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李太白到底是哪裡人,我們現在有幾種較為靠譜的說法,隴西人,西域人,蜀人還有山東人(舊唐書記載的基本不靠譜)。但是李白曾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自稱“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金陵在唐朝時一般指代的就是六朝古都建康,據此多數人看到這裡會覺得李白在可能是在攀地緣關系,将這段自述視為吹牛,但是再往下看卻又是一頭霧水。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世為右姓”——如真的是六朝金陵,右姓應為北方士族王庾桓謝,江東士族顧陸朱張,即便是把周郗等這些世家大族算上,也并無李之右姓。如果“世為右姓”和“本家金陵”分别說兩件事的話也能勉強解釋,但再後面就不好說了——“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以官寓家”。說的是李白家族因為沮渠蒙遜的迫害,被迫轉移到秦地,因為在那裡作官而搬家。

這個問題就大了,沮渠蒙遜是幹掉段業後北涼的統治者,北涼後來滅後涼,南涼成為涼州一帶的霸主,雖然依附與後秦但并未與江南的金陵發生直接的戰事。如果李白世居金陵又與沮渠蒙遜有什麼關系呢?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那麼我們先看這個“金陵”是怎麼來的,在寫北魏曆史的《魏書》《北史》中都有提到“金陵”,比如“定襄金陵”“雲中金陵”“盛樂金陵”這些“金陵”也不是指代六朝建康城,應是北魏皇族的墓地。在《北史》中有“葬昭成皇帝于金陵”此處金陵是拓跋珪的墓地,另有“(嗣)車駕谒金陵于盛樂”,此處是拓跋嗣去拜谒拓跋珪陵墓,這就是北魏的盛樂金陵。是以在六朝期間提到金陵,還是要結合上下文來判斷,并不一定專指南朝都城。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李白這個金陵是不是指北魏陵墓呢?并不是。這個金陵可能與一個地名的别稱有關。在西晉末年到十六國前期,北方隴西河西一帶建立了一個漢族政權張氏前涼,前涼國在南渡後前六位國主均以東晉為正朔。由于河西人口的大量遷入,原有的漢四郡被拆置為十餘個郡,在張氏前涼為新郡取名時,l用了江南的“會稽”“建康”作為郡名。《魏書》記載:“張駿(第四位涼主)分武威、武興、西平、張掖、建康、西海、湟河、晉興、廣河合十一郡為涼州”。與東晉都城建康同名的河西建康郡名字開始在史書上出現。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李白所謂“世為右姓”又與這個“建康郡”有什麼關系呢?這就李白自稱的西涼國的隴西李氏,和剛才說的“沮渠蒙遜難”有關系了。隆安四年,北涼的晉昌太守唐瑤反叛北涼,向敦煌、酒泉、晉昌、涼興、建康、祁連六郡傳發檄文,推舉李暠為冠軍大将軍、沙州刺史、涼公,兼任敦煌太守,這就是十六國中南涼建立的标志。這裡再次出現了建康,李暠為代表的隴西李氏确實自秦漢至兩晉都為世家大族,李氏雖為天水成紀為郡望,十六國和北魏時期建康郡也在河西一帶,與成紀李氏自稱的郡望不遠,李白祖上這一支在追溯到南涼的河西建康郡。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而關于“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以官寓家”和隴西李氏的經曆對得上。《魏書唐和傳》中記載“隴西李暠于敦煌以甯一州李氏為沮渠蒙遜所滅和與兄契攜外甥李寶避難伊吾招叢集眾二千馀家臣于蠕蠕,蠕蠕以契為伊吾王。”說得是唐和與唐契因南涼滅亡後入柔然在玄始十年(421年)三月,沮渠蒙遜大敗西涼敦煌太守李恂,滅亡西涼并屠城,成紀李氏一族遇到最大的危機。按照新舊唐書的記載,李氏奔秦這一塊幾乎和李白所說無異:

《新唐書》載:(李)歆生重耳,魏弘農太守。重耳生熙,金門鎮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

《舊唐書》載:(李)歆生重耳,仕魏為弘農太守。重耳生熙,為金門鎮将,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

南涼第二任國主李歆生子李重耳,國亡後入魏任弘農太守,弘農郡治秦漢為函谷關,北魏時為靈寶,可以視為鹹秦。但是後面的“因官寓家”卻省略李氏的發迹地——西魏六鎮之一武川鎮。李重耳的兒子李熙就已經到了武川帶兵了,從此在武川安家,才有了後輩李天錫,而後才有為李家走上曆史前台做好一切準備的西魏八柱國李虎。李白之是以不提武川,或是因為李白與李唐皇室關系止于李重耳這一代,與李熙李天錫已非一脈,到了武川也就西魏北周到隋唐李虎一支的發迹更是沒什麼關系了。這樣算來李白雖然是隴西李氏,但是這一層身份的含“唐”量,還不如自稱“唐諸王孫”李淵叔父李亮之後的李賀。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這樣看來李白自稱祖上出自河西的建康郡還是合乎曆史,但是他說的不是建康而是金陵,南朝建康稱為金陵沒問題,這裡就涉及到河西的建康郡能不能被稱為金陵了。李白自己稱金陵是孤證,我們再看唐代或之前還有沒有将河西建康郡稱為金陵的。在唐宣宗大中十年《再修歸義寺碑》中刻有“天寶歲迫(天寶末年),以安氏亂常(安祿山父子叛唐),金陵史氏(金陵史思明父子歸順),封歸義郡王……”。按照此碑所述金陵史氏無疑是史思明父子之郡望。但是這個金陵和河西建康是否有關呢?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首先史思明的出身和江南建康城無關,新舊唐書中均将他與安祿山視為營州都督府的甯夷州人。其實兩人隻是出生在此地,兩人出身寒微,并無郡望可言。兩人很可能在發迹後,自己去主動認有名有姓的祖宗,而史思明(原為突厥人阿史那姓)很有可能則是找了河西建康的史氏認祖。河西建康史氏在北魏西魏與北周時期為當地的大族,史甯原追随賀拔勝,在北周曆任涼州刺史與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史思明在發達之後找了一個還算是靠譜說得過去親戚。在修歸義寺碑時,唐朝對史思明的建康史氏的身份是認可的,隻是到了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因為叛臣的身份将他改回了突厥種,在史書中通過出身雜胡或外族來貶低叛臣。《再修歸義寺碑》的金陵與《魏書》中的建康史氏就對應上了。李白本家金陵,指的很有可能就是十六國到西魏時期寫河西建康郡。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另外插一句,紅樓夢中的金陵史氏或許也有可能出于此處。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本家金陵”是不是信口開河

陳曦駿 就職于上海公安學院,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上海詩詞學會會員,著有《晚唐五代詩史》,詩詞作品及鑒賞類作品散見于《詩刊》《中華詩詞》《中華詩學》《晶報》《中國電視報》等報刊雜志,曾獲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總冠軍,七夕特别節目冠軍,人民日報萬卷風雅集詩詞專家,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江蘇衛視等電視節目及人民日報人文曆史平台,央視訊、新浪微網誌、騰訊新聞、抖音、雲聽fm喜馬拉雅等新媒體平台文化欄目擔任文化嘉賓。

編輯/章雪芳 稽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