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拯救中國市場,隻能看iPhone 16了

拯救中國市場,隻能看iPhone 16了

作者:趙晉傑,編輯:王靖,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中國)那裡的競争環境是世界上最具競争力的。我以前就說過,現在情況仍然如此。”

庫克這話是在解釋新一季财報中大中華地區收入繼續下滑時說的。中原標準時間8月2日淩晨,蘋果釋出了截至2024年6月29日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即2024年第二季度)财報,其中大中華區收入147億美元,同比下降7%,不及分析師預期的153億美元。

更糟糕的是,在中國市場,這已經是蘋果連續第四個季度遭遇營收同比下滑。

新興市場的擴張,稍稍填補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不利局面,如蘋果在馬來西亞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在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地均創下了季度收入紀錄,這些努力幫助蘋果在二季度實作收入858億美元,同比增長5%,淨利潤214億美元,同比增長8%。

拯救中國市場,隻能看iPhone 16了

中國市場之外,大衆的另一焦點無疑是即将到來的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财報會上,有關蘋果智能的提問,幾乎貫穿始終。

蘋果CEO蒂姆·庫克開門見山說道:“我們非常期待與使用者分享這些AI工具,并将繼續大力投資創新,豐富客戶的生活。”

财報釋出前夕,蘋果在iOS 18.1的開發者測試版中初步亮相了一些蘋果智能體驗,測試功能主要圍繞寫作工具(Writing Tools)、新Siri、相冊等方面,以及終于到來的通話錄音,尚未內建ChatGPT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iOS 18.1的開發者測試版更新推送中,蘋果特意提醒到,嘗鮮蘋果智能需要手機更新至15 Pro/ Pro Max ,且暫不支援歐盟和中國地區。

至于何時才能開放?庫克表示,蘋果與上述兩個地區的監管機構都進行了非常建設性的合作,“我們的目标是盡可能快地采取行動,我們必須先了解監管要求,然後才能承諾怎麼做,并制定相應的時間表。”

對于外界關心的蘋果與OpenAI合作費用問題,此前外界一直傳聞雙方更多是資源置換,各自都未收取授權費用。庫克此次也未有明确表态,僅表示,“對于貨币化模式,我不想涉及商業協定的條款,因為它們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保密的。”

不過,庫克劇透,蘋果智能将從秋季開始向使用者推出美式英語版本,ChatGPT也将趕在年底前內建到iPhone中。到明年,蘋果智能會推出更多功能,并擴張到更多語言和地區。

在蘋果智能有望掀起的一波換機需求之下,蘋果CFO盧卡·梅斯特裡給出了一份相當樂觀的财報展望,預計三季度總收入将繼續保持同比增長,增速有望與二季度類似。

二季度,作為蘋果核心硬體産品的iPhone,成為一衆産品中為數不多收入同比下降的業務,當季收入393億美元,微跌1%。另一個收入同比下滑的則是可穿戴、家居和配件業務,當季收入81億美元,同比下降2%。

其他産品方面,Mac收入70億美元,同比增長3%。服務業務收入242億美元,同比增長14%。借助新款iPad Pro和iPad Air的推出,iPad産品線成為該季度增速最高的業務,收入來到72億美元,同比增長24%。

大中華區則成為蘋果二季度唯一收入同比下降的區域,當季收入147億美元,同比下降7%。反觀其他地區,蘋果在美洲收入377億美元,同比增長6%;歐洲收入219億美元,同比增長8%;日本收入51億美元,同比增長6%;亞太其他地區收入64億美元,同比增長14%。

這已經是蘋果在中國市場遭遇的連續第四個季度收入下滑。去年三季度,蘋果大中華區收入151億美元,同比下降2.6%;去年四季度,蘋果大中華區收入208億美元,同比下降13%;今年一季度,蘋果大中華區收入164億美元,同比下降8%。

與營收一起下滑的,還有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Canalys資料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在經曆上一季度的回暖拐點後實作進一步複蘇,出貨量同比增長10%,重回7000萬台水準。

但蘋果逆勢下跌,市場佔有率同比下降2%,排名退至第六,并由此出現了國産手機廠商有史以來首次包攬中國大陸市場前五席的罕見一幕。

拯救中國市場,隻能看iPhone 16了

Canalys研究分析師鐘曉磊認為,“近年來,中國廠商對于高端化戰略的堅定執行,以及與本土供應鍊夥伴深度協同,已逐漸在軟硬體均取得成效。”

但蘋果智能有望給iPhone注入新的增長動能。Wedbush分析師丹·艾夫斯就預測道,從 iPhone 16開始,中國市場将再次實作增長。

甚至有媒體曝出,蘋果已經将2024年iPhone 16系列的出貨量預期提升到9000萬台,相比iPhone 15系列同期提高10%。

上調預期的主要驅動力,便得益于蘋果對Apple Intelligence的信心。畢竟,想要體驗蘋果智能,對手機硬體有着一定要求,即記憶體必須達到8GB及以上,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智能目前隻能跑在iPhone 15 Pro/15 Pro Max上的原因。根據供應鍊消息,iPhone 16系列有望全系标配8GB記憶體。

