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吉勝(外交學院副院長、教授)
目前國際國内形勢紛繁複雜,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大國博弈、地緣競争不斷加劇,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各類全球性問題使全球治理任務艱巨,以智能化為引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斷推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對人類産生深遠影響。中國進入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中國面臨的外部打壓遏制不斷更新,不确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既要用好戰略機遇,也要化解風險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辨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影響國内建設和發展大局,也将對世界産生深遠影響。
一是繼續以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動人類現代化程序。
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通過與世界的互動不斷學習借鑒,不斷發展進步,同時也以自己的發展與世界分享中國機遇,推動各國發展,世界對中國更是充滿期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總結過去改革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圍繞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适應新質生産力的創新體制機制、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等不同方面的體系、機制、制度改革和建設,不斷健全原有制度,并針對新領域新實踐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努力把中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全會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
環顧全球,世界上很多國家還面臨艱巨的發展任務,人類實作現代化任重道遠。中國的制度建設不僅可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同時也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一個重要的穩定和确定力量。從新中國初期一窮二白到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也明确了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标。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制度不斷發展完善,為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基礎。中國的發展過程、制度建設和完善的過程是開發中國家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發展道路的成功例證,不僅可以幫助廣大開發中國家樹立發展和實作現代化的信心,使人類實作現代化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進一步豐富完善,為廣大開發中國家實作現代化提供重要借鑒和啟示,也必将大力推動整個人類的現代化程序。
二是以制度型開放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
回顧曆史,經濟全球化以推動資金、人員、資訊、技術等在全球流動為特征,為提高生産力、推動經濟發展,促進不同文化文明交流互鑒和人類整體發展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一些國家對經濟全球化的認知和态度發生變化,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孤立主義等思潮疊起。新冠疫情、大國博弈等因素也給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沖擊,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價值鍊、技術鍊等不時遭到幹擾和破壞,一些國家甚至人為搞“脫鈎斷鍊”“小院高牆”,經濟全球化被政治化和安全化,使世界經濟複蘇更加困難。
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一直努力融入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程序。目前,在經濟全球化遭遇困境之時,中國作為14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對經濟全球化的态度和政策影響更加深遠。本次全會明确指出要完善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辨別,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要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會尤其強調要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如主動對接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在産權保護、産業補貼、環境标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作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相通相容,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等。全會還提出了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機制。例如,針對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明确了多邊合作平台建設的具體領域,如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能源、稅收、金融、減災等,也作出了完善陸海天網一體化、建構“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的布局。這些舉措不僅向世界發出了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最強音,也使中國的對外開放更加制度化、規範化,為推動建設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貢獻了中國力量。
三是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有效應對全球性問題。
目前,各類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全球治理任務艱巨。與此同時,國際秩序、國際體系經曆深刻複雜變化,經常難以保障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安全,世界面臨和平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把自己發展好本身就已是對全球治理的重要貢獻,中國的具體舉措還為世界應對全球性問題提供重要借鑒。
全會明确提出要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産品。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标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優化開放合作環境。面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全會明确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健全網絡生态治理長效機制。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威脅更是日益嚴峻,中國基于自己的發展經驗和治理經驗,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會要求必須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完善生态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這些體制機制建設将為中國攜手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以堅持和平發展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文化一直突出和合特色,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目前,地緣政治競争和博弈加劇,地區乃至世界安全、穩定與和平不時受到威脅,和平、穩定、安全彌足珍貴。在新形勢下,中國盡管不斷受到外部打壓和遏制,但一直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全會再次宣告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強調對外工作必須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了實作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标,要繼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機制改革,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外部環境。這些舉措不僅展現了中國外交長期堅持的獨立自主和與時俱進,同時也将對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産生深遠和持續影響,更好地推動各國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共同努力。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05日 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