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産黨上海市楊浦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共楊浦區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屆市委五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實踐地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意見》。
◉ 人民城市理念引領楊浦夯實政治之基
◉ 人民城市理念引領楊浦拓展發展之道
◉ 人民城市理念引領楊浦回應人民之盼
◉ 人民城市理念引領楊浦創新治理之路
促進産業鍊上下遊協同發展,人才是關鍵的一環。如何營造近悅遠來、人盡其才、活力迸發的人才發展環境?楊浦将率先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建構高品質教育體系,推動高等教育與産業發展緊密對接。
“大學的城市,城市的大學。”
五年來,高校、社群和科技園區相生相融,從一條街到一個創新社群,從創新社群到推開窗便是創新氛圍的楊浦。大學裡的城市,城市裡的大學氛圍越來越濃。
如今,楊浦正深化推進新一輪區校合作,區校溝通機制不斷得到鞏固。今年5月,由楊浦區政府、複旦大學、上海城投共同發起的未來谷-灣谷創新中心正式揭牌,圍繞楊浦“1+2+3+4”創新型現代化産業體系,聚焦複旦理工醫等學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促進一批産業項目集聚。“未來谷-灣谷創新中心的成立,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區域科創能級,實作科技與城市深度融合,提升科創策源力,培育和發展楊浦新質生産力。”區科技經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楊浦而言,加快導出高校科研成果是全過程創新的關鍵一環。近年來,楊浦密切關注複旦、同濟、上理工等高校科研項目,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資料庫系統,形成全範圍、全過程、全鍊條的成果資訊采集處理功能。
楊浦的創新鍊上,環環相扣。以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為重點,楊浦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優環境。這其中,既有一流人才的引育,又有關鍵技術的突破,更有“源頭活水”高品質孵化出的産學研一體平台。“從紙變錢”,楊浦正加快全要素彙聚,讓創新體系不斷開放。
新質生産力是區域發展的新動能。楊浦将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率先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城市,打響“楊數浦”品牌。
翻看楊浦的經濟發展答卷,區域雙創指數連續年均增長率保持兩位數,主要創新類名額均位列上海市前列;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約1200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0件,研發投入強度超5%;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8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200家,總量居上海中心城區第一……
近年來,楊浦堅持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落實重點産業鍊長制分工,前瞻布局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賽道,增強創新型現代化産業體系的競争力、引領力。
依托“長陽秀帶”線上新經濟生态園建設,楊浦立足“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大廠+大學”的特色優勢,培育壯大以人工智能、網際網路電商、網際網路生活、線上文娛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産業鍊,打響“楊數浦”品牌。
今年以來,以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營收達912億元,位居全市第二。相比去年營收2602.26億元的成績,增幅18.7%,且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22.78%。眼下,楊浦正積極争創楊“數”浦資料要素創新示範區。
如何不斷提升科技金融産業服務力?作為全市首批股權投資集聚區,楊浦将加大對境内外優質股權投資機構的招引力度,打造具有楊浦特色的股權投資集聚區。
楊浦積極落實《關于進一步促進上海股權投資行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措施》,便利市場準入,建立機構、基金,設立快速通道。實施“融資+融智”計劃,放大發現、招引、服務功能,共享産業研究成果,共同招引項目落地。在灣谷科技園設立首貸中心;完成長三角區域企業首單保租房REITs産品挂牌上市;實作全市首個金融征信領域資料資産的質押融資;在全市率先釋出“資料資産增信因素模型”......楊浦占先機、搭平台、謀創新,不斷提升科技金融産業服務力。
在承接市級資源上,楊浦把握市級國有資本營運公司改革及三大先導産業母基金設立的契機,引導耐心資本參與區屬國資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打造具有楊浦特色的股權投資體系。探索基金退出新路徑,抓住科技金融産業政策機遇,積極參與上海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生态系統建設,支援各類主體在楊浦發起設立S基金。
在完善投融資服務鍊上,組建科技金融俱樂部,為企業、各金融機構搭建投融資服務和資源對接平台,定期開展項目路演、資源對接、行業沙龍,提升金融支援實體經濟能力。繪制股權投資機構行業圖譜,梳理分析私募基金及其管理人情況,按照基金規模、投資領域、投資階段等做好分類,形成區域産業基金圖譜,為引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做好資料支撐。
加快推動高品質發展,激發人民城市發展新動能的沖鋒号已經吹響。楊浦正以重點産業鍊鍊長制為抓手,開展諸多實踐與探索,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讓楊浦的創新秀帶生機盎然。
文字:成佳佳
編輯: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