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1948年7月組建,1984年1月并入鐵道部,後改制為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千鈞重負,艱苦卓絕,走過了35年輝煌的戰鬥曆程。
鐵道兵的前身,是1946年6月成立的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1947年11月,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護路軍。1948年夏秋,遼沈戰役即将打響,為保障鐵路軍事運輸的安全和迅速修複遭破壞的鐵路,中央軍委東北局決定,以護路軍為基礎,補入二線部隊,并以鐵路員工為技術骨幹,組建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下轄4個支隊,共1. 8萬餘人。7月5日,鐵道縱隊在哈爾濱極樂寺舉行成立大會,人民鐵道兵從此誕生。1949年5月16日,中央軍委釋出指令,将鐵道縱隊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受中央軍委鐵道部直接上司。1950年9月18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簽發通令,确定鐵道兵團屬軍委建制,下轄3個師2個獨立團,共3萬餘人。
在人民解放戰争中,鐵道縱隊在“野戰軍打到哪裡,鐵路就修到哪裡”戰鬥口号的鼓舞下,奮力投入東北地區和關内北甯、津浦、平漢、隴海、粵漢、湘桂等鐵路的搶修。共計修複線路1600公裡,橋梁980座,車站房屋約6000平方米,架設通信線路約5萬條公裡,有力地保障了遼沈、平津、渡江戰役和進軍江南、西北的鐵路運輸。全國大陸解放後,又積極參加鐵路複舊工程,使8000多公裡的鐵路迅速恢複了通車。鐵道兵團為人民解放戰争的偉大勝利和國民經濟的恢複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50年6月,北韓戰争爆發。在抗美援朝戰争期間,鐵路軍事運輸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供應和部隊機動的骨幹力量。侵朝美國空軍一直将鐵路列為重點打擊目标,集中大量飛機不分晝夜對北韓1300公裡的鐵路線,進行了狂轟濫炸,共出動各式飛機5. 9萬架次,投擲各類炸彈19萬多枚,妄圖切斷志願軍後勤補給線。為打破封鎖,從1950年11月起,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和志願軍建立鐵路指揮局,相繼入朝執行戰地鐵路保障任務。面對破壞嚴重的鐵路線,鐵道兵官兵們,英勇頑強,浴血奮戰,在前進搶修,分段保障,抗洪保橋,粉碎“絞殺戰”,緊急搶建鐵路新線中,密切協同,群策群力,排除萬難,克敵制勝。共搶修搶建鐵路延長線1000多公裡,橋梁2300座次,便線便橋127公裡,隧道122座次,車站3600處次,通訊線路21000條公裡,還搶修鐵路新線210公裡。建立出“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有力地保障了抗美援朝戰争的勝利。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争勝利結束。9月9日,中央軍委指令志願軍鐵道兵團4個師1個獨立團與志願軍6個鐵道工程師,統一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1954年3月5日,鐵道兵司令部在北京成立。此後部隊幾經擴編,至1974年底,鐵道兵共轄3個指揮部、15個師、4個獨立團、2所學院、1個科學技術研究所、1個農場、5個辦事處、3所野戰醫院、9個倉庫、15個工廠,實有兵力43萬人,成為國家鐵路建設和國防工程施工的一支重要力量。
從1953年起,大陸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标志着大規模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鐵路建設的重大任務是修建聯結華北、西北、西南行政區間和通向沿海港口的交通動脈,增強沿海國防力量,以适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遵照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訓示,鐵道兵迅速承擔起繁重的鐵路建設任務。這些新線大多分布在交通艱險閉塞的邊陲海濱、高原僻壤、沙漠戈壁、林海雪原地區,人煙稀少,氣候惡劣,環境艱苦,工程艱巨。鐵道兵廣大官兵,發揚了“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風餐露宿,沐雨栉風,志在四方,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為建構中華四通八達的鐵道網,處處灑下了熱血和汗水。鐵道兵先後參加了黎湛、鷹廈、包蘭、貴昆、成昆、嫩林、襄渝、京原、京通、青藏、南疆、通霍、兖石等52條鐵路幹支線和北京地下鐵道的修建任務。共建成鐵路12590多公裡,約占全國同期建立鐵路總長的三分之一,被人民群衆譽為“祖國鐵路建設的突擊隊”。
