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制粘貼作為日常使用的高頻操作,一天使用下來,會積累不少資料。
開啟了系統曆史剪貼闆功能的朋友,曆史記錄裡面要麼有隐私文本,要麼是雜亂的一堆内容,通常不會再處理,但要是後續想找回幾天前的内容,估計早就超過存儲上限了。
最近看到一款叫做 PasteBar 的軟體,号稱“可以輕松管理您複制的所有内容”,軟體免費開源,功能上沒有限制,資料也儲存在本地,沒有雲端洩露的風險。
除了儲存沒有限制,它的主要特點是可以将常用資料先儲存在“盒子”裡。
不同于輸入法工具裡的“常用語”功能,PasteBar支援事先填寫:圖檔、自定義檔案路徑、代碼片段、模闆填充、表單自動填充和Shell指令,以及Web請求與網頁資料提取。
在粘貼内容後可以選擇觸發Tab和Enter鍵,看上去收集和管理功能都融合在一起了。
軟體帶有中文,安裝打開後在下方設定切換。
雖然功能聽起來不雜亂,但第一次上手PasteBar還是會感到有點摸不着頭腦,它有不同的内容分區、剪貼闆曆史和粘貼菜單,右邊還有一大塊收集區,而且可以互相關聯。
軟體在初次使用會進入教學向導模式,它會告訴你哪些按鈕可以拖拽,哪些按鈕輕按兩下和右鍵會有不同的功能等等,建議觀看。
如果你隻是用來收集剪貼闆曆史,接下來就不用管了,它會自動收集,隻需要在積累很多内容時清除一下,PasteBar提供了各種選擇時間段的方法。
它的剪貼闆曆史是帶有自動分類的,你想檢視所有複制過的連結,直接選連結分類即可。
提供的篩選器有下面這些:
接下來看看右邊的預設區,在這裡的預設項目是可以進行編輯的。
點開編輯之後會看到支援的内容類型,代碼片段可以調整語言,為文本設定格式等等。
由于它可以進行指令行操作和網絡内容擷取,是以你可以用來擷取一些動态内容到剪貼闆。
有了設定之後,接下來需要設定兩個快捷鍵,面闆和快速粘貼的快捷鍵。
這樣在平常聊天的時候,就可以調出界面後用快捷鍵Ctrl+F來搜尋曆史内容了。
在曆史剪貼闆的内容,可以長按拖動按鈕,來把它們固定到常用首位。
如果内容較多,還有分頁面和工作區可以切換。
到這裡還沒有結束,PasteBar可以從托盤區進行觸發,你可以定制相關功能,把常用的圖檔文本放進來,點一下就可以粘貼了。
比如說在寫文檔的時候,在各個平台都可以加入用樣的圖檔分割線。
有種自動化小工具的味道了,PasteBar的好處是可以把複制粘貼的内容聚合在一起。
但如果你把它當成一個快捷工具來用,又有點别扭,它的界面快捷操作用起來不是很順手:調出快捷面闆之後不能直接輸入進行搜尋、切換剪貼闆曆史和粘貼菜單需要按下Ctrl+B和Ctrl+M等等。
你需要把PasteBar當做是一個集裝箱,需要的時候再打開,定位成“檔案館”一類的工具,就比較符合心理預期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呼出粘貼面闆的快捷鍵不要設定成Ctrl+V,雖然可以彈出界面,但是粘貼的時候,又彈出了一遍,PasteBar應該會調用Ctrl+V本身來粘貼,是以換個其他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