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标準建設金創區、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這場釋出會詳細解讀

高标準建設金創區、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這場釋出會詳細解讀

  津雲新聞訊:8月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釋出會,解讀金融支援天津高品質發展意見及推動金融創新營運示範區高品質發展政策措施。市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梁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長夏洪濤,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局長趙宇龍,中國證監會天津監管局局長張文鑫,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劉惠傑,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做好“五篇大文章”和産業金融、航運金融等特色金融 進一步助力我市金融高品質發展

  新華社: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創區建設的重要内容,請問在推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目前進展如何?另外,在推動産業金融、航運金融等特色金融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

高标準建設金創區、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這場釋出會詳細解讀

  夏洪濤: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作出的重要部署。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高度重視做好“五篇大文章”工作,将其作為推動金創區建設的重要内容、服務天津高品質發展的有力抓手。自年初開始,通過專門制定出台《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賦能天津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工作。

  在科技金融方面,組織開展“百家機構、千億融資、服務萬戶企業”科技金融能力提升“百千萬”專項行動,實施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共同成長計劃,建立科技園區金融服務“主辦行”制度,并單列50億元科技型支小再貸款專項額度,開展專項信貸政策執行效果評估,引導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同比分别增長13.2%和38.1%。

  在綠色金融方面,重點從政策标準、激勵機制、資訊披露等方面着力,先後出台了“天津綠金十條”、擴大碳減排支援工具運用等政策;組織研制釋出了金融機構碳核算、綠色融資租賃、化工行業轉型金融等專項标準,其中部分标準走在全國前列,較好地發揮了引領作用。2021年以來,全市綠色貸款餘額相繼突破4000億、5000億和6000億元大關,今年6月末達到6564億元,同比增長18.2%。

  在普惠金融方面,聚焦服務民生和破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推進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金融支援民營經濟“三四五六”專項行動,開展“四進、四送、四解決”活動。到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6.4%。

  在養老金融方面,開展“金融适老化服務水準提升年”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820家銀行網點完成适老化改造,占比達97.5%。同時,積極運用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對接支援養老機構和老年産品制造企業。

  在數字金融方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工程,拓展數字人民币應用場景。截至6月末,數字人民币實作16大類應用場景全覆寫,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分别超過3000萬筆和200億元。另外,在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同時,我們圍繞高品質發展“十項行動”積極推動産業金融、航運金融等特色金融發展。會同市委金融辦等部門,接續實施金融服務重點産業鍊1.0、2.0及3.0版專項行動,實施“京津冀産業鍊金融支援計劃”,并單列100億元支小再貸款制造業優先引導額度,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制造業。截至6月末,累計提供相關再貸款再貼現資金337億元,引導支援制造業企業1萬多戶次;上半年全市制造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1.4%,其中,中長期貸款已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航運金融方面,我們注重加強政策支援和激勵引導,支援将适港企業納入跨境人民币結算優質企業範圍,積極參與天津航運金融發展指數研制工作,推動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能力。

  《關于金融支援天津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中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和産業金融、航運金融等特色金融,提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特别是,可根據實際需要适度調增天津先進制造業領域再貸款再貼現支援額度,支援天津參與實施“科技産業金融一體化”專項,繼續開展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标準試點,推廣智能化金融服務,建設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建構金融信創雲平台等等。這些措施,都将進一步助力我市金融高品質發展。我們将切實加強政策宣講,細化落實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有效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為我市金創區建設和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援。

  紮實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推進金創區建設 更好服務全市高品質發展

  天津日報:金融創新營運示範區作為天津“一基地三區”之一,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創新措施推進金創區建設,更好服務全市高品質發展?

高标準建設金創區、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這場釋出會詳細解讀

  劉惠傑:非常感謝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天津金融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援。金融創新營運示範區是黨中央賦予我市的功能定位之一,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此次釋出的《意見》既是天津金融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制度性檔案,更是我們高标準建設金創區,推動全市金融高品質發展的方向性政策。下一步,我們将認真用好用實《意見》,結合去年底市政府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金融創新營運示範區建設的方案》,紮實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好政策的引領作用,統籌做好組織落實。對照《意見》抓緊研究制定我市具體實施方案,明确時間表、路線圖,確定《意見》在天津落地落實。同時,加快研究出台本市支援金創區高品質發展政策措施的具體實施細則,為《意見》落地和金創區建設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持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活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圍繞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組織金融機構持續加大金融支援力度。加快航運金融發展,釋出天津航運金融發展指數報告,鞏固提升融資租賃和商業保理領先優勢,形成航運金融特色品牌。