鐵道兵擔負的國防工程,主要有酒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核試驗基地的鐵路線、戰備公路、飛機洞庫等項目。還參加修建中(國)尼(泊爾)公路,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天津引灤入津等國計民生工程。還在京廣、寶成鐵路的抗洪搶修、唐山地區地震的鐵路抗震搶修、江河防汛、森林滅火、草原清雪開道等緊急搶險救災中,發揮了突擊隊作用。
在和平建設的歲月裡,鐵道兵參加了3次戰争。1965年4月,美國擴大侵略越南戰争。從1965年6月至1970年7月的5年間,鐵道兵部隊在越南河内至友誼關、河内至老街、東英至太原3條鐵路線上,冒着美國空軍飛機的轟炸掃射,不屈不撓,決戰決勝。共搶修線路橋梁約3500處次,搶建新線和改造舊線479公裡。還搶建和保障老街至孟康、老街至巴丹、闆丹至西莊3條公路,共長434公裡,對越南抗美救國戰争的勝利和戰後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62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邊防部隊,發起對印度軍隊自衛反擊作戰。鐵道兵部隊迅速開赴戰區,搶築錯那至達旺急造公路25公裡,支援我軍殲擊敵軍獲得勝利。197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對越南軍隊自衛還擊作戰,鐵道兵部隊擔負戰區鐵路保障任務。在東線,搶修憑祥至諒山鐵路32公裡。在西線,搶修河口大橋和河口至柑糖、老街至鋪镂鐵路共37公裡,為我軍攻殲涼山、柑糖之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鐵道兵35年的曆程中,黨和國家上司人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等同志,對鐵道兵部隊始終極為重視、信賴和關愛。多次親切接見官兵代表、題詞勉勵,成為廣大官兵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在戰争和鐵路建設中,鐵道兵湧現出以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楊連第,榮獲中央軍委、國防部授予榮譽稱号的“鐵道兵硬骨頭戰士”張春玉,“雷鋒式的好幹部”梁忠孟為代表的大批英雄模範人物和以“楊連第連”,“抗洪搶修模範連”,“唐山抗震救災搶修突擊連”,“唐山抗震救災搶修先鋒連”為代表的一批先進集體,他們是鐵道兵的光榮和驕傲。先後有8300多名鐵道兵官兵光榮犧牲,他們長眠在青山綠水間的鐵道旁,烈士英名永垂不朽!
建軍97周年:鐵道兵精彩其中 。
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主題展覽”中。煌煌97年軍史,35年戰鬥曆程的鐵道兵,有多少精彩閃耀其中?
鐵道兵在“解放戰争”部分出現,是一張大家熟悉的“名作”:鐵道兵擡鋼軌。照片很有力量,個個精氣神!文字說明大意是:為了戰争的需要,成立鐵道兵。
“抗美援朝”部分,大約數十件照片、文物,沒有“鐵道兵”名字,但鐵道兵的戰績“在冊”:坦克運往前線。文字說明:1951年8月,美國空軍發動以摧毀北韓北方鐵路為主要目标的“絞殺戰”。志願軍後方各兵種協同配合,掩護交通線,搶修鐵路、公路、橋梁,搶運物資,形成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進入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軍隊參加工農業生産”部分,緊挨着2件鐵道兵的文物:
1、成都的部隊用鐵道兵農墾局的信箋,寫緻鐵道兵的信,表達學習鐵道兵、開發北大荒的決心。
2、緬甸的中學生贈送鷹廈鐵路築路英雄的錦旗。文字說明:緬甸華僑中學贈送鷹廈鐵路築路部隊的錦旗。
文革時期,“軍隊建設在曲折中前進”部分,展示的照片滑天下之大稽——嚴重差錯。
最光彩的時刻到了:“支援國家建設和搶險救災”。
鐵道兵修建北京地鐵:文字說明是“随着鐵道兵的擴編和基建工程兵的組建,解放軍成為國家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的骨幹力量。圖為鐵道兵參加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建設”。
襄渝鐵路:1968年至1973年,鐵道兵部隊參加修建襄渝鐵路。
1976年唐山抗震救災。
1975年豫南抗洪救災。
軍隊“支援國家建設和搶險救災”,5張照片,2張有名有姓“鐵道兵”,唐山抗震救災、豫南抗洪救災沒有特指“鐵道兵”,鐵道兵有怎樣的表現?鐵道兵曆史上4個“國字号”英雄集體,其中3個就在這兩場“戰鬥”中誕生......
