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品鑒
——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有感
■吳佩佩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是一部深入剖析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發展曆程的著作。該書不僅為我們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如何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更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如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實作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飛躍。
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馬克思主義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洞察力,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行了深刻的揭示。而當這股人類最先進的思想洪流湧入擁有5000年悠久文明曆史的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便與這片土地上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的社會現實産生了耦合,逐漸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中實作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在改革開放時期實作了第二次躍升,乃至在新時代孕育了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強大生命力。在該書中,作者以深邃的筆觸和獨到的見解,為我們展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光輝曆程。通過閱讀該書,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馬克思主義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以及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産生的深遠影響。
就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概況來看,馬克思主義誕生于歐洲,是關于人類解放的學說,指導着無産階級解放事業。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态,指導着中國不斷取得新成就。在馬克思主義不斷在中國取得新飛躍的背景下,作者選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這個主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一種學說,而且是一種實踐運動,指導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邁上新台階。馬克思主義是随着資本主義的産生和發展、适應無産階級解放鬥争需要而誕生的。同時,馬克思主義也與其他學術一樣,是在繼承前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而形成的。
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情況來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在中國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同時又受到來自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與感召後才緩步而來,才得以在中國逐漸地傳播與推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主觀原因來自中國無産階級适應世界革命形勢的時代要求和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社會需求,客觀原因來自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最初的譯介、十月革命後的廣泛傳播到中國共産黨的誕生,經曆了從引入、傳播到接受的漸進過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直接促成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程序。
再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簡要發展曆程和理論成果來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程序并産生了兩大理論成果。随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先進的知識分子和共産黨人面對中國的實際問題,開始了探索和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程。該曆程曆經新中國成立前期、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衆所周知,馬克思列甯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三次曆史性飛躍,産生了三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标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理論探索看,第三次飛躍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逐漸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此外,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未來發展預測來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大陸未來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離不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指導。首先,要推動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中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以,未來中國社會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一方面,從未來中國面臨更為複雜更為新型的問題看,欲解決好這些新問題需要将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另一方面,從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看,馬克思主義要随着時代發展,煥發生命力,必須在中國産生新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其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要進一步發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的運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反映中華民族文化和優秀成果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最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走向是光明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結晶。一方面,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發展需要堅持科學創新,另一方面,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發展需要将馬克思主義與新的實際相結合。
今天,中國正在以更加開放和自信的姿态,推動着馬克思主義的創新與發展。我們見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與實踐,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貢獻,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最新指引。這一理論不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緊密結合了中國的實際,為解決新時代中國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了科學方法。回望過去,我們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而自豪;展望未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新實踐充滿期待。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堅信,隻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将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為我們了解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指導,該書的特征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該書具有理論深度。作者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深入解讀,結合中國的曆史、文化和社會背景,詳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和創新過程。書中不僅涉及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還對其在中國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讨,使讀者能夠全面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點。二是該書史料豐富、運用得當。作者廣泛搜集了各個曆史時期的文獻資料,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黨的檔案、上司人講話、報刊文章等,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曆史背景資訊。這些史料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書的說服力,還使讀者能夠更加直覺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曆程。三是該書闡述的觀點明晰。作者不僅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曆程,還對其中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如“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未來發展的前途光明”等,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這些觀點不僅為我們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我們今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總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是一部值得一讀的著作。該書不僅為我們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曆程,還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曆史背景和理論支援。對于希望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作者機關: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總 監 制丨王 輝 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