”“小紅書變成大紅書”的話術,市場對華為Mate XT最直覺的印象卻是“批奏折”的既視感。

華為發明了最懂中國人的手機

飛象網創始人項立剛更是用到一句尖銳的話來描述Mate XT:“上司用Mate XT,服務生用iPhone将是标配了。”

巨大的聲量之下,比Mate XT早釋出13個小時的iPhone 16更顯得平平無奇,保持不變的起售價5999元,似乎隻是淪為了華為的陪襯,而羞于稱得上是良心。

相比蘋果重新定義手機,華為這款“最具引領性、創新性、颠覆性”的産品,真的改變了手機嗎?

餘承東化身“非凡哥”

“三折疊概念”很容易想到,榮耀、OPPO、傳音控股等企業此前展示過三折疊概念機,但未真正投入市場,是以Mate XT被賦予“革命性意義”。

螢幕用到的多向彎折柔性材料,讓耐彎折能力提升了25%;另一種搭載非牛頓流體材料和322平方厘米業界最大UTG玻璃,則讓螢幕抗沖擊性能提升了30%。

華為布局三折疊屏賽道接近5年,并在2022年、2023年期間申請了多項相關專利,内容包括“通過多個殼體不等厚來降低折疊裝置的厚度和重量”等,如今這些理論終于得到具化。

在釋出會現場,每當餘承東說出“第一次實作”“第一次做到”,台下都是山呼“遙遙領先”。而餘承東自己卻并沒有再言必稱“遙遙領先”,反倒是從頭到尾反複提及“非凡”二字,讓大家再次見識了餘大嘴的深厚功力。

關于華為開創三折疊手機領域的原因,達睿咨詢創始人的看法是,華為可以借此繼續在市場上形成技術領先的品牌心智,并進一步深耕折疊屏細分市場。

但結合往事看,華為更像是為了一雪前恥。

2019年,華為宣布将在2月24日釋出首款5G折疊屏手機。三星聽到後,立刻加班加點搞生産,在2月20日釋出Galaxy Fold,以提前華為4天的優勢将“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的頭銜搶了過來。後來,餘承東在采訪中表示:“我們一定會超過他們(蘋果、三星),這是我們的使命。可能我說這話不太謙虛……但沒人能阻止我們。”

為了坐上“全球首款”的位置,華為不惜開創一個新的産物。不過,這些概念确實帶起了Mate XT的勢頭。釋出會結束後,與華為相關的概念均開啟上漲模式。CPO(共封裝光學)概念大幅拉升,劍橋科技漲停;折疊屏概念回升,大富科技“20CM”漲停;鴻蒙概念走強,法本資訊“20CM”漲停。此外,華為HMS(移動服務)指數、6G、華為鲲鵬等與華為相關的概念也攀升至漲幅榜前列。

感到興奮的,還有黃牛們。一名專門做華為手機生意的黃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已做好備貨準備,“華為不是每一款手機都有溢價空間,但是大折疊屏的收益很可觀,尤其這次還是首款三折,保守第一波有萬元上下的浮動收益,之後也得在大幾千”。

看不懂的“電子茅台”

2萬元的起售價與普通人無關,400萬的預訂量也難以用黃牛解釋,隻能說在華為的使用者裡,藏着另一個中國。

這兩天,各路人士都絞盡腦汁嘗試回答華為Mate XT為何如此火爆,究竟在滿足什麼樣的使用需求,甚至上升到中國消費究竟是在降級還是在更新。

有觀點認為,同為“價格虛高”的奢侈品,華為三折疊屏手機,總比瑞士機械手表的科技含量和實用性高100倍都不止。

“你花5萬塊錢買塊機械表,也就是表中的入門級别;但2萬塊錢買個華為三折疊屏,逼格就比機械表高多了。”

是以結論是:對有錢人來說,其實算消費降級。

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可以延伸出多種解釋,而最終指向都是滿足身份差異化的需求。

正如餘承東所,說“我們在飛機上,在火車上,要看報告,要看PPT,你就可以打開三折,實作沉浸式閱覽。小紅書,打開就是大紅書”,這個我們是誰?是準備上位的上司,是精明強幹的老闆,是喝茅台開問界M9的大佬。