英雄的鐵道兵,為八一軍旗增光輝,為人民軍隊的光輝曆史書寫了光彩奪目的華章!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在莎士比亞《暴風雨》的戲劇中,有這麼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愛所有人,信任少數人,不負任何人。我荒廢了時間,時間便把我荒廢了。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讓冷酷的命運竊喜;命運既然來淩辱我們,就應該用處之泰然的态度予以報複。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号,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
将過往看做序章,便是一把開啟未來的鑰匙,不再抱怨,不再躊躇,看準未來的方向,堅定不移地前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人生,并非坦途,而是波瀾起伏,沒有一生的榮耀,隻有不斷超越的過去;沒有一生的挫折,隻有那顆不朽的心。
一路走來,有些人走得快,從成群結隊到孤身一人;有些人走的慢,但步履堅定,十年如一日,時光是公平的,懂得利用時光的人,時光也會予以厚報;隻會荒廢時間的人,時間便會荒廢對方。
不驕不躁,不急不緩,在歲月的旅程中,不斷回首,卻又坦然。
人生終會有一段灰暗的日子,邁過去便是一片坦途,邁不過去,人生終歸渾噩。
就像莎士比亞那句: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讓冷酷的命運竊喜;命運既然來淩辱我們,就應該用處之泰然的态度予以報複。時光缱绻,歲月無痕,在逝去的日子裡躊躇,我們隻不過是用時光在慢慢抹殺自己。
痛苦與哀嚎,那是弱者的決定,而這些決定并不能解決自身的枷鎖,反而會将我們拖入深淵;而那些聰明的人,從來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在灰暗的時光中,抓住心中的那道光,不斷前行,沖破灰暗。
回首過往,幾人歡喜幾人愁,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獨一無二的經曆:
有些人隻會感歎,這一年原地駐足,往後歲月,應該也就如此了吧!
有些人看着自己微薄的成長,也會心有安慰,畢竟自己在慢慢變好。
有些人将目光放在了幾年之後,走過了人生一道又一道風景,始終朝着那個方向不斷前行。
或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吧,在歲月的侵蝕下,一直持續到看不到對方,才肯罷休。
人生永遠不要妄自菲薄,謊言說多了,會成真;當你認為自己不行了,那就真的不行了。
我們不能左右别人的人生,别人也無法幹預我們的人生,唯有自己,才是人生的第一負責人,唯有自己,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
轉眼幾年,細數過往,我也曾停留在原地,那段迷茫,雖不緻命,卻也傷其筋骨。
如今終于學會将過往制作成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序章的鑰匙。
所謂經曆,不外如是;所謂過往,渺如雲煙;所謂榮譽,浮光掠影;所謂步履,一步一行。
已過去的前三年,應該是無數人生中最難熬的吧!疫情環繞,步履維艱,但陰霾過去了;守得雲開見月明,陽光總在風雨後。
随着新時代的鐘聲敲響,以往的遺憾與懊悔,在這一刻也化作了煙塵,随風飄散。讓過往化作鑰匙,一把能夠打開新序章的鑰匙。我們都能被歲月溫柔相待,即使繁華落盡,内心依然會溫潤如初。
新的征程,不拘泥過往,不畏懼将來,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未來的日子還很長,不如把自己還給自己,把别人還給别人,讓花成花,讓樹成樹,讓自己成為自己。
軍人的鄉愁是部隊。作為在七十年代就來到通遼的鐵道兵,我有幸參加了京通、通霍、通遼鐵路樞紐的興建和參與了新通高鐵的建設,以緻成為真正的鐵路人;有幸行進在這個朝氣蓬勃的隊伍裡——我渴望,渴望着我的事業與意氣風發的草原一起成長;我夢想,夢想着把我對科爾沁草原的愛,把我對鐵路文化、草原文化的了解譜寫成異彩紛呈的華彩樂章,在我的第二故鄉這個美麗多彩的草原上奏響!
