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
近年來,長島海洋生态文明綜合試驗區持續推進生态保護與恢複,長島的天空更藍,更綠的山脈,更美麗的海岸線,翻天覆地的變化,"海仙山"逐漸成為"藍海綠山"。做好"生态品牌",長島更要打"文化品牌"。近日,記者走進長島,探尋"一島一品"文化品牌建設背後的故事。請看第二期大沁——比《海帶島》少,不知道有多少海帶。
"比大欽島少,不知道有多少海帶",這大概是每次第一次到達大欽島最直覺的感覺。長島大沁島,遼甯省大陸以北54公裡,南距蓬萊區市53公裡,是山東省離大陸最遠的島嶼,擁有近70年的海帶文化曆史,是名副其實的海帶島,海帶是大沁島最亮的名片。

每年 5 月至 8 月,海帶收獲期間,整個大欽島都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曬黑場,無論是球石灘、路邊、山坡、前屋、屋子,隻要有空閑空間,都會海帶填滿。俯瞰空氣,縱橫交錯的陽光就像整齊分割的露台。
一年後,再次來到大欽島,這個富饒的島嶼有了新的變化,道路兩旁多道以海帶為主題的文化牆,不禁讓人大放異彩。
在大沁島海帶文化主題館,從業人員展示了加工過的海帶絲。
"除了可以看到的海帶文化,海帶文化館也建好了。大沁島鄉鎮委宣傳委員會委員徐偉星表示,博物館内有12個展區,全面介紹了海帶發展史和海帶養殖全過程。1972年,大沁島鄉小昊隊創下海帶榉3000公斤的全國紀錄。1978年,小浩海帶養殖技術榮獲全國科大獎...參觀完海帶文化館後,人們可以了解"海帶如何生長""如何在球形沙灘上幹燥"和一系列海帶知識。
"大沁島位于北緯38度,海的營養、鹽度、深度、水質和氣候、采光,特别适合海鮮生長,生産的海帶碘、酒精、膠水等含量豐富,出口量占全國的70%以上。徐偉星補充說,大欽海帶大部分是在鵝卵石上幹燥的,升溫較快,氣流良好,幹海帶無沙子、污垢等雜質。
大沁島擁有海帶養殖面積12000畝,年收獲鮮海帶24萬噸,加工幹海帶2.4萬噸,其中蔬菜8000噸,食品餐具8000噸,化工蔬菜8000噸,年産值2億元。
"這是豐收的一年,今年的整體價格比一年前上漲了約10%。徐維星分析,"過去,出口占比很大,今年國内客商訂貨多,内需增加,購貨價格也有所提高。"
大沁島在"海帶捕撈畜牧之地"中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時,還積極拓展文化休閑項目。結合海帶文化館、唐望山、大定旺、東村菜石灘、南村坑路、東村南山遺址和北村三溝遺址,引進漁業文化、紅色教育基地、科教基地等文化休閑項目。
"我們需要加強文化品牌的推廣。徐偉星表示,隻有在文化品牌驅動下才能發揮好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海帶陸地捕撈大沁"的知名度,讓海帶文化真正"走出去"。
找記者、找報道、求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赤路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點情報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