  三是着力推進金融集聚标志區建設,打造金融主題及特色樓宇。金創區建設方案明确提出在和平、河西及濱海新區相關功能區建設金融曆史文化區、金融發展活力區、租賃創新示範區、産業金融發展區等四個金融集聚标志區,我們将全力推動四個金融集聚标志區的産業導入,差異化打造金融主題及特色樓宇。今年重點推動和平區圍繞萬通中心、中國人壽金融中心形成金融服務組團;推動河西區将鑫銀大廈、萬順國貿中心、金誼大廈分别打造成為科技金融、養老金融特色樓宇和金融人才服務中心;推動東疆綜保區發揮融資租賃産業優勢,建設港産城大廈;推動經開區圍繞商業保理等特色業态,重點将寶策大廈打造成為北方最大的産業數字金融科技基地。

  四是盤活使用閑置資産資源,打造金創區之“眼”。深入落實全市“三新”“三量”工作要求,對解放北路金融曆史文化區的閑置樓宇進行金融盤活,在原開灤礦務局大樓建設天津金融展示中心和金融機構服務中心,推動高品質機構入駐,實行專業化運作,常态化舉辦高端活動,成為弘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和高品質服務金融機構精品場所。同時,在友誼北路金融發展活力區鑫銀大廈40層建設金融實體展示中心,盤活閑置資産,打造“城市會客廳”。

  建立“四張清單” 建構和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

  香港商報:我注意到,去年10月,天津金融監管局聯合市科技、工信部門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科技—産業—金融”新循環試點。請問在試點過程中,開展了哪些開創性、具有天津特色的探索實踐?

高标準建設金創區、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這場釋出會詳細解讀

  趙宇龍:去年10月,天津金融監管局聯合市科技、工信部門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科技—産業—金融”新循環試點。試點開展以來,我們建立了“四張清單”,引領在津銀行保險機構緊密圍繞天津重點産業鍊,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共同搭建以天開園為核心的“1+N”試點輻射區,建構和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

  第一張清單是提供給金融機構的“科技創新企業清單”。我們與多部門合作建立了天津科創企業清單庫,目前在庫企業超過18000家。我們為入庫企業逐戶添加了所屬産業鍊、知識産權、科技人才等多元度标簽,引導26家銀行創設推出科技創新要素增信産品,幫助企業獲得融資增信,有助于解決輕資産科技企業融資不解渴的問題。

  第二張清單是提供給中小企業的“銀行信貸産品清單”。我們創設了一款叫做“津惠通”的金融産品自選小程式,系統歸集了全轄40多家銀行的300多款科技創新信貸支援産品,并正式入駐天津市政府“津心辦”APP,幫助企業按照自身的條件和個性化需求,自主查詢、對比、篩選出适合的金融産品,有助于解決科創企業找不到、看不懂金融産品的問題。有助于銀行直接觸達企業,起到了去中介作用,縮短了融資鍊條,降低了融資成本。上半年,累計向307戶科創企業發放首貸金額接近10億元。

  第三張清單是提供給金融機構的“天津本地投資機構清單”。大家知道,科技金融不能隻靠銀行融資,還需要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機構提供接力式全周期金融服務。我們指導天津市銀行業協會與天津市基金業協會合作,制定釋出了首批20家天津本地投資機構清單,支援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貸款+外部直投”關聯方式,有助于解決成立三年以下的初創企業融資堵點問題。目前轄内銀行依托清單内投資機構已經開展了批量獲客、投融資撮合、研發投貸關聯産品等業務創新。

  最後一張清單是監管推動試點機構探索建立的“差異化管理清單”。做好科技金融要求金融機構在經營理念、業務流程、人才隊伍、考核體系等内部管理方面都要有所差異化。我們設定了授信審批、産品創設、考核激勵共11個監測點位,建立了試點工作台賬,監測試點機構在體制機制上的創新舉措及其效果,推動金融機構在各自細分的産業賽道和企業生命周期賽道内,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有助于探索形成更大範圍内可複制、易推廣的試點模式。

  除了銀行機構外,保險也在科技金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試點引領下,我市保險機構創設推出了全國首單“實驗室一切險”,覆寫了科技創新源頭的金融服務空白,截至6月末,該險種已累計為全市多所大學及科研機構在内的30間實驗室提供風險保障7800萬元。

  “四個發力”推動我市金創區建設在資本市場領域走深走實

  21世紀經濟報道:天津金融創新營運示範區建設離不開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的大力支援,請介紹一下十四五時期以來資本市場領域參與深入推進金融創新營運示範區建設情況?

