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和平:普京主動“做球”給拜登,不再看好特朗普?

劉和平:普京主動“做球”給拜登,不再看好特朗普?

直新聞:對于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這次曆史性囚犯交換行為,您有些什麼樣的觀察?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注意到,本次囚犯交換事件有三個特點:第一,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與俄羅斯之間囚犯交換規模最大的一次;第二,這次囚犯交換是以一對多的模式來實作的,也就是俄羅斯一個國家,跟包括美國、德國在内的多個西方盟友之間進行了集體交易;第三,假如單純從換囚的數量上看,這實際上是一次不對等的交易,因為俄方以釋放16名西方人為代價,才換回了8名俄羅斯人。單純從數字上看,俄方是吃了虧的,這在過去是非常少見的現象。我們也可以看出,俄方實際上是表達了更多善意的。

那麼問題來了。目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别軍事行動并沒有結束,俄羅斯與西方的全面對抗尤其是制裁與反制裁、封鎖與反封鎖仍在進行,甚至雙方高層外交接觸都全面中斷,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為什麼又會突然就換囚問題達成重大交易?這是不是意味着雙方都在互相釋放善意,尤其是俄羅斯正在向西方釋放善意?按照這一邏輯推導下去,這是不是意味着接下來雙方在烏克蘭危機上也可能達成某種交易?讓我們拭目以待。

劉和平:普京主動“做球”給拜登,不再看好特朗普?

直新聞:在這次美俄曆史性的換囚交易當中,無論是俄羅斯總統普京還是美國總統拜登,都親自參與到了其中。您認為,這背後又透露出了什麼樣的政治信号?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這背後釋放的政治信号不僅非常耐人尋味,而且會讓人産生諸多的疑問。

第一,已經明确宣布退選的拜登總統,在接下來半年不到的任期内,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為自己創造政績,以确立個人的政治遺産與政治定位。美俄這次曆史性的換囚交易,無疑會被看成是拜登任内重大的外交政績之一。衆所周知,在俄烏戰事爆發之後,正是拜登親自号召和部署了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軍援以及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普京和拜登兩個人也是以是互不欣賞的。在這種情況下,普京為什麼會主動“做球”給拜登,讓拜登在離任前能夠取得這麼重大的外交成績?

第二,拜登在餘下任期内的另外一項任務,就是要幫助民主黨候選人哈裡斯赢得美國總統大選,隻有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政治遺産才能被繼承下來,而不是被特朗普全盤推翻。而美俄達成重大的換囚交易,不僅是拜登的政績,同時也是民主黨與哈裡斯的政績,有助于哈裡斯與民主黨在接下來的總統大選和國會議員改選中擊敗特朗普和共和黨。因為人質問題在美國一直是重大人權問題,能夠影響到大量的選票。這也就意味着,普京促成了美俄換囚交易,實際上就是在變相為民主黨與哈裡斯助選。問題是,普京為什麼要這樣做?

第三,我們知道,特朗普是非常在意這件事情的,他經常以美國人質被俄羅斯扣押為由批評拜登無能,說一旦自己當選了,不用進行人質交換,光是憑着自己與普京的私人交情,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人質要回來。那麼,普京為什麼不把這個大禮送給特朗普,反而要是以得罪特朗普?

我認為,這三個問題,都指向同一個答案。因為最近美國國内選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在拜登退選之後,原本氣勢如虹的特朗普在民調上出現了頹勢,而哈裡斯則出現了強勁的反超勢頭。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開始轉而押注哈裡斯當選了。

劉和平:普京主動“做球”給拜登,不再看好特朗普?

直新聞:面對接下來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出現的結果,不少國家都在采取應變措施。您如何來解讀這一現象?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曾經說過,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不僅是美國國内的左右兩種意識形态與兩種價值觀念之争,甚至是兩個美國與兩個世界之争。特朗普還是哈裡斯當選,有着重大差別,将會對俄烏局勢、中東局勢、亞太局勢以及美國與盟友之間的關系,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和後果。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相關國家和地區都在未雨綢缪,采取應變措施。而且這種應變措施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幹預,也就是企圖以自己的态度與所作所為來影響美國總統大選,令其導向有利于自己的結果;另一種是被動應變,也就是既然無法改變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那就根據選情提前做好規劃,以将後續的損失降到最低。

在主動幹預派中,我認為歐盟和以色列是典型代表。由于特朗普已經揚言在當選後要對歐盟加征高額的關稅,是以日前歐盟也列出了自己的關稅清單,也就是在特朗普當選後,歐盟将會對部分美國産品加征50%甚至是更高的關稅。這無疑就是在以威脅美國選民的方式幹預美國的選舉——假如美國人投票讓特朗普當選了,那美歐之間就要迎來一場兩敗俱傷的貿易戰。與歐盟相反,這幾天來,以色列在伊朗殺死了哈馬斯政治領袖哈尼亞,又轟炸黎巴嫩首都殺死了真主黨二号人物舒庫爾,則是要以更新中東局勢與破壞跟哈馬斯和談的方式,來給民主黨與拜登添堵,進而暗助特朗普上台。因為民主黨的支援者普遍反對拜登全力支援以色列,并希望中東局勢早日穩定下來。

而在被動應變派中,烏克蘭與菲律賓則是典型代表。前一段時間,烏克蘭頻繁向中國示好,希望中國能夠促成俄烏和談,顯然是在為特朗普上台之後有可能逼迫烏克蘭“割地求和”預做準備,而最近幾天烏克蘭在俄烏談判中态度再次轉趨強硬,則是因為看到了哈裡斯的民調上來了,有可能會戰勝特朗普。同樣,菲律賓早前積極跟中國就南海問題展開談判,并宣布要撤離美國的中程飛彈,是因為擔心特朗普當選之後會抛棄菲律賓,而菲律賓最近幾天在部署美國中程飛彈事宜上出現反悔,也是因為看到哈裡斯的民調已經上來了,心裡似乎又有“底氣”了。

作者丨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