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人而生動。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普通勞動者的辛勤付出,他們,是這座城市最有溫度的縮影。
連日來,40℃高溫“炙烤”申城,路面被曬得滾燙……而在楊浦,為老送餐員們依然奔跑在路上,他們在烈日下穿梭,隻為老人足不出戶吃上一口暖心飯。
近日的一個上午,在運和源中央廚房的後門口,睦鄰小廚送餐員湯慧忠一邊忙着接收從打包廂裡運出來的餐盒,一邊核對當日的送餐清單。
烈日下,他還沒來得及出發,便汗如雨下。“大部分是A套餐,少數老人有特殊情況,要無糖的B套餐。我們每天早上确定好份數、位址,不能出錯。”湯慧忠說。
腳步不停的“爬樓王”
今年55歲的湯慧忠,夏天總是一套“标志性”打扮:身穿一件睦鄰小廚黃馬甲,兩臂一對防曬袖套,騎着一輛送餐專用車,後座再配備一台保溫箱……
他所在的運和源中央廚房,目前共有14位送餐員,服務楊浦區7個街道約800位老人。根據路線安排,湯慧忠主要負責定海路街道,一天通常要送50份左右。大家每天9點左右出發,按照規定最晚送達時間不超過中午12點,且送達時飯菜表面溫度不低于70℃,確定飯菜新鮮度和老人的用餐時間。
“一到夏天,許多老人醒得早,吃得也早,是以我們整個送餐流程就要提前。有些老人還有糖尿病,不能餓肚子,我們在設計路線的時候也會統籌考慮到。”湯慧忠說。
由于大多數訂餐的老人都住在老舊小區,樓棟沒有電梯,是以上上下下地爬樓成了湯慧忠的日常。時間一緊張,他就腳程加快,兩級樓梯一跨,還能保持手中飯菜不撒。“做我們這行,一天爬個一百多層樓是必須的。腿不快,怎麼按時送餐呢?”他笑着說。
“周阿姨,我來了!”上午10點左右,湯慧忠敲響了第一戶訂餐老人周玲鳳的家門。餐食進門,還是熱氣騰騰的。“我訂睦鄰小廚的飯菜已經好幾年了。小湯人很好,很準時,每天都是10點左右送到我家。我們已經很熟了!”
不同的老人,常有不同的送餐需求。有的老兩口經常不在家,湯慧忠就會敲門後,将餐盒放在門口預留的小闆凳上;有的老人腿腳不便,他就一路将餐盒送到老人餐桌上才離開。“我住在一樓,小湯每次都先從外面敲敲我的窗,提醒我他來了,然後再繞到正門把飯菜給我送到房間裡。我很感謝他。”93歲的萬阿婆說。
跑了幾戶人家後,湯慧忠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後又曬幹……匆忙喝了兩口水,他又趕緊奔赴下一個位址。
“累一點是正常的”
湯慧忠在楊浦從事送餐工作,已經16年了。對于送餐路線,他自己就是“導航儀”“活地圖”,每戶的情況心裡都有數。年年夏冬,他在烈日下暴曬,風裡來,雨裡去,早已成習慣。
“累一點是正常的。”湯慧忠說,“老人們其實也對我們很好。他們經常叫我‘小湯’,有時候還給我備好水,一定要我喝。這些我都很感動。”
許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湯慧忠就在上門時,對老人噓寒問暖,了解最近的飯菜是否合口味、是否需要更換套餐。“老人把我們當作家人,我們也把他們當作家人。服務他們,不能不用心。”
湯慧忠隻是衆多睦鄰小廚送餐員中的一員。與他一樣,送餐員們頂着熱浪戰高溫,奔波在戶外一線,用汗水诠釋着愛崗敬業的精神。
文字/圖檔:湯順佳
編輯: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