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榮盛石化董事長李水榮先生與沙特投資大臣哈立德·法利赫先生就與沙特阿美的合作進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

近年來,随着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在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同時中國與中東國家的政治和經貿關系不斷加深,中東資本的戰略眼光正逐漸聚焦于中國,加速投資中國的步伐令人矚目。無論是新能源、網際網路科技,還是其他新興領域,中東資本的身影頻繁閃現,彰顯出他們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加緊密的政治和經貿關系,以及通過技術合作實作能源和經濟轉型。那麼,中東資本有哪些特點?其在國内的投資動态具體如何?未來的投資趨勢會朝哪個方向走?本文将一一解讀。

中東資本——資本市場的重量級玩家

中東資本中較為常見的主要是各國主權财富基金、家族辦公室以及企業投資部。

表:主要中東資本分類介紹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融中研究整理

1.1主權财富基金

1.1.1中東地區主權财富基金介紹

在中東資本對國内的投資中,出現最多的是主權基金的身影。主權财富(Sovereign Wealth)基金,與私人财富相對應,是指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配置設定、可再生自然資源收入和國際收支盈餘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作為由國家設立的投資基金或實體,主權财富基金旨在管理國家的外匯存底,通常源自國家的預算盈餘、外匯存底、商品出口收入等。

中東各國在上個世紀通過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出口,賺取大量外彙之後,逐漸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紛紛設立起主權财富基金。目前看,在國際上表現比較活躍的中東主權财富管理機構主要有ADIA、PIF、QIA、Mubadala等排名相對靠前的幾家中東主權财富基金。

1.1.2中東主權基金是全球金融版圖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2021年開始,全球主權财富基金規模超過10萬億美元,處于不斷增長的态勢中。從格局看,2024年6月,全球主權财富基金份額分布中,中東與北非地區的占比最高,達到42%;其次為亞洲地區,占比34%;歐洲地區份額排第三,占比17%。上述三個地區份額合計超過90%。

圖:2014-2024年全球主權财富基金規模(萬億美元)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Global SWF(注:2024年資料截止當年6月份)

圖:主權财富基金全球份額分布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全球主權财富基金資料平台(Global SWF)

全球主權财富基金(SWFs)2023年總投資額為1247億美元。投資規模前十中,中東占據五席:阿聯酋阿布紮比投資局(ADIA)、科威特政府投資局(KIA)、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卡達投資局(QIA)、阿聯酋迪拜投資公司(ICD)。2023年,沙特公共投資基金、阿聯酋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阿布紮比投資局、阿布紮比發展控股公司(ADQ)和卡達投資局總計投資740億美元,占全球主權财富基金投資總額的58.34%。其中,沙特公共投資基金投資31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全球國有投資者對新能源産業的投資達到創紀錄的261億美元,其中中東主權财富基金貢獻近半。2023年,中東五大主權财富基金的資産管理規模達4.1萬億美元,其中對華累計投資規模約為400億美元。

是以,從基金管理規模、投資規模等多個角度來看,中東主權财富基金在全球金融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影響力顯著。

1.2 家族辦公室

中東的家族辦公室同樣引人注目。作為财富管理行業“皇冠上的明珠”,家族辦公室是國際金融市場上日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而中東受益于經濟、戰略位置、商業環境以及有吸引力的稅收政策,湧現了一批家族辦公室,其中不乏管理規模超過十億美元的機構。2024年3月,迪拜皇室王子Sheikh Ali在訪談中透露考慮要在中國香港開設價值5億美元的家族辦公室,表明了中東家族辦公室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1.3 企業投資部

主權基金與家族辦公室之外,中東的企業同樣有對外投資的需求,其中最知名的當屬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全稱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巨頭,以其龐大的資源儲備、強大的生産能力和廣泛的全球市場布局而聞名于世。公司資金實力雄厚,2023年淨利潤1213億美元,年度資本投資達到497億美元,是全球投資中國最多的外企之一,在傳統能源、AI、新能源等多個方面均有涉及。

