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南方”崛起推動建構國際經濟新秩序

“全球南方”國家崛起,正逐漸改寫國際經濟版圖,催化全球經濟秩序的深刻轉型。這一曆史程序,不僅展現了開發中國家經濟實力的飛躍,也映射出全球權力結構的多元化趨勢,是普惠、包容、均衡的“再全球化”的重要展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國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動建構一個更能展現公平與共赢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經濟實力的結構性變化

經濟增長極的多元化。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資料顯示,2023年,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國内生産總值(GDP)占全球經濟的份額達到了58.9%,較2008年首次實作對發達國家經濟體的超越又提升了7.6%。從平均增速來看,2000年至2023年,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的平均值為5.2%,較發達經濟體增速平均值高3.3%。“全球南方”國家與地區的經濟所實作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推進了全球經濟增長格局多極化發展;另一方面,也擔當起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責任。其中,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将繼續領先于以七國集團(G7)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據資料統計,2023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保持在30%,并将在未來5年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貿易與投資網絡的重構。2022年,在貨物貿易方面,發展中經濟體貨物貿易出口占全球比重為45.1%,貨物貿易進口占比為40.4%,與發達經濟體在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占全球的比重大幅縮減。在投資方面,流入發展中經濟體的外商直接投資增長4.0%,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總額的70.8%。同時,為增強貿易和投資政策的區域一緻性,開發中國家之間簽署了更多的雙邊、多邊、區域經濟貿易協定,“全球南方”國家之間不斷減少貿易和投資壁壘,南南貿易在全球貿易結構中的地位出現明顯上升。而南南合作的增強,催生了新的國際貿易線路和資本流動模式,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度與廣度。

市場需求與供給的新平衡。市場是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也是最珍貴的機遇。以中國大市場為引領的“全球南方”國家龐大的消費市場被有效激活,“全球南方”潛力無限、韌性十足,充滿活力的市場,為全球産業鍊和供應鍊提供了新的支點。“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而“全球南方”市場将連成一片汪洋,将創造更加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以全球新的需求提供高品質的供給,推動資源和産能的全球優化配置。

政策與制度層面的革新

多邊主義的強化與實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内外形勢深刻變化。“全球南方”國家以共同的立場深化合作,以多樣的合作塑造集體話語權,以更加積極的姿态,參與到真正的多邊機制的維護中、多邊體系的改革中,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全球南方”國家倡導獨立自主的政治權益,倡導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倡導公平合理的規則制定,倡導開放包容的治理體系,倡導綠色持續的發展模式,必将在全球經濟發展與治理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區域一體化與合作機制的深化。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代表,金磚國家在1980年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僅為10.4%,而2020年金磚國家占比超過G7國家達到31.0%。2023年8月,金磚國家上司人第十五次會議召開,沙特、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亞正式成為金磚成員,擴員後的金磚11國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約達36.0%。金磚國家的擴員壯大了“全球南方”的聲音,增強了“全球南方”國家的集體談判能力,增強了“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體系中争取發展權的力量,也提高了“全球南方”國家整體的經濟抗風險能力。通過加深合作,“全球南方”國家攜手同行,成為國際經濟秩序中的穩定因素。

發展議程的引導與創新。在緊密的經濟合作中,“全球南方”國家穩步塑造身份認同,團結一緻,加強合作,大力倡導2015年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所提出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2022年,“全球南方”國家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2023年,“全球南方”國家召開“77國集團和中國”氣候變化上司人峰會,緻力于加強“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共同應對各國在國際領域面臨的挑戰。“全球南方”的合作與發展,不僅注重經濟效益,更注重包容性增長、可持續發展、共赢式互惠、多元性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全球發展路徑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思維模式與全球意識的轉變

全球治理觀念的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引領了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然而伴随着“不公平、不普惠、不均等”,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弊端不斷突顯,全球經濟治理赤字有增無減。2013年,中國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商共建共享”意味着“全球南方”國家将在全球治理中擁有更多發言權,進而有效推動國際規則和标準的修訂,以更充分地反映開發中國家的訴求,更好地反映“全球南方”國家的實際情況與核心利益。随着國力與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全球南方”國家已經成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力量,在氣候治理、能源治理等各個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技術創新與引領。據有關資料統計,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其中120.3萬輛是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77.6%,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真正實作了“換道超車”,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大亮點。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成功,充分說明“全球南方”國家能夠在數字技術等高科技領域成為先行者,引領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伴随着數字的、綠色的、普惠的全球化廣泛且縱深的發展,“全球南方”國家将攜手探索更大規模、更高規格、更具影響力的南南合作,持續優化經濟政策工具箱,彌合在數字技術經濟、綠色低碳經濟方面的發展鴻溝,積極建構國際經濟新秩序。

文化和價值觀的共享。一直以來,西方一些發達國家試圖向全球輸出單一的現代化路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示了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全球南方”國家以各自發展實踐為基礎,在文化傳統與體制機制的基礎上尋求符合各國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并建構更加多元、公正的全球發展與治理新秩序。也正是基于對多樣的尊重與包容,“全球南方”國家實作了群體性的崛起,共同探索全球合作、共同繁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随着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交往的不斷加深,通過人文交流、文明互鑒,“全球南方”國家增強了對彼此的了解與支援,促進了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全球南方”國家在文化與價值觀上的共享為建構更加包容和平等的國際社會奠定了人文基礎,必将成為推動“再全球化”程序不可或缺的動力,也必将成為國際經濟新秩序建設與變革中的中堅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