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影響一個人事業發展的,是性格。
性格積極的人,表現出積極的行為模式,保持向上的工作态度。
相反,性格消極的人,往往會陷入無意義的迷茫内耗。
或者是因為瞻前顧後,錯失晉升良機;或是因為太好說話,常被同僚得寸進尺。
說到底,性格不僅決定工作表現,還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态。
不少人之是以越工作越難受,原因不在環境,恰恰在于性格。
就像《讀者》上分享的:
“一個人工作中最大的阻力,不是能力,而是心力。
真實的職場,不是遊樂園,而是試煉場。
把工作當修行,一路遇事修性,逢人修心,既能成就事,亦能成就自己。”
顧慮太多,任雜念絆住腳
馬斯克曾說:
“當感覺到自己不行的時候,你隻有一件事情——狂做别想。
因為你一旦想了,心理暗示就會給你很多壓力。”
職場上,真正絆住我們腳步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各種顧慮。
後者如同沼澤,你越是在裡面掙紮,陷得越深。
作家李筱懿就曾因想太多,錯失事業進階的機遇。
24歲那年,她在熟悉的城市,做着穩定的記者工作。
一次行業會議上,一家知名公司的獵頭邀請她做總經理秘書。
可在面試前,李筱懿把自己從頭到尾否定了一遍。
她顧慮自己的身高劣勢,又擔心外語不達标,害怕自己的性格和工作不适配,又因專業不對口而犯愁……
思來想去,李筱懿連面試都沒參加。
得知李筱懿放棄機會後,獵頭無奈地說:
“在别人否定你之前,請你先不要自我否定可以嗎?
沒有任何機會會對你三請四邀的。”
5年後,這家公司以驚人的發展速度,一躍跻身龍頭企業。
而那個挖李筱懿的獵頭,也成為該領域最牛的人之一。
彼時的李筱懿,悔不當初。
同樣是面對挑戰,作家範海濤的選擇就非常明智。
年過三十,範海濤的記者事業正處于穩步上升期,各種機遇紛至沓來。
一向渴望成長的她,很想去國外留學深造。
雖然範海濤也因自己大齡備考的處境壓力過大而動搖過。
但最後,她還是選擇摒棄雜念,用行動逐夢:
她白天早起去上英文課,中午搖身變回記者繼續工作,晚上繼續精進寫作能力。
最終,範海濤憑借極緻的毅力和行動力,如願以償,拿到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提升做事的執行力,其實就是在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查理·芒格說得好:
“凡事往簡單處想,往認真處行。”
和顧慮為伍,不能創造任何價值;
事事踟蹰不前,隻能讓你永遠身陷泥沼。
與其任由雜念引發焦慮,不如斬斷思緒,立刻行動。
你會發現,人變輕松了,工作也順了。
不懂拒絕,任瑣事損耗心力
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裡,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詞:拒商。
意思是,巧妙地行使自己說“不”的權利。
懂得适當地拒絕别人,是職場的必備技能。
然而現實中,很多人還是放不下情面,哪怕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也會委屈自己,答應别人的請求。
網友@妮娜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她在前公司上班時,總能把票據整理得整整齊齊,還被财務主管當成了“範本”。
有同僚來取經,妮娜不但細心教授步驟,還順手把同僚的票據整理了。
令她沒有想到的是,一次好心的幫助,竟成為自己被壓榨的開始。
察覺到妮娜是個善良的軟柿子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她求助。
一開始,還隻是上司多配置設定給她些報帳任務。
後來,同僚也時不時請妮娜幫忙整理他們的票據。
妮娜越來越吃不消,她的時間被無限擠壓,甚至連本職工作都得加班加點來完成。
年末績效考核時,她的排名全公司倒數第一。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說: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
毫無邊界的心軟,隻能換來對方的得寸進尺;
适度冷漠的拒絕,才能讓這個世界溫文爾雅。
工作越久越明白,真正能為你赢得尊重的,是明确的邊界,和不可逾越的底線。
提高拒商,保護精力,你才能擺脫瑣事,精進自己的本事。
舍本逐末,任窮忙消磨時間
《認知覺醒》一書中提出過這樣一個現象:
很多人對世界的運作規則渾然不知,總是重複做已經掌握的事情,卻對自身的成長視而不見。
這種狀态在職場上,就是“窮忙”。
越忙越窮,越窮越忙,就像拉磨的驢,其實沒有走出去一步。
電視劇《平凡之路》中的董嬌娆,就是如此。
嬌娆是在城鎮長大的普通女孩,為了在大城市紮根,沒日沒夜拼命工作。
一周七天,她有六天都在加班,不是訂便當、訂酒店、買機票,就是幫上司養寵物……
好不容易和男朋友約一次會,她都把電腦擺在火鍋桌上,争分奪秒地趕進度。
然而,董嬌娆的勤奮,并沒有為公司帶來任何實質性的盈利。
一天,主管直接把她叫到辦公室,讓她在降薪和辭職中二選一。
嬌娆不甘心,忍着哭腔訴說她為了這份工作,究竟付出了多少時間、精力。
但主管根本聽不進去,一句話道破殘酷真相:
“公司隻看業績,我們根本不需要什麼低水準的勤奮。”
現實中,很多人和嬌娆有同樣的委屈。
我們明明拼盡全力,卻越努力越辛苦,得不到精神和物質上的任何回饋。
這就需要大家反思:我們的努力,是不是無意義的窮忙?
心理學家卡尼曼說:
“重複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隻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難的是思考。
沒有深入的思考,勤奮就沒有意義。”
一個人若總是忙忙碌碌,卻不知做事的理由和目标,就會在無盡重複裡,浪費最寶貴的時間。
跳出窮忙循環,為了聚焦的目标,去吃該吃的苦,總有一天,你也能升職加薪,收獲工作的成就感。
▽
稻盛和夫曾說:
“人生真理在勤奮工作中領會。”
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就有怎樣的收獲作為回報。
做事瞻前顧後,隻會損耗行動能量;
凡事不懂拒絕,白白消磨時間精力;
盲目複刻勤奮,讓自己累得毫無價值。
很多時候,做事抓不住核心,才是造成工作難受的元兇。
當一個人,能用行動破除顧慮,用拒絕保護心力,用創造代替重複,工作中将沒有任何事,能阻礙他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