1.4 不同中東資本主體的投資風格分析

表:不同中東主體投資風格總結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融中研究整理

投資動态——加碼中國,頻頻出手

2.1國内高科技産業受青睐

表:中東資本開始加速進入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融中研究整理

在中國區域投資方向的選擇上,中東資本保持了自身長期以來的傾向,将自身國家産業發展規劃與中國優勢産業綜合考慮,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等領域。同時海灣國家靠能源起家,對行業了解十分充分,也會習慣性地關注部分傳統能源項目。根據張通社統計資料,在2020年10月——2024年1月中東資本對上海市16企業的投資中,7家為生物醫藥企業、7家為人工智能企業,中東資本對上述行業的青睐可見一斑。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圖:2020年10月——2024年1月中東資本在上海投資數量(機關:起)

資料來源:張通社,融中研究整理

例如,從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的投資取向中,可以反複窺探到沙特“2030願景”的身影——期待能源轉型,改變沙特的經濟結構和國際形象;其投資目的既是為了收益,更為實作國家戰略目的而服務。從具體投資項目上看,PIF已在中國布局的投資項目包括以246億元人民币完成對榮盛石化10%股權的收購,與東方盛虹簽署合作架構協定、推動收購全資子公司江蘇盛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10%的戰略股權等。2024年5月29日,聯想集團宣布與PIF旗下公司Alat埃耐特達成戰略合作,Alat埃耐特提議向聯想集團提供20億美元無息可換股債券投資。2024年7月16日一天之内,PIF就與遠景科技集團、晶科能源和TCL中環等新能源頭部企業簽署了在沙特成立合資企業的戰略協定,推動中東清潔能源轉型。

阿聯酋穆巴達拉投資公司自2015年接觸中國市場以來,已經陸續投資快手、BOSS直聘、小鵬汽車、商湯科技、自如等涵蓋科技、消費、醫療、生活服務多個領域的企業。

2.2陸續在華設立辦公室融入中國市場

随着中國在中東資本投資版圖中的地位持續上升,為了更好地觸達中國市場、了解中國經濟和中國公司并搜羅更多的投資機會,中東資本逐漸考慮在中國設立辦公室或辦事處,此舉也有利于其加強自身對于中國的影響力。

表:中東資本在中國紛紛設立相應機構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融中研究整理

在企查查上對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亞洲有限公司(注冊于中國香港)的對外投資中具備控制權的企業資訊進行分析,情況如下表所示,可看出其在中國的投資方向較為多元化,消費、金融、制造、地産等各行業均有涉及。

表: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亞洲有限公司具備實際控制權的企業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企查查,融中研究整理

2.3吸引中東資金所需條件及面臨的挑戰

2.3.1國内企業及GP動向——出海中東

國内各主體希望吸引中東資本,需要滿足什麼條件,面臨哪些挑戰?我們可從各個相關企業及GP的動向進行觀察分析。

1、 多家被投企業出海中東,拉動當地産業:中東資本加強對中國企業投資的背後,同樣是希望與中國在各個領域形成戰略合作,并培育本國市場、改善經濟結構。

表:被投企業出海中東舉例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融中研究整理

2、 國内GP同樣加速推進在中東布局:除了中國企業希望吸引中東資本的投資,國内不少GP也同樣希望能夠得到中東資本的垂青。2024年以來,數家知名VC開始在中東開設辦公室。

表:GP在中東地區設立辦公室舉例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融中研究整理

從上述主體動向可以看出,中東資本不僅是為了獲得财務方面的投資回報,在投資領域、産業合作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殊訴求。我們經過進一步總結,分别從企業端和GP端分析吸引中東資金投資所需的條件及未來将面臨的挑戰。

2.3.2國内企業吸引中東資本的挑戰

對國内企業端,從中東地區擷取資金,除了未來需滿足其投資回報,還需要需要面臨迎合資方技術輸出訴求、适應文化差異、适應政策監管及法律環境等挑戰。

  • 技術輸出與經濟多元化訴求: 從中東資本的投資領域也可看出,中東投資者往往希望通過投資獲得先進技術和創新解決方案,以幫助其經濟轉型和多元化。這要求中國企業必須注重對高科技産品的投入及商業化,在未來進行海外輸出落地,并在技術轉移上可能需要解決複雜的知識産權管理問題。
  • 文化與宗教背景差異: 中東和中國在文化、宗教、商業習慣上存在顯著差異。企業需要克服這些文化障礙,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尊重當地的宗教習俗和社會規範,這對于準備在當地成立分部的中國企業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 政策和法律環境差異:中東各國的法律體系和監管環境與中國有很大不同,企業需要熟悉并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可能包括外資限制、稅收政策、勞動法規等。同時,中東各國的經濟政策可能因政治變化而發生調整,國内企業在與中東企業或資本制定合作長期戰略時需考慮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2.3.3 國内GP吸引中東資本的挑戰

