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300多項重要的改革舉措,涉及經濟、科技創新、國家安全、教育、城鄉發展、國際合作等諸多方面。面對目前緊張的全球地緣政治局勢,中國主張通過求同存異來促進合作,克服沖突挑戰,維護穩定大局。中國深化改革的目标與其提出的全球性倡議及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一緻的。
作者:Kostas Gouliamos,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塞普勒斯歐洲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不久前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公布了具體改革方案和詳細政策,強調了與新時代下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相關的新改革方案。
全會公報表明了中國堅決深化現有政策,以經濟發展和安全問題為優先的目标,将指導中國未來幾年的開放舉措。根據《決定》,中國必須“實作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良性互動”。安全問題是頭等大事,此外,全會精神還與中國政府繼續穩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标相一緻。通過多項标志性合作項目,中國不斷求同存異,為解決合作困難、挑戰和沖突等日益突顯的國際不穩定因素尋找出路。
上月初,習近平主席出席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并發表講話,呼籲“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化,本組織要守住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底線”。值得關注的是,針對目前國際局勢的風險和挑戰,習近平主席于2022年4月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為維護世界和平安甯設想了一條新型安全之路。
圖檔來源:中國日報
鑒于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不斷挑起沖突,制造緊張局勢,實施單邊制裁,加強對話而非對抗對于推進全球安全、確定和平顯得至關重要。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供了一種共同、互聯、跨國且多樣的總體安全觀。
《決定》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将于未來五年内實施,旨在加大創新驅動,應對經濟及地緣政治方面的國際風險。全會聚焦中國式現代化、新質生産力和高品質發展,決心加強中國技術創新能力,培育新動能,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技術創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習近平在多次講話中要求努力參與全球創新網絡,希望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大勢、搶占先機。最近,他再次強調了科技現代化和科技創新對實作中國式現代化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前沿基礎研究實作新突破,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二十屆三中全會還提出了教育體制改革,通過動員全國資源來更好地培養戰略人才、吸引海外人才并加強大學與社會需求間的連接配接,以應對國家和全球挑戰。
除了安全、技術創新和教育改革外,《決定》還詳細闡述了旨在支援社會福利、改善收入配置設定的各項改革舉措,呼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别”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決定》還包含了“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稅源”的内容。此項改革舉措旨在通過逐漸允許地方政府征收更多消費稅,同時将更多收入由中央轉移到地方儲備來擴大國内需求,促進地方政府财政。
其他與深化改革相關的政策舉措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改善年輕人就業狀況,以及提升老年人生活水準等。
在全球沖突加劇,小國弱國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背景下,中國深化改革的目标與其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是共同一緻的。
除此之外,全會公報重申中國将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着力推動以全面創新為動力的高品質經濟發展。同時,關鍵技術、教育、科技發展和人才将成為中國在新時代實作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目标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圖檔來源:中國日報
高端智慧傳播與交流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栾瑞英
編輯:張钊
實習生李舒雨、孫維蘋亦有貢獻
關注微信公衆号“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直達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