前年10月27日晚9時40分,筆者和許多鐵道兵戰友一樣,早早就等候在電視機前,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聚精會神地觀看了中央電視台CCTⅤ7《軍迷行天下》播出的《重返“生命禁區”西裡尼》記錄片。
片中那一段段催人淚下的感人情節、一幕幕生死與共的深情回憶,把我們的思緒帶回了當年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築路工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數次踏上延安、井岡山、西柏坡等紅色革命聖地,接受紅色精神洗禮,反複強調要從中國革命曆史、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讓紅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回首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以來的光輝曆程,黨上司人民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始給堅持弘揚革命傳統、赓續紅色基因。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當年,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祖國的國防建設和鐵路事業,數十萬鐵道兵将士以苦為樂、以苦為榮,不畏犧牲、前赴後繼,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凱歌。他們以堅如磐石的信念、百折不撓的意志、視死如歸的堅貞、不畏犧牲的風範、艱苦奮鬥的作風,繪就了共産黨人和人民軍隊的精神底色。
如今,鐵道兵這個兵種已經不在了,鄉愁無處安放……鐵道老兵們年齡也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少了。但是,鐵道兵為祖國、為人民作出的無私奉獻和曆史功勳,和日月同輝、與山河同在。偉大的“鐵道兵精神”,必将和當年“老紅軍精神”“老八路精神”一樣,千秋萬代、名流千古,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必将融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征程,成為鼓舞和激勵大陸人民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而奮力前行的不竭動力。
随着歲月的變遷,年紀變老了,開始懷舊,兜兜轉轉一大圈後,最後還是想回到軍營“故鄉”——帶着虔誠的心願,跪拜在它的腳下,尋找那份心靈的回歸。或許這份甯靜緻遠,才能洗去疲憊,或多或少的傷害,人人都說故鄉好,可故人卻在他鄉老。
故鄉,我們在它的面前是渺小的,時常卑微的蜷縮在它的腳下,貪婪地嗅着久違泥土的芳香,經常崩潰的留下一滴滴眼淚。回到故鄉,我會拿起手機讓它的風景,在手機和外面的世界開花結果。站在它的岸邊,閉上眼睛淚水經常模糊我的内心。我不知道,今後是否還有力量,面對漫長的思念。甚至不知道滔滔江水,是從故鄉流過,還是從我的心底流過。同呼吸共命運的歲月裡,曾無視它氣壯山河的豪邁,默默無聞的奉獻,以及源源不斷的存在。
小時候,曾經千方百計想擺脫家鄉,覺得山前山後,坡上坡下,小村莊有些地方很土氣;沒有高樓,沒有車水馬龍,總想走出去。當我寒酸的背起行裝,走向遠方,覺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鄉任何地方都精彩。帶上迷茫的向往,無所顧忌的在文字與腳步,在太陽與萬物之間飄蕩。當我在地圖闆塊上,印下微乎其微的足迹,在别人故事裡,努力充當成功的配角,修補空虛之時,又在想家的淚水裡,經常一遍一遍,回味父母關愛的叮囑。
我來自于農村,對于那片水土是有感情的,而且是深厚的。有山有水,有田野有風景,就有了靈氣。有人脈有村莊,就有許多故事。當你再次回望故鄉那一份份溫暖的親情時,你才在鄉愁裡讀懂家鄉的景色是有味道的,是身軀和血脈親情相牽,親人之間永遠關愛磨練的味道。站在時光的彼岸,追尋曾經相處的感覺,那些遠去的日子或淡忘的鄉愁,永遠銘記在心裡。
有志在四方,鄉愁有處放。你好,中國鐵建!
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建),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1984年1月改稱鐵道部工程指揮部,1990年8月,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注冊成立,2007年11月5日,整體重組改制設立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3月10日、13日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上市。
目前,全公司共有員工29.5萬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0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6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名。
初見中國鐵建,是在頭頂烈日勤跑現場、指導施工,連續工作已成為充實的“資本”,樁基、墩柱、掌子面……盡情揮灑青春的汗水;夜晚,或值班嚴把工序、或伏案疾書完成内業資料,現場的指令聲、機器的轟鳴聲、勝利的歡呼聲,共同演繹“争第一”的激昂旋律......