對國内GP而言,吸引中東資金需要滿足資金流向與合規要求、治理結構及注冊地點可能需作調整、進行招引返投行為等。

  • 資金使用限制: 由于GP過往的資金屬性和中東資本可能不同,帶來不同的投資政策偏好,中東LP對資金的使用很可能提出特定要求,如限制投資于特定行業或項目。這可能與部分中國GP的過往投資政策不完全一緻,需要在協定中明确規定。這也意味着,如果國内GP過往擅長投資領域和中東資本的意向不一緻,将會很難得到注資。
  • 合規與透明度要求: 部分中東資本過往對于中國市場及國内GP可能并不熟悉,并且作為跨國投資方,往往會更加謹慎,可能對合規性和投資透明度有更高要求,國内GP需確定投資操作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提供詳盡的投資報告和财務審計等,是以國内成立時間長、管理更加規範的GP會更有優勢。
  • 治理結構及注冊地點可能需作調整:部分中東投資者可能要求在投資治理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如董事會席位或決策權,這可能影響GP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同時部分中東LP會希望GP在當地設立辦公室或者将新基金注冊在當地,GP需要對于當地的法律法規及商業規則等充分把握。
  • 滿足招商或返投要求:中東财團雖然資本雄厚,但是作為LP出資,他們往往也會帶有返投和招商需求。出于其所在國家發展戰略考慮,他們也希望通過對中國的新能源、先進制造業等布局,幫助本國改變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單一經濟結構,向新能源、智慧城市更新轉型,是以中東各主權基金同樣希望優質項目能在其本土落地。中國GP去募資,同樣會面對“是否有可建廠落地的項目”這一靈魂拷問,自身在相關行業有足夠的資源和儲備項目的GP會得到更多中東LP的青睐。對GP而言,如果沒有招引返投的足夠經曆或者較多合适的儲備項目,很難吸引中東資本。這也為GP帶來更多的轉型要求和壓力,促使其不斷修煉内功、積累資源、優化服務。GP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具有特色和持續輸出能力的生态賦能體系的能力将越來越重要。

2.4引入中東資金具有諸多益處

2.4.1國内企業吸引中東資金的益處

對國内企業而言,吸引中東資金的好處包括緩解因美元退出可能帶來的資金壓力、有利于産業合作與市場開拓、有利于提升品牌與國際影響力。

  • 通過中東資金的幫助應對全球經濟不确定性與美元退出:在全球經濟不确定性增加以及美元資金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中東地區由于資金充裕度,有望成為國内企業和LP的重要資金來源。中東的主權财富基金和投資機構因石油等資源的收入積累了大量資本,有足夠的實力為國内市場提供較為穩定且充足的資金來源,幫助緩解因美元逐漸退出可能帶來的資金壓力。
  • 産業合作與市場開拓:通過引入中東資金,國内企業可以促進與中東地區相關企業的産業合作。例如,中國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技術和制造能力,與中東國家在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進行合作,進而實作雙赢。同時,中東資金的引入不僅可以提供财務支援,還可以幫助國内企業更容易進入中東市場。通過與當地投資者的合作,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并适應當地市場需求和文化,進而成功拓展業務。
  • 提升品牌與國際影響力:獲得中東主權财富基金或知名投資者的支援,可以提升國内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形象和可信度。這有助于企業吸引其他國際投資者,并增強其全球競争力。

2.4.2國内GP吸引中東資金的益處

對國内GP而言,中東資本的補充有利于實作多樣化的資金來源、資本供應的穩定性、提升國際聲譽與品牌形象以及投資組合的優化。

  • 多樣化資金來源: 通過吸引中東地區的LP,中國GP可以拓寬資金來源管道,減少對國内和其他傳統資金來源的依賴。這在目前全球經濟不确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 穩定的資本供應: 中東的主權财富基金和大型投資機構擁有大量穩定的資本,這些資金來源不易受到短期市場波動的影響。對于中國GP而言,這意味着更穩定的資金支援。
  • 長期投資視角: 許多中東投資者偏好長期投資,這與很多中國GP的長期投資政策相吻合。這種長期資金支援有助于GP在資産配置、項目選擇和價值創造上進行長期規劃,而不必過于擔心短期市場波動,更有利于GP投資組合的優化。
  • 提升國際聲譽與品牌形象:獲得中東知名投資者的資金支援,能夠提升中國GP的國際聲譽和品牌形象,有助于進一步吸引其他國際投資者,提高GP的全球影響力和競争力。

對比美國——中東資本在美投資情況如何

3.1

表:中東資本在美國部分投資情況整理

中東“土豪”加速布局中國,新紀元開啟?