高标準建設金創區、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這場釋出會詳細解讀

  張文鑫:近年來,在證監會黨委堅強上司和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援下,天津證監局貫通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突出“強監管、防風險、促高品質發展”工作主線,聚焦我市“十項行動”“三新三量”工作,推動我市金創區建設在資本市場領域走深走實。我這裡主要介紹四個方面,展現在四個發力。

  一是在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服務實體經濟上發力。新增企業上市方面,2021年以來,我市A股上市公司由59家增至72家,淨增13家,現有拟上市公司27家,基本形成了“儲備培育、重點後備、輔導在審”上市梯隊體系。再如,促進直接融資方面,2021年至今,我市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各類融資破萬億,其中這個名額在2023年首破5000億元創曆史新高。提高上市公司品質方面,6家上市公司通過實施重大資産重組實作風險化解與業務轉型,充分展現了并購重組的重要作用。一批上市公司成為行業龍頭,如海光資訊、中科曙光、中遠海控、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凱萊英等。我市12條重點産業鍊上有40家上市公司,鍊主企業占比超過一半,3家為國家級鍊主。整體看,上市公司已成為高端裝備、信創、生物醫藥等産業鍊的主力軍和引領者。再比如,引導私募基金發展方面,我市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超過6400億元,全國排名第8位;全國私募基金投資我市企業980家、在投本金近1800億元。

  二是在支援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上發力。支援我市區域性股權市場獲證監會批複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區塊鍊建設試點,天津OTC“專精特新”專闆建設方案獲證監會備案、現有專闆企業278家,同時與新三闆建立“綠色通道”機制和“公示稽核”機制,這是新三闆改革的重大措施。目前,已有多家公司通過新三闆“綠色通道”機制順利實作挂牌。

  三是在支援金融産品和工具創新上發力。2021年以來,支援我市企業發行科創債、綠色債等創新品種債券融資400餘億元。債券融資規模很大,但科創債融資很不容易。兩單基礎設施公募REITs今年獲批,預計帶動新項目投資一兩百億元。推動天弘基金4隻基金納入全國首批個人養老可投公募基金名錄,專門份額超1500萬元。

  四是在支援證券基金期貨機構規範發展提高競争能力上發力。全市證券基金期貨機構财富管理規模超2萬億元。具體來說,天弘基金公募基金淨值約1.2萬億元全國排名第5位;渤海證券最近在我市科技創新策源地天開高教科創園專門設立營業部;6家期貨法人機構數量全國排名第7位,其中4家期貨公司合計增資超8億元增強資本實力,5家期貨公司設立風險管理子公司。

  下一步,天津證監局将把落實《意見》部署與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相結合,與貫徹落實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檔案相結合,助力我市金創區建設和經濟高品質發展。

  金融改革政策全部落地 改革紅利 開放紅利 制度紅利不斷顯現

  金融時報:金融改革一直是天津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的重點領域。請問天津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和跨境金融服務取得了哪些成效?

  夏洪濤:天津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起步較早,“金改30條”中準予實施的政策已全部落地,改革紅利、開放紅利、制度紅利不斷顯現。近年來,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積極對接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各項金融改革創新工作,持續提升外彙和跨境金融服務質效。

  一是跨境貿易投融資服務更加便利高效。推動優質企業貿易收支便利化政策擴面增效,讓更多信用好、規模小、筆數多的中小企業享受政策紅利。到6月末,全市有17家試點銀行、284家試點企業開展業務,規模371億美元。推動資本項目外彙收支便利化政策持續優化,降低經營主體“腳底成本”,截至6月末,全市累計辦理該便利化業務近7萬筆,金額42億美元。推動跨境融資便利化政策落地見效,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例如,上半年,我市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利用該政策,将跨境融資額度提升到原有的3倍,借款利率僅為2.78%,較境内同期人民币貸款利率低2個百分點。推動跨境人民币結算便利化政策更新疊代,實作京津冀跨境人民币結算優質企業名單互認、“身份”互通,截至6月末,全市跨境人民币便利化優質企業達955家,業務規模超3200億元。

  二是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功能應用不斷深化。依托FT賬戶離岸、在岸“兩個市場”融資優勢,為自貿試驗區實體企業提供融資利率優惠和貸款支援,已發放貸款超600億元。創新推出FT分公司模式,搭建非自貿試驗區企業享受自貿政策制度的橋梁。持續優化FT賬戶“白名單”政策,簡化優質客戶管理手續,放寬認定門檻。截至6月末,天津FT賬戶累計結算超萬億元,FT全功能型資金池聚集資金超350億元。

  三是特色租賃産業外彙服務先試先行取得新突破。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币租金政策持續推進,截至6月末,租賃企業境内經營性租賃累計收取外币租金3.1萬筆,金額217億美元。順利推進全國首個融資租賃公司外債便利化試點,截至6月末,全市4家融資租賃公司下設的41家特殊目的公司(SPV)共享外債額度13.7億美元。支援融資租賃公司開展離岸融資租賃業務,全國首筆飛機發動機離岸融資租賃業務在津落地。到6月末,全市累計辦理飛機、船舶等離岸融資租賃對外債權登記業務278筆,資金66.7億美元。