但行業天花闆決定産品高度,Mate XT能飛多高,得先看折疊屏手機市場現狀。

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裡,中國是最卷的。

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料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9%,創下過去六個季度以來的最高增幅,這得益于中國廠商出貨量大幅增長——後者占總出貨量一半以上。細分市場亦由中國企業主導,比如在美國,聯想摩托羅拉的折疊屏手機市占率達65%;在中國,市占率前三分别是華為、OPPO、榮耀,均是本土品牌。

但比對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11.67億部的出貨量,折疊屏手機約1590萬部的資料,占比不足1.4%,尚屬小衆品類。中國市場縱使沖在最前,全年也隻是賣出700萬部。

除了華為Mate X5,其他企業的折疊系列均表現一般。此局勢下,企業仍紮堆鑽研折疊屏手機,說白了,是手機創新到了瓶頸期,卷無可卷隻能找個冷門領域繼續卷。

“折疊”能給使用體驗增加什麼?更直白的問法是:“比大更大”的螢幕能帶來什麼?許多人會用“增強娛樂屬性、社交屬性以及情緒價值”來解答,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當你翻開折疊屏時,能獲得朋友好奇的目光。

但這種“情緒價值”值多少錢呢?或者說,能持續多久呢?

從這個角度說,華為Mate XT最大的意義在于秀肌肉。

還要開荒

Mate XT接下來不容易。

開創三折疊時代的Mate XT搭載了許多新技術,是華為的心血之作。但站在比折疊市場還要小衆的三折疊市場,以及在消費降級浪潮下、在Mate XT掀起的民族情緒狂歡退熱後。如何說服消費者購買非剛需産品,華為還需更多時間去開荒。

群智咨詢資料顯示,2024年全球三折疊屏手機銷量規模預計為20萬部,整體折疊屏手機市場銷量規模将達到約2100萬部。意味着,即使在折疊屏手機市場裡,三折疊屏手機也隻能占據卑微的0.95%。

而且,Mate XT那2萬元起步的價格,已然超過上述“使用者的折疊裝置意願價格”的2倍。何況實際支出的金額往往會低于意願,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人均數位産品消費支出為2300元,以智能手機、相機、電腦為主。價格成了Mate XT發展的最大難題——即便許多消費者想支援華為的創新,也有心無力。畢竟一線城市中的廣州,2023年城鎮非私營機關的平均月薪“不過是”1.3193萬元,深圳則“隻有”1.4553萬元。

華為也有苦衷,Mate XT定價高的歸因是成本高。

國際資料公司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曾在受訪時表示,硬體方面,普通的折疊屏手機螢幕加鉸鍊成本占手機成本比近70%,三折疊屏手機主要新增了一塊螢幕、一個鉸鍊,是以三折疊屏手機厚度和重量,包括整機成本都會明顯增加。比如,小折疊屏的成本比直屏螢幕貴上百元。

接下來,三折疊屏手機還要面臨接踵而來的技術挑戰。據京東相關技術人員的表述,折疊屏手機本就存在螢幕高頻彎折導緻的鉸鍊壽命較少、軟體适配度等問題,多了“一折”的三折疊屏手機,雖然在碳矽負極技術的輔助下大大提升了體積和續航問題,但還需思考如何平衡功耗發熱。此外,三折疊屏手機對鉸鍊、信号、嘯叫、軟體适配等方面都有着更高要求。

不過,基于華為的行業号召力和生産規模,以及這并非其第一次涉足不确定的領域了,資本市場對Mate XT仍抱看好的态度。據證券時報表述,Mate XT将從生産到零售終端帶動整個産業鍊進入新一輪發展。

可以展望的是,一旦産業鍊技術成熟,“把價格打下來”,這樣熟悉的劇情必然發生,無論是友商還是華為自己,更便宜的三折疊屏手機可能正在來的路上。

隻有到那個時候,當市場普遍接受了三折疊屏手機,華為才算是真正重新定義了折疊屏手機。

參考資料:

钛媒體App《三折疊屏手機兩面觀:華為激進秀肌肉,中國供應鍊加速反超》

遠川研究所《折疊屏——科技樹點錯的産物?》

深眸财經《折疊屏手機:操作猛如虎,市占不足1.5%》

證券時報《全球手機開啟三折疊屏時代背後多重挑戰待突圍》

21世紀經濟報道《三折疊時代開啟:華為Mate XT非凡大師正式亮相 高端之戰再更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