資料來源:融中研究整理

從中東資本在美國的投資動向看,其較多青睐的是大資料、雲計算、醫療健康、新能源、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我們認為其主要出于以下考慮:1、投資科技和生物技術公司有助于中東國家擷取先進的技術和創新成果,推動本國相關産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2、美國市場的科技領域往往能帶來較高回報;3、通過在美國這一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進行投資,中東國家不僅能獲得經濟利益,還能提升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3.2地緣影響不改長期資本流入中國

近年來,中美關系經曆了顯著的變化,盡管兩國在經貿、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但在一些敏感問題上仍存在分歧和争議。這些分歧不僅展現在政治和安全領域,也對兩國的經濟合作産生了間接影響。對于中東資本而言,這些分歧可能增加了其在華投資的不确定性風險和政治成本。

政治與外交環境角度:中美關系的變化,對于全球政治和外交環境有着直接影響。例如地緣政治會導緻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政治壓力增加,導緻部分國家對在華投資的謹慎态度。但是,中國與中東國家長期以來保持着友好的外交關系,特别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雙方的合作更加密切,這種穩定的雙邊關系為中東資本在中國的投資提供了相對安全的政治環境。中東資本在中國的投資往往具有戰略性和長期性,目的是尋求穩定的回報和戰略合作;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經濟增長前景,對中東國家的資本吸引力巨大,即使在中美關系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們相信許多中東資本仍然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

經濟環境與市場準入:地緣問題可能會導緻全球經濟的不穩定,但這也會為中東資本在中國的投資提供了獨特的機會。中美貿易戰期間,中國加大了對其他國家投資的開放力度,以應對美國的經濟壓力。例如,中國減少了對外資進入的限制,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并積極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中東資本而言,能夠得到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技術合作與産業投資:中美關系對高科技領域的影響尤為顯著。随着中美技術競争的加劇,中國在晶片、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面臨更多的外部壓力,這同樣是中東地區在這些領域進行合作與投資的機會。例如,沙特阿拉伯的“2030願景”中,以“充滿活力的社會”“繁榮發展的經濟”和“充滿抱負的國家”為三大主題,提出将沙特建設成為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核心國家、全球投資強國、連接配接亞非歐三大洲的樞紐。具體執行層面又可以劃分為27個子目标,96個戰略目标。其中明确提出新能源産業鍊的本地化、發力工業裝置制造、投資數字經濟等,不僅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和創新項目,也展示了其對于改善經商環境加強貿易、發展繁榮零售業的訴求。中國的技術和市場可以為其提供支援和合作機會,中國企業也能夠獲得更大的消費市場。

當然,以俄羅斯為借鑒,我們可以看到俄烏沖突後,美國對俄羅斯啟動了經濟制裁,并且通過建立廣泛的制裁聯盟擴大制裁主體和制裁面。在金融領域,例如俄羅斯的銀行被禁止使用SWIFT;國外金融機構若涉及為相關交易提供便利将會面臨二級制裁風險等。未來雙方關系若持續緊張,不排除美國可能出台對已投資中國的國際金融機構進行限制的政策。屆時,國際資本需要面臨不同投資市場的選擇,或是考慮通過設立不同的主體進行政策規避等。

結語——互相尊重,合作共赢

綜合來看,中東資本對于中國市場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不斷提高是大趨勢。但中國企業與基金管理人需要試圖吸引中東資本時,需要對其訴求給予充分關注:對于中國優勢科技産業的重視、對于多元化投資的要求、對于反哺其所在國相關産業的訴求等。長期看,中美關系的變化對于中東資本進入中國投資既是挑戰也是機會,中國的技術進步、産業更新所需的資本缺口長期存在,中東資本同樣需要體量大、科技水準高、投資環境穩定安全的地區來承載其巨額的資金,中國市場對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基于長遠發展的考量,中東資本會長期加大對于中國市場的投入。

繼續閱讀