  《關于金融支援天津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從提升跨境人民币業務便利度、推進外彙管理便利化改革、推進FT賬戶應用、優化資本項目外彙服務等方面,對優化自貿試驗區和跨境金融服務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舉措。下一步,我們将在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彙局指導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對标先進,把握優勢,加快推進自貿區金改政策更新疊代,為天津金融高水準對外開放貢獻力量。

  《意見》的出台進一步發揮我市租賃行業高品質集聚 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勢能

  香港大公報:我了解到,綠色金融特别是綠色租賃是天津的優勢産業,請問《意見》的出台對天津綠色租賃發展有哪些推動作用?

  劉惠傑:近年來,我市在促進租賃行業服務支援綠色産業高品質發展方面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引領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引導租賃公司依托租賃集聚優勢不斷創新産品,深耕綠色産業發展,着力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租賃中心。我們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等部門支援東疆綜合保稅區建設綠色租賃服務流程試行區,支援東疆綜合保稅區率先出台《綠色融資租賃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及配套融資租賃綠色評價機制,在此背景下,我市華能天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風電裝置融資租賃項目落地,該項目是出台融資租賃綠色評價機制後,首個經認定評價的綠色融資租賃項目,也是金融機構首次采信和運用第三方綠色租賃評價結果給予綠色信貸支援的項目,具有非常重要的示範意義。今年以來,我們支援東疆上線全國首個綠色租賃标準化服務平台“綠租雲”,會同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東疆綜合保稅區推動制定釋出全國首個綠色融資租賃項目評價團體标準。截至今年6月末,我市租賃公司服務綠色産業的租賃業務餘額近5000億元,綠色租賃資産占比超過20%,持續打響天津綠色租賃品牌。

  《意見》提出支援我市建設“全國性新能源設施租賃中心”,“支援在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建設綠色租賃高品質發展區,率先開展綠色租賃标準試點和應用示範”,将進一步促進優化我市綠色租賃産業服務供給,進一步助力我市綠色租賃規模增長、業務創新、标準細化,進一步發揮我市租賃行業高品質集聚、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勢能。我們将牢牢把握機遇,充分用好政策,充分發揮全國性新能源設施租賃中心和綠色租賃高品質發展區引領示範作用,不斷為綠色金融、綠色租賃發展拟定新目标、拓展新航道,持續推進綠色租賃産品和模式創新,推動綠色金融高品質發展。

  用好京津冀金融監管協同機制 推動各項支援措施落地見效

  中國銀行保險報:剛才,金融監管局上司介紹時提到,下一步要用好京津冀金融監管協同機制,推動各項支援措施落地見效,能否詳細介紹一下京津冀金融監管協同機制的有關情況?

  趙宇龍:2023年3月,京津冀三地金融監管局在金融監管總局的指導下,聯合簽署了京津冀金融監管協同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推進京津冀金融監管協同工作的“三項機制”。一是輪值組織機制,由三地監管局依次輪流擔任輪值局,負責提議召開聯席會議,商定階段性監管合作主題。備忘錄簽訂以來,總局政研司、三地監管局分别牽頭召開四次京津冀金融監管聯席工作會議。

  二是定期磋商機制,三地監管局通過聯席會議就監管協同僚宜交流具體協同僚項的最新進展,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協商改進措施。在區域經濟金融運作形勢分析、跨地區重點項目服務、車險互碰快賠等方面持續開展工作交流、先行先試和互學互鑒。我們推動天津市銀行業協會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金融服務聯盟,出台加強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項目信貸服務和管理專項政策,制定了六方面十六項具體措施,支援銀行業金融機構跨區域協作服務重大項目。截至6月末,轄内銀行機構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貸款餘額6800億元,比年初增加530億元。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聯合北京市分行組成行内銀團貸款90多億元,投放至天津液化天然氣LNG(二期)、天津南港120萬噸乙烯等項目,有效展現京津冀協同支援重點項目建設的優勢。

  三是工作彙報和聯合發文機制,不定期總結監管協同工作成效,聯合或委托一方向上級部門彙報,合作形成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創新性制度安排或代表性項目案例。機制建立以來,三地金融監管局聯合出台了兩項助力京津冀高品質發展的支援政策。一是出台《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通知》,聚焦新市民金融服務高頻場景和新市民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區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二是出台《關于協同推動綠色金融 助力京津冀高品質發展的通知》,明确三地協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标,從體制機制、重點區域、産業項目、改革探索、風險防控、資訊共享等方面提出重點任務,助力京津冀協同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作高品質發展。(津雲新聞記者 馬立傑 攝影 吳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