認識中國鐵建,是在施工任務繁重,中國鐵建人栉雨沐風,徹夜不休以鋼筋混凝土為伴的日子裡;是在項目中标時,中國鐵建人一鼓作氣,披星戴月辛勤勞作的華年裡;是在中國鐵建人無私無畏、犧牲小我,換來城市與鄉村的美好整潔和祖國交通網絡日臻完善的付出裡;是在中國鐵建人燕山腳下,灞河之濱,挽滔滔黃河,攜奔流長江的家國情懷裡;是在國外施工的同僚告知我們,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那一抹絢麗的中國紅,是每個中國人的信念與安全感裡;是以大國工匠之姿,打造時代精品工程的萬丈豪情裡;是在中國鐵建人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铮铮誓言裡……
每次回家,我都會把中國鐵建的故事講:臨近春節,中國鐵建全系統各項目部都以不同的方式,積極組織幫助農民工兄弟返鄉,讓他們過上一個幸福祥和的春節;中國鐵建奮楫海外,全球拓荒。利比亞歸國,情節不遜于電影《萬裡歸途》;新冠疫情肆虐下展開的“春苗行動”,彰顯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人民豎起大拇指,祖國強大!
您在夕陽下,烹着茶;
像幅畫;
我在前門前,朝陽裡,乘着夏;
又出發。
順大勢,擔大義,行大道,謀大同。
歲月奔湧,一如初相見。
鐵道兵軍人的鄉愁,安放在——中國鐵建!
那就在鄉愁裡修行吧,它能容納我們的迷惑任性,讓心情甯靜深邃,收獲芬芳,寫滿充沛的憧憬。格局會向遠方延伸,且行且悟,當收獲滿滿,便是最優秀的我們與理想連接配接。
在鄉愁裡修行吧,我能看到故鄉的群山,比外面的山威武雄壯;看到千古流芳日夜奔騰的大江,炊煙在村莊上空跳舞,對着夕陽的地方朝拜,我的思想境界會更通透更遼闊。在鄉愁眷戀裡修行吧,會與故鄉的景色去悠長。
在鄉愁裡回味,一邊是青山綠水,一邊是無限的風光......
在今後生活當中,我不會在為煩惱勞神,為污濁勞心;正确對待生活,永遠活得幹淨;會在淺淡的煙火裡,将一壺生活陳釀的清茶,慢慢煮成快樂人生的歲月。在文字的世界裡,深情的活着,然後把從前、現在所有的故事,都變成紛紛揚揚,感人緻深的抒情詩句,安放在鄉愁裡。
我在想,縱使人離故鄉,但心依舊是牽挂着那個軍營的地方。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故鄉并非在某一處,故鄉,在心裡。
軍魂永在,緻敬永遠的鐵道兵!
烽煙戰火中
你們穿軍裝、擎戰旗、浴沙場
功勳酬赤膽 ,鐵血鑄軍魂
鐵路就是你們的勳章
繁榮祖國時
你們越山川、跨林海、戰高原
工筆繪虹途,奮鬥織路網
橋隧銘刻你們的光輝
歲月為鑒,山河作證
脫下軍裝
你們軍威不減、軍魂不散
鐵道兵精神
風雷激蕩、永放光芒
1984年10月1日,在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由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員工組成的國旗方隊行進在天安門廣場。
2024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鐵道兵,一支已惜别人民解放軍序列40年的特殊兵種,從烽煙戰火中走來,在解放戰争、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大軍打到哪裡,鐵道兵就把鐵路修到哪裡,築起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在和平建設時期,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又成為共和國建設征程上的先鋒隊。
盡管這支隊伍已經脫下了軍裝,但在企業改革發展的輝煌曆程中,始終閃耀着鐵道兵的奪目光彩。“八一”建軍節,讓我們一起回憶那些
舊時光裡的鐵道兵身影!
緻敬永遠的鐵道兵
從浩瀚草原到南粵大地
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
從巍巍群山到濤濤江水
哪裡都有你的身影
你是曾經的鐵道兵
你是永遠的鐵道兵
......
緻敬永遠的鐵道兵
走過千山萬水
鐵道兵軍魂不滅
傳承着“鐵道兵前無困難”的豪邁與堅定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企業精神
至今依然指引我們前行
讓我們銘記來時路
肩負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将更多奇迹續寫在祖國大地
不斷創造無愧于曆史的新的光輝業績
中國鐵建——鐵道兵安放軍人鄉愁地方……
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