但蘋果智能究竟對iPhone的換機熱情有多高?庫克也沒有給出很肯定的答複,僅表示“就更新率而言,在中期很難預測。我隻想說,有了Apple Intelligence,我們對将為使用者提供的價值水準感到非常興奮。我們相信,這為引人注目的更新提供了另一個理由。”

盡管在中國市場正遭遇更為激烈的競争,但庫克仍對其長期機遇充滿信心。“我不知道中國市場的每一階段發展會如何,但我們對長期前景非常有信心。”

不過,稍稍會打擊庫克信心的一個事實是,秋季釋出的iPhone 16系列國行版,将暫時無法體驗蘋果智能。

根據蘋果分階段推送計劃,今年秋季隻有美國使用者才能率先體驗蘋果智能加持的iPhone 16,中國地區則要等到明年。

在不斷推行降價促銷的iPhone現實面前,究竟是先買先享受,還是等待明年蘋果智能正式推送後,再以更實惠的價格入手iPhone 16,無疑将困擾一部分中國換機使用者。

早在6月份蘋果智能首次亮相時,蘋果軟體工程進階副總裁克雷格·費德裡吉就對外表示,蘋果正在努力尋找将“Apple Intelligence”引入中國市場的方法,“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這肯定是我們想要做的。”

參考三星,其将AI大模型帶入中國市場的辦法之一是,跟中國廠商合作,目前已經陸續接入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和位元組豆包大模型。

今年3月份,庫克訪華之際,也一度有消息傳出蘋果有望跟百度達成合作,将後者的文心大模型引入iPhone 16等蘋果裝置之中。截至目前,雙方尚未有進一步消息傳出。

為了達成為所有人提供功能的目标,庫克提到,蘋果正在盡可能快地采取行動,“我們必須先了解監管要求,然後才能承諾這樣做,并制定時間表。但我們與歐盟和中國的監管機構都進行了非常建設性的合作。”

蘋果智能的不完善,也是阻礙庫克将其盡快推廣至更多地區的原因之一。根據部分使用者對iOS 18.1開發者測試版的體驗,其展示出來的AI性能,離ChatGPT、Gemini等,還有着明顯差距。

彭博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更是爆料,蘋果智能将跳票至10月份,這意味着9月份亮相的iPhone 16将無法預裝Apple Intelligence。

古爾曼進一步解釋,蘋果和開發者都需要足夠的測試時間對Apple Intelligence進行優化。甚至,即便等到10月份Apple Intelligence上線後,使用者也無法體驗到WWDC上蘋果描繪的全部AI功能,比如擁有完整智能體驗的Siri,可能要等到2025年上半年才會上線。

這可能也是庫克在财報會上不忘提醒“将繼續對AI技術進行大量投資,并緻力于創新以充分發揮其潛力”的原因所在。

在AI大模型上落後安卓陣營一步之外,蘋果的創新步伐也正招緻越來越多的質疑。

蘋果二季度财報釋出後,古爾曼點評到,從财務角度看,蘋果公司一切都很好。但是,這家公司的創新步伐已大不如前,可能已經錯過了最新的主要新産品,同時取消了内部螢幕技術和汽車等未來的增長來源。在未來兩三年的蘋果産品路線圖中,我看不到任何改變遊戲規則的産品。

庫克曾為蘋果未來規劃了三大突破領域——人工智能,AR和自動駕駛方面。

除了正在追趕中的人工智能外,與自動駕駛相關的汽車項目已經被蘋果正式關停。

今年2月底,蘋果正式叫停曆經10年研發,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汽車項目。汽車一度被視為蘋果内部最神秘、保密程度最高的項目,甚至被郭明錤視為能夠推動蘋果市值增加一萬億美元的關鍵利器。

但面對自動駕駛落地的重重挑戰,蘋果在兩難中做出了取舍,最終還是投靠了眼下更為迫切的AIGC,用以保住自己的核心硬體iPhone。

混合頭顯Vision Pro,2月份釋出以來同樣陷入銷售放緩局面。市場追蹤機構IDC的資料顯示,Vision Pro一個季度的銷量尚未突破10萬部。

6月底在中國等更多國家和地區發售後,IDC預計,蘋果Vision Pro在2024年的總銷量不會超過50萬部。

另一個被安卓陣營大力深耕的折疊屏領域,最近又傳出了蘋果的新消息,有媒體爆料,蘋果内部已經完成了對折疊屏iPhone的研發工作,目前正在和供應商進行對接,做好量産前的準備工作,并且産品測試已在進行中,最快有望2026年釋出。

2019年,三星首款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釋出時,網上就開始有傳言稱蘋果内部也在籌備折疊iPhone。過去五年間,網上不僅爆出衆多折疊iPhone渲染圖,還披露了不少涉及蘋果折疊産品的專利資訊。

傳聞不斷的折疊屏iPhone,究竟還能否在2026年左右上市,眼下仍将是一個令人懷疑的新問題。

即便屆時折疊屏iPhone如期上市,對于庫克來說,如何向外界證明蘋果還具備後來居上的能力,也将是一道不小的考驗。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