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釋出 五年年均增長17.03%

作為連結科技與産業的橋梁,科技金融既是金融支援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着力點,也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推進器。9月6日,新華社中國經濟資訊社聯合浦發銀行共同釋出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以下簡稱“指數”),指數五年間平均複合增長率達17.03%,為觀察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把“數字标尺”,展現出“科技-産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數字标尺”洞察要素流動趨勢

繼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将科技金融列為“五篇大文章”之首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建構同科技創新相适應的科技金融體制”,科技金融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在此背景下,指數建構了金融發展、科技創新、産業成效、環境支援四個次元的名額,衡量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直覺展現出大陸科技金融助力戰略性新興産業建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指數結果顯示,基期以來,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呈現穩步上升态勢,在經曆了2019至2020年的快速上升後,進入平穩提升期。2023年指數值達到187.57點,同比增長1.79%,五年間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7.03%。

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釋出 五年年均增長17.03%

圖為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總指數走勢

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釋出 五年年均增長17.03%

圖為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分指數走勢圖

從一級名額看,“環境支援”名額上升态勢最為迅猛,2023年名額值達252.61點,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6.07%。近年來,在國家戰略引領下,大陸政府政策引導和支援持續加大。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大陸累計設立政府引導基金2405支,省級以上企業孵化器1606家,多年來呈現持續增長态勢‌。國内支援科技創新的金融市場生态逐漸搭建,以上海為例,上海的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從審慎監管鼓勵創新的角度,在‌臨港新片區試點了面向初創科技型企業實施的“貸款+外部直投”融資新路徑。今年以來,多家銀行試水認股權貸款業務,成為科技金融的有益嘗試。

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釋出 五年年均增長17.03%

“金融發展”名額前期漲幅較大,近兩年小幅調整,年均複合增長15.82%。資料顯示,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達2.45萬億元,‌獲貸數量達21.2萬家,呈增長态勢,銀行貸款帶動作用明顯。各地銀行不斷創新科技金融服務,如總部位于上海的浦發銀行構築“商行+投行+生态”經營模式和“股、債、貸、保、租、孵、撮、聯”的創新綜合服務體系。截至2024年6月末,該行已服務科技企業超6.4萬戶,科技貸款餘額超5500億元。

指數同時關注到,近年來科技型企業IPO數、獲得風投規模及風投事件數量均有所下跌。可見,雖然“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融資”投資體系已建立,但有效性和體量仍有待加強。

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釋出 五年年均增長17.03%

圖為2019-2023年科技企業貸款餘額、風投規模及總市值變化情況圖(機關:億元)

五大戰新産業“三快兩穩”

科技金融在支援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大陸戰略性新興産業不斷培育壯大,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持續增添新動能。據工業和資訊化部資料,目前大陸戰略性新興産業占GDP比重約13%,成長空間和潛力巨大。

為直覺展現大陸科技金融助力戰略性新興産業建設的變化趨勢,在“産業成效”名額下,指數首期選擇了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生物産業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進行研究,通過對産業規模、産業營收、産業結構三個次元的量化分析,

指數顯示,各産業的成效指數自2019年以來均實作了較快增長,呈現“三快兩穩”的整體發展格局,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穩定支撐。其中,新一代資訊技術年均複合增速最高,達到20.29%;新材料與生物産業緊随其後,分别複合增長17.55%和17.06%;新能源産業和新能源汽車産業複合增速為9.25%和8.96%。

2023年,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漲幅明顯,較上一年上漲16.84%。自2020年以來,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維持高速增長态勢,2023年指數結果較2021年增長近一倍。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研發與應用引領産業發展,三類軟體登記數量同比增長均超過40%。內建電路産業創投及股票融資趨勢于2021年起趨于活躍。

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釋出 五年年均增長17.03%

圖為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成效指數走勢圖

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釋出 五年年均增長17.03%

圖為2015-2024年新一代資訊技術-內建電路産業創投及股票融資趨勢圖

新材料和生物産業的表現相當穩健,在所有年份中都實作了穩定且較高速度的增長。2023年,新材料産業成效指數達190.92點,同比增長20.67%;生物産業成效指數達187.78點,同比增長10.19%。

科技與金融“雙向奔赴”

作為科技金融的排頭兵和先行者,上海着力于推動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科技金融正是兩個中心雙向賦能、關聯發展的結合點。通過整合信貸、債券、股權、保險等豐富多元的金融資源,上海金融業界不斷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比對生命周期、符合行業特點、适應發展需求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近年來,科技金融領域湧現出一系列“上海經驗”,包括全國社保基金長三角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上海“專精特新”專闆、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滬科專貸”“滬科專貼”再貸款再貼現專項産品等,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複制、推廣提供了可借鑒的範本。截至2023年末,上海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突破萬億元,餘額和戶數較年初增長均超50%。

從金融機構的視角來看,科技金融服務的廣度與精度均在不斷提升,金融“活水”正在經曆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以浦發銀行為例,其創設以“5+7+X”為核心的“浦科”産品體系,落地“浦創貸”“浦投貸”“浦新貸”“浦研貸”“浦科并購貸”等專屬産品落地,設立百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推出“科技會客廳”……在新一輪“數智化”發展戰略中,該行将科技金融作為戰略主賽道深入推進,明确提出要成為科技企業的首選夥伴銀行。“商業銀行不僅僅是資金提供者、金融綜合服務提供者,更是社會資源配置者、整合者。”浦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為忠稱。

目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時期,科技強國與金融強國建設蹄疾步穩。面向未來,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産業指數将持續跟蹤更多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動向,洞察科技與金融要素的流向,以及二者的互動過程,書寫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為科技強國與金融強國建設蓄勢賦能。(鄧侃、王翀)

編輯:李一帆

聲明:新華财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資訊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釋出的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