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股七巨頭的二季度财報,除了英偉達之外,都公布了,單從利潤增速看,最高的特斯拉28%,最低的蘋果10%,雖然在美國經濟面臨衰退的情況下,已經很不錯了,但相比股價漲幅和估值來看,也談不上有多利好。
真正的看點藏在這些巨頭的資本開支中,其中以“三朵雲”(谷歌、微軟和亞馬遜)和Meta的投入最為激進:
Q2資本開支:
谷歌:130億,同比增長91%,環比增長10%
Meta:85億,同比增長33.30%,環比增長26%
微軟:190億,同比增長78%,環比增長35.70%
亞馬遜:176億,同比增長54.39%,環比增長18.12%
猛增的資本開支,大部分都投入到AI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從資料中心建設和擴充,到 GPU 采購和定制晶片工作等等。
以其中最猛的微軟為例,二季度的利潤才220億,雲計算收入才285億,就敢把大部分都砸到“AI基建”上。
加上蘋果的49億和特斯拉的22億,再加上英偉達自身的研發成本和資本開支,7巨頭二季度的資本開支在650~700億之間,假設一半用于AI軍備競賽,光七巨頭一個季度就燒掉300多億。
這還是在二季度幾乎沒有大的AI爆款應用和大模型性能大幅更新的情況下,否則投入早就爆表了。
很多人驚呼,AI的投資過熱了,最後很可能什麼也出不來,這個說法看似理性,但忽視了這其實不是一般的科技産品競争,某種程度上說,它是AI巨頭之間一場不能輸的軍備競賽。
2
大型科技股的估值雖然沒有達到泡沫化的程度,也是偏高了,但這隻是在相關投資沒有産生新業務和利潤之前你看到的。按照人工智能投入産出的非線性特征看,說不定就差“最後一鏟子”,再投幾百億,劃時代的産品就用“錢燒出來了”。
之是以說是AI軍備競争,主要是大公司擔心錯失這一場産業革命,對于科技巨頭來說,這的确就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就像谷歌和Meta的股東會上不約而同表達的意思——“甯可過度投資,也不能落後”。
大公司願意在不知道未來的情況下,紛紛作此“豪賭”,原因有三個:
第一,不怕賭輸,隻怕上不了牌局
七巨頭的資本開支雖然瘋狂,但都在自家業務的現金流可以承受的範圍内,并沒有運用太多融資,假設大家一起燒錢,最後什麼也沒有燒出來,那結果無非就是大家一起虧,無非就是接下來幾個季度業績不好,大家股價一起跳水,幾年後又能借什麼新業務跑出來。
但如果現在投入階段就落後了,那股價現在就會失去想像空間崩下來,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客戶都會對你失去信心,等于現在就輸了。萬一真的錯過,就不是丢失市場佔有率的問題,而是未來可能一個巨頭就這麼不存在了。
是以說,對于大廠而言,這場比賽就是“膽小鬼博弈”,可以輸掉,但不能提前退場。
第二,大廠比小公司赢面高
這裡并不是說劃時代的AI産品更可能由大廠開發出來,而是就投入與産出的确定性而言,大廠遠高于小公司甚至豪華創業公司。
主要是因為,AI突破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小公司一般都是單一産品,最終能夠産生的收入不一定能覆寫投入。但是對于大廠來說,它的産品線豐富,應用場景衆多,目前的投入未來可能帶來的産出效應會更加明顯,特别是這些雲計算廠商,隻要AI有突破,不管自己有沒有業務,都是受益的。
而且,不管怎麼說,至少AI在降低勞動力成本方面的效果已經非常明顯了。
第三,英偉達的推波助瀾
六巨頭的瘋狂投入,一定程度上跟老黃在不同的場合中“販賣焦慮”有關,老黃說了一堆AI的未來場景,其實就是教育訓練機構愛說的一句話:“你來,我們培養你孩子,你不來,我們培養你孩子的競争對手”。
是以對于大廠而言,明知老黃“販賣焦慮”,但隻要對手不停下來,自己就沒有理由停下來,後續的整個開發和基建投入仍然會環比穩定提升。
當然,我覺得他們也不會太激進,目前沒有必要擔心陷入“囚徒困境”,導緻财務崩潰。
以Meta的财報為例,Q2的資本支出實際上低于市場預期,但出來後,股價還是一通大漲。之前紮克伯格吃過虧,4月下旬一季報時,為了顯示對AI的投資,Meta上調今年資本支出,結果華爾街擔心巨額投資難以被營收和利潤增長消化,财報後的股價下跌15%。
是以這一次,Meta将全年資本支出的區間下限展望上調了20億美元,而區間上限未變,意思是說,我會砸錢,但不會無腦砸。
這就是目前市場的心态,既想AI跑,又想AI不吃草,而科技巨頭深知其中奧妙,基本都是“不當頭,不落後”,結果就是大家的資本開支一起同步增長,進而讓這一輪科技股牛市一直處于小步慢跑,始終高估又沒有太大泡沫。
3
回到投資标的的選擇上,最躺平的投資當然還是納指ETF、标普500ETF,不過這些都有點問題,場内基本上都有溢價,加大了波動性,場外基本上都限購。
而且我建議大家就算是全球配置,也還是要有一部分A股倉位的,而A股闆塊最相關的就是AI硬體産業鍊的映射,不管是2B的伺服器、算力裝置,還是2C的AI手機、AIPC,隻要是電子通信行業,就離不開中國的制造業。
是以,如果相信巨頭們的“AI軍備競賽”一直會打到出成果為止——當然,出成果就代表更大的投入,那麼,除了美股,也可以關注A股的映射闆塊。
之前說過,我最看好GPT-4o在年底蘋果手機方向上的應用爆發,是以最優先的方向是消費電子ETF(代碼:159732)。
消費電子的估值水準與技術變革有直接的關系,這個方向從無線藍牙耳機之後,已經有五年沒有爆發性應用帶來的大機會,如果此次AI能在應用端爆發,對手機配置的要求提升,這将帶來整個闆塊的大機會。
次選是晶片ETF(代碼159995),算力晶片是國内AI發展的最大瓶頸,如果美國出現爆發式應用,會刺激國内加速發展,加上半導體産業本身就在走新一輪上升周期,屬于“産業周期+技術催化”的雙重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